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鄂东新闻 > 咸宁新闻 > 咸宁资讯

通城县马港镇以“三资”整治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3日19:44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铮 通讯员 瞿欣)农村集体“三资”是乡村振兴的“钱袋子”“家底子”。9月12日,通城县马港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马港镇以“零容忍”态度整治乱象,以“钉钉子”精神建章立制,让集体资产“亮出家底”、资金使用“晒在阳光下”、资源效益“充分释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织密责任“监督网”

“专项整治不是一阵风,要打造成守护群众利益的‘长久牌’。”马港镇党委书记在专项部署会上强调。

图片9.jpg

为确保整治实效,马港镇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书记、镇长牵头,农业农村、财政、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协同参与的“三资”监管工作专班,制定印发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建立“日提醒、周调度、月总结”的闭环推进机制。

截至目前,已先后召开党委会9次、专题会8次、培训会7次,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确保整治工作上下联动、“一盘棋”推进。

针对基层监管中的堵点难点,马港镇创新推行“划片包干、上门服务”模式,将22个村(社区)科学划分为3个片区,组织业务骨干开展集中轮训,深入一线精准指导,累计解决实操难题40余个,规范完善档案资料200余份,有效提升了基层监管效能。

“现在村里合同怎么签、资金怎么用,都有章可循,我们干工作更有底气了。”马港村报账员拿着培训手册说道。

亮出集体“明白账”

“这笔5万元的集体林地租金,终于录入平台了,以后村民随时能查!”在石溪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会计正对着“三资”管理信息平台逐项核对数据。

图片10.jpg.jpg

为摸清“家底”,马港镇开展三轮全覆盖排查,通过账实核对、实地勘查、合同梳理,累计采集固定资产数据5730条、资源性资产数据622条,核实资产总金额2.38亿元,资源总面积2.9万余亩。

针对排查发现的账实不符、合同不规范等49件历史遗留问题,成立专项攻坚小组“一对一”破解。在何婆桥村,一份逾期10年的鱼塘承包合同经司法介入重新规范,为村集体追回拖欠租金3.2万元。

“以前村里的账像本‘糊涂账’,现在每一分钱、每一寸地都清清楚楚,我们放心。”村民李大爷看着村务公开栏里的明细,笑得合不拢嘴。

筑牢廉洁“防火墙”

“这笔修路款的审批流程少了村民代表签字,必须立即整改!”镇专项督办组在界上村督查时,当场指出问题并下达整改通知书。为确保整治见效,马港镇组建3个督办指导小组,开展专项督办40余次,发现并督促整改共性、个性问题57个。

对违规违纪行为“零容忍”,镇里通过大数据核查、群众举报等渠道,查处“三资”领域问题60个,立案调查11人,移交纪委监委线索9条,形成有力震慑。

“以前总有人打集体资产的主意,现在查得严、管得紧,歪心思没人敢动了。”马港镇纪委书记表示。

铺就振兴“致富路”

“村里的旧校舍租给了合作社搞加工,每年能收租金2万元,还带动10多个村民务工。”在程坳村,村党支部书记算起了“增收账”。马港镇以整治促发展,推动各村盘活闲置资产,通过公开租赁、入股分红等方式,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活资本”。

为巩固整治成果,修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将“三资”管理纳入村党组织考核。

图片11.jpg

同时,搭建“线上+线下”监督平台,线上通过微信群推送政策,线下依托村务公开栏公示信息,公布举报渠道,鼓励群众参与监督。“现在村里的事大家都能说了算,发展劲头更足了。”村民们纷纷点赞。

如今的马港镇,集体“钱袋子”更鼓了,干群关系更亲了,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下一步,马港镇将持续深化“三资”管理改革,以规范促发展,以透明聚民心,让每一分集体资产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书写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