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热点聚焦

更多

解读中部两大城市圈优势

发布时间: 2007-12-14 17:0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中部城市圈对于今日中国的试验价值,不言而喻”,这是即将面世的《瞭望》新闻周刊最新一期(第47期)中署名为吴永保和周阳两位作者发表的一篇题为“中部两大城市圈具有五大比较优势”的重头文章的核心内容。这篇报道,已经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就在上午十点钟,本人在很多网站查阅,都没有看见这篇文章,而从下午开始,各网站纷纷开始转载。晚上,浏览全国各主要网站,几乎都在显要位置转载了该文。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版本,都是来自新华网和人民网,时间分别是2007年11月20日06:27:45和2007年11月20日08:49。就是说,最早报道来源于新华网(或者还有人民网,因为人民网报道中注明的转载来源稍稍不同于新华网),其它媒体报道应该全部是这个(或两个)主流网站媒体报道的转载版本。查阅相关信息,搜狐新闻中有关于本期《瞭望》的内容简况,但标题不一样,其中列举的文章标题为“解析中部两大城市圈”(/28页),至少在标题上,与现在大家看到的版本标题“中部两大城市圈具有五大比较优势”有明显有不同。这个差异,要么是因为这篇报道在正式审定后修改了标题,要么是已经外转的版本与即将发行的正式刊物不同。由于没有看到《瞭望》的正式版本,尚不能判定这个标题修改意味着什么。
  总体上说,该文核心思想是强调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这两大中部城市圈在区域协调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试验价值,详细列举了五方面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说明了中部两个中心城市武汉和长沙“中心功能有待强化”,指出了两大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仍存“瓶颈”问题需要破解,描述了一种“以特大中心城市为核心构造中部地区双核和多核型的“武汉-长株潭”大经济区,打造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又一极”的发展规划或设想,还设想了“以‘两型’试验为突破口”全面深入推进区域社会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的具体举措和步骤。有意思的是,全国媒体转载该文都没有改变标题,而四川在线在转载该文时,将标题改为“中部两大城市圈具有五大比较优势但仍存瓶颈”,多了后面一个尾巴。这个,应该反映了四川人对武汉的一种担忧和一种很奇怪的心态。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今日中国的意义方面,作者列举了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高的试验价值,具体为五个方面:即,一是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二是显著的综合实力和较强的增长潜力;三是密集的科教和智力资源;四是产业基础雄厚,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五是市场发达,具有推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基础。
  其中,关于第一条比较优势“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作者描述为“隔江相望的‘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共同组成的‘长江中游大经济区’”这个说法,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也是一个极为令人感到振奋的新思路。这说明,中部各省特别是“两湖”已经从各自为战拼争“崛起”,逐步走向了寻求相互合作这种越来越强烈的新思路和新意向。而且,合作明确限定为“两湖”、“长江中游大经济区”这种很清晰的意向,为更有利于高层决策增分不少。这一点,应该极为容易获得社会各界包括国家高层的广泛认同,这绝对是一个创举,一个亮点。此外,除了东承“长三角”,南连“珠三角”,关键点应该在于西启“成渝”。这一点,正是中部其它地域无法比拟的最大优势。“成渝”经济区发展方针,是国家大区域均衡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而“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正好处于这样的东西传接节点上,具有独特的综合区位优势。而且,长江流域经济带和京广铁路经济带的交汇中心,铁路、水运、公路、空运优势均十分明显,这样名符其实的综合交通枢纽,价值得到全新的确认。
  第二条比较优势,作者强调的是“显著的综合实力和较强的增长潜力”。文中,特别指明中心城市的“聚散功能强劲”和“综合实力显著”这两点,这一点,同样是名符其实的。“武汉城市圈”现阶段的确具有强市弱圈的明显特征,而“长株潭城市群”中第一层次的长沙与次级城市株洲、湘潭之间差距相对较小,但是这个“小圈”有成长为超级大城市的框架、结构和发展战略,令人无限遐想。这个,正是构想未来中部长江南北两大超级城市,引领两大城市群健康持久发展的思路,也吻合显著综合实力的现实带动力和较强增长潜力的现实融城发展进程两大试点意义。
  第三条比较优势,是强调“密集的科教和智力资源”。这一点,在中部来说,无可争议。就是,国家需要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需要有足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来做好相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试点工作来推动社会转型和改革走向深入,而这正是这次试点的重要意义。没有这个作为支撑,任何试点,恐怕只能流于蛮干或者多走弯路。但是,该文将“长株潭”和“武汉圈”国家实验室的数量等引用不准确,是个遗憾。总体上来说,也不妨碍这种比较优势的确立,因为相对优势的确很明显,无以撼动。
  第四条比较优势,强调“产业基础雄厚,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指出“‘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第三条类似,进一步强调了创新能力,前者强调的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保障,这一条特别强调了产业群的创新能力。将创新能力放在比较高的位置,也体现了国家一贯坚持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和方针。
