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历史变迁

武昌火车站发展变迁详解

发布时间:2008-03-17 15:00:00 来源:

  武昌车站位于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东南端、京广干线中段、京广与武九、汉丹线的交汇处。始建于1916年(民国5年一月开工,六月完工),始称通湘门车站,位于现在车站南端道口附近,当时东有徐家棚、南有鲶鱼套,站级为二等,当年车站业务量少,仅有一条站线,一所小票房。1917年3月开始营业,通车到蒲圻,全程132公里,属铁路湘鄂段管理局(当时东方通讯社于民国六年10日发稿,《民国日报》2月11日登载:东方通讯社10日汉口电,粤汉铁路武昌蒲圻县间已于昨举行开通式,自今日起发卖客票,两地之间车费八角五分)。武蒲段通车后,1917年6月接轨到岳阳,9月接到长沙并连通株州,属粤汉铁路湘鄂段管理局。因当时通湘门距武汉市中心较远,旅客乘车不便,又于1936年9月开工,当年12月底建成武昌总站,并于1937年年元旦举行隆重的开站仪式,同时撤销通湘门车站。因武昌总站位于宾阳门,又俗称宾阳门车站。该站站房建筑新颖壮观,站前广场宽敞,交通方便,站场有股道7股道,站台3座。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成立了武汉区铁路管理局。1950年8月1日改称武昌南站,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贯穿,武昌新站建成,又名武昌客站,属汉口铁路局运输分局管理,1963年4月属武汉分局管理。1975年7月1日新余家塆车站改名为武昌南站时,武昌客车站改为武昌车站。该站初建成时,共有站线20股,其中到发线7股。1968年—1969年在站场西侧建成大型候车室3486平方米,站前面积近3万平方米,两侧分别建有市场、餐馆和邮电局大楼,为方便旅客,还设有地下餐厅和旅社。1969年新站房落成,5月1日车站正式迁入新址营业,当年9月16日武汉铁路分局报请郑州铁路局批准该站为一等车站。

  建站后,随着客流量的增加,旅客列车到发次数不断上升,从原来的每天4列增加到11列,原有站场股道不能满足旅客运输增长的需求,造成列车经常站外停车。1972年武汉铁路局在三站台东侧,增设了一股长609米的到发线,1974年武昌工务段将所有的道岔全部更换,提高了道岔通过能力。1981年—1982年又进行了第二次站场扩建,加铺了9道和11道两股到发线。1982年—1983年,武昌车站新建了第四号站台,延长了两座地道长度,并新建、改建了二、三、四站台钢筋混凝土雨棚,扩建了软座候车室,并对全站的线路作了必要的更新调整,候车大厅1976。7平方米(400个座位、容纳2000人)、快车候车室462。8平方米(70个座位、容纳450人)、贵宾室240。5平方米(20座位、容纳90人)。日均发送旅客1。3万人,最高发送人数为3。2万人。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旅客流通递增。2006年武昌车站日均办理接发列车235列,其中旅客列车115列,日均发送旅客2。35万人,办理旅客5。23万人,最高发送旅客人数为7万人。武昌车站的实际候车容量与客流量严重倒挂,于2006年5月8日进行站房改造扩建。新建武昌车站以“一主一辅”东、西两个站房,“以西为主、以东为辅”。站房总面积约3。4万平方米,可满足高峰时聚集8000人的客流规模要求。并新建1股铁路线、增设1座站台(建成后为5座站台)、全站设无站台柱雨棚、新建邮包和行包通道、车站广场及与车站相配套地方交通交枢纽等工程。2008年1月19日,新站房部分投入使用,整体站房和相关配套工程将于今年9月份完工。

  新老车站的区别和新站优势

  改造扩建后的武昌车站体现了交通优先、以人为本、环境和谐、集约用地的特征,与旧站房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1、从文化内涵上看。新站房呈现出古典式楚宫外形,他彰显了荆楚文化内涵,体现了湖北楚文化的建筑风格,个性化突出。整个候车大厅宽敞明亮,采用现代化的中央空调和换风装置,候车环境优美、舒适。站内采用弧形无柱风雨棚高大流畅,整个站台通透开放,这是原老站房所无法比拟的。

  2、从旅客进出站上看。新站房采用“大进大出”设计理念,旅客进出站更加方便、快捷。过去老站房进出站为单方向、单通道,进站验票口最多为3个,出站验票口最多为7个。新站建成后,进站验票口能力由过去的3个扩大为7个,出口改为东西两个出站口,出站验票口也由原来的7个增至18个。车站能同时接发6趟旅客列车,密集到达出站高峰期时,东西出站分流,15分钟内可以全部出站。同时,车站候车室可一次满足最高容纳8000人集结的高峰候乘要求。

  3、从新站房整体流线上看。体现了更加合理流畅的人性化设计,旅客进出站更加轻松、愉快。过去老站房为底进底出,站房分散,旅客进出站携带行李爬上爬下,非常吃力,在高峰期间还存在安全隐患。新站房采用“高进底出”的流线设计,的士和社会车辆通过高架平台可以直接开到候车室门口,市政公交、地铁与出站口配套规划合理、完备,可以轻松实现零对接和零换乘。同时,候车室和站台都设有自动扶梯,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4、从旅客引导系统上看。过去老站引导系统不标准、不统一、不清晰、不醒目。新站房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旅客引导标志,统一规格,统一色调,布局科学,高底适当,让旅客可以更好的识别和自助引导。

  5、从信息传递和综合调度协调指挥上看。老站由于候车室分散,设备老化,功能不全,监控设备不足,在信息的传递、综合协调等方面都严重滞后。新站房建成后,其信息的传递较以前迈了一大步,建成当今国内最先进的旅客服务信息集成系统11个。车站在各岗点都安装了电子监控设备,指挥人员在监控室内就可以对全站各岗位情况一览无遗,全面掌握。改变了过去单靠人控的落后局面,信息传递、综合协调更加快捷,提高了车站整体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生产。

  6、从设备设施上看。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新站房从售票、进站、候车、上车等各个环节都设置了专用无障碍通道,还特为盲人设置了盲道,建立了重点旅客无障碍专用候车区,从引导、查询、广播、电子显示等方面全方位多功能体现人性化服务。

  7、从商品经营布局上看。更加符合科学、合理、美观和满足旅客需求的原则。新站房商品经营布局由武汉路局统一谋划,统一安排。在充分考虑新站房的各种条件下,要求与车站整体环境协调一致,确保不挤占旅客候车面积,最大限度满足出行旅客购物需求,力争各项功能齐全、设置规范合理。

  8、从行邮通道的设置上看。新站房实行行包、邮政南北物理隔开的地道通行管理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行包、邮政车辆在客场平面交叉、穿行,危及旅客和行车安全的局面,实现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新作业规范。

  9、从新站新理念新模式的运营上看。新的武昌车站处处呈现出一派现代化气息、现代化的理念、现代化的设备。一是按新站的管理模式,武昌车站已经完成了各工种、各职名的新的作业标准,礼仪行为规范力求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按照“专业一体化,物业市场化,设备专业化,商业规范化”的思路超前动作。(资料来源:武昌火车站)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