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湖北人物

郑琦:乡村教师的楷模

发布时间:2008-03-25 17:42:00 来源:

点击进入《郑琦》专题

乡村教师的楷模——郑琦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晓方 刘长松)春风,吹拂着国旗。4月25日上午,当阳市庙前镇中心小学例行的升国旗仪式正在举行。
  校外辅导员郑琦对学生做主题讲话:“你们要会学习、会生活……”胸前飘扬的红领巾,已伴随了郑琦大半辈子,从少年到白头……

  偏远的乡村学校,平凡的岗位,他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1958年8月,18岁的郑琦主动申请来到最偏僻的陈院乡王家塝小学任教。全校20多名学生,四个年级,只有他一个老师。在这里,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努力向山区孩子播洒知识的阳光雨露。
  1979年9月,他历经坎坷后落实政策恢复工作。第二年被调到井岗小学。住一间窄小的平房,阴暗潮湿,离家八九公里,来往不便,一家老小全靠妻子照料。他在这村小学坚守到退休,整整20年!
  每天,郑琦总是最早起床,打扫校园,备课、研究少先队的工作……“周末回家换洗衣服,第二天一早就回到了学校,工作一忙经常不回家。他把学校看得比家里重要。”老伴李应香说。
  郑琦长期教语文课和当班主任,他克服各种困难,编写刻印复习资料,自制教具,不断探索适宜山村孩子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在20多所学校的公开课竞赛中,郑琦的课是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同事说:“他带的班级在统考中常常是前三名。”
  东门小学青年教师杨静谈起自己的启蒙老师,满怀感佩之情:“他坚持普通话教学,还教全校的音乐课。他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经常开展夏令营、义务投递、文艺演出等活动。我们在这里受到的教育一点不比城里孩子差。”
  教学楼前过去天晴一层灰、下雨一团泥。郑琦就领着学生搬来砖块,背来河沙,一连干了几个月,将泥巴地改造成砖面操场和道路。校园常年花木葱茏,老师、村民都说,学校里一草一木,哪一棵没有经过郑老师的手呢?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郑琦在乡村小学创造了突出的成绩。1984年,郑琦被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金子在哪里都闪光!

  家访路上,湍流河水中,他对学生倾注了无限关爱

  井岗小学旁边有一条瓦家河,河对岸住着20多个学生。没有桥,学生只能踩着河中的石头过河。每逢冬天和雨天涨水,就有学生旷课。郑琦向学校建议:学生放学老师要护送,并主动承担送河对岸学生的任务。从此,不论是暴雨倾盆,还是冰雪封河,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裤腿一挽,背着学生趟河。二十几个学生背过去,1米65左右身高的他已是一身汗水。
  郑琦背送孩子们的行动感动了村民,1983年冬,村里筹资在瓦家河上架了一座简易桥。谁料到不久一场洪水将桥冲垮了。郑琦再次承担了背孩子过河的任务。直到当地公路改造修起了一座新桥,他才停止这个承担了10多年的义务。
  一个大雪天早上,郑琦发现施卫国没来上学,马上来到施家。原来,小卫国的脚冻伤了。他对卫国父亲说:“冻伤的脚一两天好不了,雪一两天也停不了,不上学怎么行?我背他去,明天起,你送他到校,我送他回家。”当即就冒雪把孩子背到了学校。
  即使退休了,发现谁家孩子没上学,他都要过问。井岗小学校长程志勇介绍,郑琦每学期都要帮助10多名孩子重返课堂。学校周围的乡村道路上,常年有他家访劝学的身影。
  郑琦对孩子们的呵护与关爱,不仅是心血汗水,更是前途命运。
  1963年4月,郑琦在漳河小学任教时,校方错误地处分一名学生。郑琦认为处分不符合有关规定,公开反对,却被认为对抗学校领导被迫停职检讨。1964年10月,他因此事被开除公职。直到15年后才平反冤案。回首往事,他说:“为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老师应该挺身而出,我不后悔!”
  郑琦在井岗小学任教20年,一直有学生住在他身边,短则一两周,长则三四年。这些孩子,或因残疾、或是孤儿、或是特别调皮。带他们,要辅导功课,要调教性格,还要管生活,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资助学生……他那间充满爱心的小屋,温暖了多少孤独和受伤的幼小心灵!
  有人问他:“你不嫌麻烦?”“这有什么,就像带自己的孩子。”他的回答那么真诚。
  什么是对弱势学生的教育关怀?人们在郑琦身上得到了答案。

