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商业变迁三十年

1979年商业“状元”打擂台

发布时间:2008-03-26 15:02:00 来源:

  湖北日报1979年1月15日第2版
  去年十二月的一个下午,来自全省商业系统各行各业的技术能手,在武汉体育馆向四千名观众作了一次精湛的技术表演。
  表演场上,摆着六摊自行车零部件。按照要求,表演者要在二十分钟内各自将这些杂乱无章的零部件组装成一辆完整的自行车。武汉市江岸自行车商店孙建华和其他五名同志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场到各自的号位旁。随着裁判员一声“开始”的口令,六名同志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他们有的先将车龙头装在三角架上,有的却先将衣架与三角架组合,有的则先将脚踏上牢……,虽然各自装法不一,但那娴熟的操作技术却吸引着几千双眼睛。时间一分、二分、五分、七分过去了……。“好”,三号位上孙建华首先举手报告。人们挽袖看表:“九分四十七秒”,啧啧称赞:“神速”。
  参加这次表演的共二百五十多名代表。他们中有年过半百的“老商业”,也有风华正茂的青年人。男女老少,济济一堂。看,武汉市北京路医药商店营业员孙娇娜、随县医药公司器械保管员金素玲、郧县石油公司保管员胡凤莲、罗田县百货纺织品公司营业员李凤瑞先后英姿飒爽地进入了表演场。这些商业战线上的“小丫”,工龄一般不过五年。小孙对药店所经营的一千一百多种商品全部熟悉,还掌握了三百多个药品的外文代号。表演时,裁判从一大堆商品卡片中任意抽出一张报出药品名称,她便能答出这种药品的别名、代号、规格、用途、服法和注意事项。裁判又在黑板上书写了五个英文药名,小孙用英语流利地读出并翻译成中文。满脸稚气的金素玲,今年只十九岁。她刻苦学习业务技术,能离开账簿答出她经营的八百多种医疗器械的货号、品名、规格、产地、批发价、当日库存量、用途、养护和简易修理知识,人称“活账本”。小胡表演的是直观识别油品。裁判从多种油品中抽出十种油样,要求她当场识别清楚。她拿着油瓶,或摇摇、或嗅嗅,在不到二分钟时间里,全部准确无误地识别清楚。轮到李凤瑞了,裁判员蒙住她的眼睛,然后拿出棉毛衫、枕巾、袜子等针织品让小李摸。每摸一种,小李不仅能答出货物的品名、规格,甚至连纱支、公分也能说出来。当她表演完毕,裁判只顾高兴地匆匆退场。全场观众“哗”地一声大笑。呵,原来忘掉帮小李解下头上的那块黑布条。
  武汉市财贸系统标兵、江汉区前进煤店送煤工吕国华表演了送煤地段五知道。请听:
  “熊楚良”,裁判员报出住户名字。
  “熊楚良同志住自治后巷二十号五楼,全家两人,双职工。一般烧蜂窝煤,每月定量一百一十斤。厨房在上楼梯靠右手。”
  “刘品英?”
  “刘品英住三民街七十八号五楼,全家五人,定量一百八十斤,烧人工煤球。厨房在内面,煤送到门边自捡。”
  吕国华对答如流,完全准确。实际上他对自己经管的五个居委会二千多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当然,时间不允许他把这所有的住户都报出来。
  武汉,地处中原,是九省通衢。每天有上万名旅客到旅社投宿。他们中有来自天山南北的维吾尔族牧民,也有来自椰林风光的海南渔家儿女。作为一个旅社服务员能不能象吕国华那样熟悉服务规程呢?能!武汉市爱国旅社服务员刘瑞芬、黄先桂为了方便来汉办理公务的旅客,不仅熟悉本市主要机关、大型企业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而且对本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游览场所、交通线路都一清二楚。为了接待那些不会普通话的同志,她俩还学会了五、六个省市的方言土语。表演场上,她俩操着上海、广东话回答了“旅客”的问话。一问一答,口齿伶俐,即使道地的上海、广东人也难听出破绽。其实,她俩都是土生土长的江城人。
  一阵悠扬的扬琴声把观众们深深地吸引住,只见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正演奏《浏阳河》。一曲刚罢,他又用琵琶弹出了抒情的《洪湖水,浪打浪》,接着拿起小号嘹亮地吹奏《我是一个兵》……。他是谁?是琴师、是号手?不,他是通山县百货公司仓库保管员戴文生。老戴为了给顾客当好参谋,不仅熟悉十八种乐器的性能,还练就了吹、拉、弹、奏本领。真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皆全啊!
  在我们国家的今天,科学技术还不那么发达。营业员卷布售布、杀鸡宰羊、包糖卖菜、卖鱼卖肉等等,仍靠传统的手工操作。我们的同志没有坐等现代化的到来,不少人正在为实现商业市场现代化呕心沥血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在传统的手工操作中尽量为顾客节约分分秒秒。这些,观众们从表演场上可略见二、三。也有不少同志正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更好地为广大顾客服务。拉面就是此中一项。武汉市刀削面馆五十三岁的老师傅周明富等四同志做了魔术式的拉面表演。周师傅双手把面左右一分,就象拉健身弹簧;向上一抛,恰似杂技演员抖空竹;前后一甩,宛如玉带在飞舞。仅十几分钟,一块面疙瘩就被拉成了细如银丝的龙须面、宽如韭菜的韭叶面,还有有棱有角的三角面。
  商品捆扎也是一项艺术。它既方便顾客携带,又可装饰门面。武汉市年近花甲的老职工倪汉臣和曹莉莉、聂淑琴是师徒三代。他们同台表演,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身着洁白工作服的老倪,把大小不一的二十多件糕点、瓶酒、罐头捆扎成一座小巧玲珑的“黄鹤楼”,观众们的意境仿佛奔向到白云黄鹤之江边。
  打倒了“四人帮”,商业工作繁花似锦。在商业系统被禁锢多年的特殊服务项目也获得了新生。在表演场上,西式糕点标花美观逼真;用冷食拼摆的“蟠桃”、“桔红”、“葡萄”、“黄菊”,摆在盘内又似盛于花篮之中。厨师杜良凯、杜永松、卢永良雕刻的“奔马”、“鲤鱼”和“花瓶”栩栩如生,人们难以置信竟是用萝卜雕刻而成。七名女营业员用普通的手帕、袜子、纱巾,巧手扎出了“孔雀开屏”、“天女散花”、“万紫千红”、“百花争妍”等商品扎花造型。那鲜艳夺目的牡丹、玫瑰,那傲霜斗雪的腊梅,那出污泥不染的荷花,还有那吉祥的孔雀,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展翅高翔的小鸟,其色绚丽,其势多姿,就象一帧帧美妙的织锦展现在观众面前。把它们搬到商场橱窗去吧,让其点缀伟大祖国无比明媚的春天。

卢永良用萝卜雕刻鲤鱼花瓶和古式花瓶。(插图作者:刘茂良)

倪汉臣在表演商品捆扎造型——“黄鹤楼”。(插图作者:刘茂良)
  (本报记者李明钧 刘茂良 刘茂良)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