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楚网讯 记者郑青、王舒娴 通讯员江开军
“绿满荆楚”活动实施以来,随县年均造林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25%,林地增量、总量均居全省前列。
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该县践行“生态+”思路,推动农业、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让生态红利造福百姓。
绿色随县
遍植“摇钱树”
近5年,随县新增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30万亩。
“这是一座巨大的绿色富矿。”县林业局局长李贵辛说,木本油料耐寒耐瘠,产油增绿,一年种树,百年受益。
随县山场面积3318平方公里,占该县版图面积的58.5%,适于种植木本油料的山场资源十分丰富。该县着眼长远,主推油茶种植,对验收合格的木本油料基地每亩补助400元,撬动10亿多元民资上山造林,带动3万多户农民参与。
在新街镇康鑫油茶基地,满山茶树结出累累果实,在业主王贤国看来,“种下‘摇钱树’,造福三代人” 。油茶进入丰产期,亩均产茶籽500公斤,按当前市场行情,一公斤茶籽可卖12元,亩产值6000元;如果压榨茶油出售,亩产值可突破万元。
据专家估算,未来5年,随县木本油料将逐步进入丰产期,年产木本油料达30万吨以上,总产值36亿元;如果加工茶油及副产品,产值可实现翻倍增长。
“富矿”如山,随县油料加工业悄然崛起。随县天星粮油企业与武汉轻工大学联姻,建起“湖北油茶籽深加工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推出国内领先的低温压榨生产工艺,产出优质茶油、茶籽饼,并用茶籽壳提取多肽、多糖、糖醛,用茶籽饼生产无公害洗涤剂。公司老总姚行权说:“在随县,有十多家企业抢占先机,投放了木本油料生产线。”
借力“绿满荆楚”,随县建设50万亩木本油料基地,走精深加工之路,让“摇钱树”真正造福农民。
神农牡丹园
盘活“花经济”
“种花也能挣大钱!”这两年,随县尚市镇龙脉村的农民开了眼界,落户家门口的牡丹基地,一口气种下一万多亩牡丹。花一开,漫山流彩。
基地业主是开矿起家的神农丰源公司,他们考察山东、河南等地,最终响应“绿满荆楚”行动,在尚市镇4个村流转山场2万亩,建设全省最大的牡丹基地。
如何盘活“花经济”?公司负责人张立国思路清晰:“以花为媒,种植、加工、旅游同步推进,融合发展。”基地按4A级景区标准,建起了油用牡丹种植园、牡丹加工园、牡丹观光园三大园区,计划明年举办首届牡丹节。
一花独放不是春。近年来,随县秉承“生态+”思路,大力扶持花果、苗木产业,发展各类花木基地40多万亩,桃花、金银花、牡丹、兰草、芍药渐成规模、次第开放,并称“五朵金花”。
“一亩花果山,十亩庄稼田”,这是澴潭镇柏树塆村民的口头禅。曾经,柏树塆村级债务高达60多万元,人心思走。自2010年开始,该村大力开发荒山,种植金银花、芍药等药用花卉3000多亩,亩均收入是传统农业的十倍,村集体自办加工厂,每年创收20多万元。全村种花,把一个传统农业村种成省级生态村,还带动周边30多个村竞相“逐花”。
牡丹芳菲未尽,芍药姹紫嫣红。四月天,草店镇檀山村花香扑鼻,满眼斑斓,游客们拍照留影,醉在花丛,“檀山芍药”走红网络。
布局“全域游”
今年,随县成为湖北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县长毕道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将全力做活“全域旅游”这篇大文章。
此前,该县考察河南栾川县的“栾川模式”和湖北远安县的“全域景区化”,首次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相比栾川和远安,随县旅游资源禀赋毫不逊色。“炎帝故里”是随县递向全球华人的闪亮名片,全县拥有炎帝故里、西游记公园、西游记漂流、明玉珍故里4家4A级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分布各地,境内景区、景点多达300多处。
新春伊始,随县下发《关于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决定》,多管齐下,并向“中国旅游强县”迈进。建设景观廊道,高速路、国道、省道、县乡公路和河流沿线应绿尽绿,全县绿化通道2000多公里;打造“百里画廊”,一条延绵百余公里的乡村景观带初具规模,沿线30多个村庄脱胎换骨,生机盎然;扮靓镇村景点,昱辰生态园、锦绣红酒庄园、铁山红叶等百余个景点提档升级……全域旅游一盘棋,整合出“拜祖文化、度假养生、探险体验、乡村休闲”四大旅游拳头产品。
大美随县,生态为本、绿色为底。今年一季度,该县工业总产值、财税收入、项目总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作者: 编辑:周喆宇)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