  几十年如一日教书育人做好事,他播撒文明的种子,以文化人

  在井岗小学,郑琦一直担任少先队辅导员。他组建了“红领巾义务投递站”,年投递信件报刊2万余件。当他看到农村的孩子放学后没有一个好的活动阵地时,又倡导建起了9个校外“少年之家”,使孩子们又有了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场所。每年“六一”,他都要在学校组织文艺活动,请附近村民看演出。每年春节,他组织孩子们打莲响、采莲船、舞龙灯,自编弘扬文明新风的唱词,走村串户拜年。每年植树节,他还带领学生在学校周围种树。井岗村里的树种在他手上换了4茬。至今村道两旁交相掩映的水杉、刺槐,仍是郑琦和学生留下的绿阴。“他年年都是这样,工作红红火火的,做的好事数不清。”“他给青少年,给村里各方面带来的好影响谁都比不上。”谈起郑老师,相识相知了20多年的原井岗村支部书记张希珍和村委会主任翁明忠都无比钦佩。
  17岁少年雨禾因父母离异,无人管束,曾因偷窃电线受到公安机关处罚,伙伴们不理他,人称“狗都嫌”。郑琦不嫌,将他接到家中,为他买来生活用品,教育他:“违法的事千万不能做!”“一定要走正路。”见郑琦这样关心自己,雨禾深受感动。郑琦趁热打铁,和他一起开垦他家门前的空地种菜,鼓励他靠双手自食其力。在郑琦的帮助教育下,雨禾转变了,一个步入犯罪边缘的少年返回了正道。
  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在一个乡村知识分子默默耕耘的背后,是一片成长的文明新苗。

  养老的庭院,成了孩子们课外的乐园,他退休而不退责,秋光映绿一片春色

  郑琦家院门上有一副对联:“晚霞映红下一代,秋光照绿一片春”。
  1998年秋,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的郑琦,对着一张珍藏了十几年的老照片沉思。那是1984年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合影。他忘不了时任团中央领导的胡锦涛同志的嘱托:你们从事的红领巾事业是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关心培养教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就落在了你们的肩上。
  当年的誓言———把终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和红领巾事业———敲击着他的心房,他夜不能寐。
  他和老伴商量妥当,在井岗小学附近的桐树垭村买下一幢农舍,对房子和庭院改造后,1999年5月搬了过来。“郑老师搬来了!”很快,他家成了孩子们常光顾的地方。2000年4月,“井岗小学校外辅导站”的牌子挂了起来。
  秋天,郑琦正式退休,一心扑在辅导站的建设上。添置书籍报刊,设立了阅览室。又拉着老伴,一锄一锄地挖,搬走了100多立方米的土石,在房子周边平整出了近800平方米的场地,建起了花园、菜园,架起了秋千、爬杆、乒乓球台等。从此,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每到放学和节假日,孩子们就来这里唱歌、跳舞、看报、养花、打球、学艺……
  几本发黄的《辅导站工作日志》里记着他的辛勤足迹:“教唱《走进新时代》”、“请农技员周勇讲农业技术课”、“交警中队周警官上交通法规课”、“走访抗暴英雄之家”……
  为了建好辅导站,郑琦先后投入5万多元,至今还有近万元借款没有还清。
  在郑琦的全心投入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辅导站越办越红火,如今已发展成为“桐树垭青少年活动中心”、“当阳市文化科技中心户”等。4年多来,到这里参加活动的未成年人达1.5万多人次。
  他还受聘担任着井岗小学、庙前小学、坝陵小学、烟集中学的校外辅导员。他骑着自行车常年奔波在这些学校进行辅导、开座谈会、做报告……
  关心和教育未成年人,这崇高的事业继续在他心中激情燃烧!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