  第五条比较优势,则重点强调“市场发达,具有推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良好基础”。“武汉、长沙均为我国的商务重镇”,这一条,正好吻合了国家宏观经济将逐渐由外向型拉动转向依靠外向和内需并举,以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决心和战略方针。谈到消费能力和市场状况,“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正好位居整个中部的前列,这一点同样无可争议。尽管该文中关于“长株潭城市群”拥有世界500强投资企业家数也明显存有错误(与湖南省正式统计公报不符),但一个基本事实是,对于外资的吸纳,湖北、湖南、安徽三省,在这个领域的确领先于整个中西部相关省份。吸纳外资,不仅仅在于增加投资,更代表了领先于中西部的政府行政能力和营商环境。这一点,当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比较优势了。该文没有列举出的其它优势还包括,“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已经具有的强大商业企业群体和国内外从高端到低端全系列的完整商业形态布局,以及强于中西部的整体消费能力。这些,同样也是强大商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必不可少。
  此外,该文还谈到了两个城市圈(群)中心功能有待进一步强化,存在一体化“瓶颈”等问题。在前款中,作者强调“中心城市发展和区域整体联动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区域发展需要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同时中心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也离不开区域腹地的支撑”。这一点,正好说明现代城市功能必须具备良好的积聚和辐射功能。实际上,该文还可以将中部城市群比较范围适当扩大,简单给予论证,这样效果应该更好,内容也应该更完整。尽管上述相对比较优势也是其他城市群的相对弱势,不进一步说明也不难体会,但还是感觉稍显不足,有了反向论证,显然更充实。作者可能是考虑到具体而明确的对比容易引起地域争端,所以隐去了这些地域对比,显得有点遗憾。
  最后,该文描述了以“两型”试验为突破口,寻求中部区域经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步骤等问题。很多很多的因素,导致这一次的中部试验田不是偶然的。看看胡 总 书 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的描述吧:“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些,其实早已为“中部崛起”政策进一步的全面落实和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假如,这一篇文章能够在城市大区域定位,整个“长江中游大经济区”财政、税收、投资等各种体制、政策和机制改革方向,产业链和产业群的进一步延伸规划和探索,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机制等等方面,多提出一些更具体的设想,那就更好了。“长株潭城市群”就不谈了,具体点,关于“武汉城市圈”,如何进一步规划和深入协调城市功能定位和利益分配格局,确定周边产业集聚发展带以及辐射极和辐射路径、方式,如何进一步推进产业集群分工和更深层次的各方利益分配格局,如何统筹区域发展规划和财政、投资政策以规避重复建设和低效投资,如何围绕现有行政区划综合统筹城乡土地资源使用和补偿等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如何建立区域市场统一的管理体系,如何整合和共享区域内各项社会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等,都继续深入探讨。结合整个“两湖”大区域试点和发展探索,有赖于“两湖”区域的人们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智慧,也考验着“两湖”人的集体智慧。显然,这篇文章的作者已经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好的势头能够一直保持下去。
  “两湖”如果能够进一步紧密联系,经济总量量级大体相仿湖北和湖南,完全可以双双重新走向全面崛起之路。但是,也千万不要就此怀有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任何政策层面的东西,都无法替代自己始终如一、不屈不饶的努力。所谓综改试验区,大家体会的就应该是重在解决发展现阶段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如果离开了这个初衷,可能失去了试点的全部目的和意义,也会迷失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和目标。这一次的综改试点,在体现重要性的量级上,与深圳、浦东、海南、天津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这一次只是给你一个在某一发展领域、方向或层面的先行先试权,没有一分钱的实质性政策支持。想一想,已经是直辖市的重庆,竟然也申请城乡统筹综改区,竟然在获得国家大量利税减免和补贴返还的情况下还积极谋求金融融资平台、物流和保税待遇、交通枢纽项目支持、投资对口扶持政策以及出口口岸这些实质性的优惠政策。所以,现在的综改区已与以前的特区和新区大不相同。即使“武汉城市圈”真的争到什么先试权,可能也只是一个开始,还需持久努力。以后,也还需要永远争取自己应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就像重庆做的那样,直辖市、综改区、金融中心、大枢纽、保税区,一个都不会少争······也不会有什么尽头。

  东湖社区 cws4748
  相关评论:

  《瞭望》周刊:关注武汉城市圈
  人民网:中部崛起需要放大“后发效应”
  人民网:发挥武汉龙头作用 推进城市圈建设
  无边落寞:《瞭望》周刊中武汉与长株潭描述分析
  雪冰:中部城市群,谁借谁的东风?

(本文来源: 编辑:王德民)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