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胡剑芳 柯周超)追寻美术名家足迹,擦亮向阳湖文化品牌。
11月中旬,由咸宁市文化和旅游局、咸安区委宣传部主办,咸宁市美术馆(画院)承办的“寻美向阳湖采风写生活动”在向阳湖镇和向阳湖奶牛场举行。
湖北省美术院党委书记李和清、湖北省美术院原院长肖丰、武汉美术馆原馆长樊枫、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馆长方志凌、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原院长吴海广、武汉大学教授王诚浩、武汉美术馆原艺术总监高小林等20余位湖北省美术名家参加了采风写生活动。
“很有年代感,很有感觉。”在“五七”干校旧址,随着讲解员的讲解,大家思绪一起飘飞到那个年代。
在西凉湖畔西湖情欢乐谷,水边的10幢民宿和树林里的民宿别有风味,银色的微波金光闪闪。画家们支起画架,泼墨挥毫,将满腔深情融入画笔中。
“当时画家王世襄就入住在甘棠村(当时是渔业队)我家,我父母教王老织网捕鱼,王世襄就教我念书,鼓励我学习知识。”本地文化名人韩志笑着向画家介绍,“我还写了一本反映文化人在向阳湖学习和生活的诗集《诗意向阳湖》。”
在向阳湖畔,当时文化人建造的五七桥、红旗桥还在使用,根据力学原理用17根水泥管建成的红旗桥坚固如磐,历经50余年风雨仍发挥作用。
“一湖历史一湖文化,追寻‘五七’干校美术名家们曾留下的印迹,老艺术家们曾画过的风景,今日向阳湖乡村振兴的美丽蝶变,一下子就有了创作思路。”樊枫高兴地说,这是独属于文化人的乡愁。
1969年至1974年间,原文化部及其下属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故宫博物院等重要美术机构的超过50位在全国享有盛誉的美术名家,如邵宇、邹雅、刘继卣、许麟庐、秦岭云、范曾等人,分批来到今咸安区向阳湖镇“五七”干校进行劳动学习。
这一批名家们留在向阳湖的痕迹,赋予了向阳湖独特、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也深深影响了咸宁乃至湖北美术事业的发展。
“对这一段鲜为人知的美术历史和现象进行抢救性发掘,对中国当代美术史的补充和研究具有紧迫且重要的现实意义,咸宁市美术馆因此策划了‘向阳湖美术现象研究展览’项目。”咸宁市美术馆负责人金成介绍。
2023年,“向阳湖美术现象研究展览”被列入“湖北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项目”。
该展览项目聚焦“五七”干校画家群体,通过集中梳理、研究和展示与之相关的美术事件和绘画创作等内容,抛砖引玉带动更多专家学者和艺术界人士关注向阳湖美术现象,深入了解向阳湖文化传承,挖掘向阳湖文化内涵及其新的社会价值。
2025年1月,本次“寻美向阳湖”采风成果将作为“向阳湖美术现象研究”展览项目的重要板块,在咸宁市美术馆完成首展,后逐步到湖北省内多地市巡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