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龙浩 丁聪)8月13日,崇阳县传来消息,该县金监局联合县金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知识产权质押为切入点,构建风险共担机制,成功破解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金融支撑。
截至目前,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的形式,共为五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200万元,成功让企业的无形资产成为企业融资的有力抓手,极大地满足了企业经营发展的融资需求,从金融信贷方面有效改善了崇阳县域营商环境。
湖北稼轩康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崇阳县一家拥有核心专利的县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然而,因缺乏传统抵押物,即便被纳入科技局“白名单”推荐,该公司仍难以获得银行放贷支持,资金瓶颈严重制约了其产能扩张。
针对此类“有技术、有市场、缺抵押”的企业痛点,崇阳金信担保联合中国银行崇阳支行创新推出了“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融资方案,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信用,成功开辟了科技型企业融资的新路径。
据介绍,通过“4321”合作比例分散风险,由湖北省融资再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崇阳金信担保、中国银行崇阳支行、崇阳县人民政府分别承担40%、30%、20%、10%的风险责任,形成多层次风险分散网络,构建风险共担机制,有效降低单一主体的风险压力。
同时,突破传统财务指标的依赖,将科技局推荐意见、专利技术价值、订单履约能力、产业链核心地位等非财务信息纳入授信评估体系,全面刻画企业的创新潜力与市场竞争力。建立“白名单”联合推荐机制及快速审批通道,简化担保流程,实现知识产权质押从评估到放款的全链条加速,确保企业及时获取所需资金。
通过创新知识产权质押模式,湖北稼轩康农业成功获得500万元信用贷款,由崇阳金信担保提供担保,享受优惠利率,贷款期限为1年,有效解决了原材料采购的资金需求。资金注入后,企业新产品如期投产,当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成功实现了创新成果向市场效益的快速转化。
该案例为县域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推动了知识产权价值的市场化进程,有力支撑了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
崇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机制,扩大“4321”风险共担模式的覆盖范围,探索更多“技术+金融”的融合路径,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创新企业的“知本”转化为“资本”,激发区域经济的创新活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