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发展中的问题

电信发展启示录: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

发布时间:2008-03-14 18:23:00 来源: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我国电信业走过了辉煌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留下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对当前正面临技术变革、行业转型和体制改革的电信行业来说,这些经验和启示弥足珍贵,值得借鉴和汲取。本版特别刊发信息产业部办公厅巡视员钱晋群同志的长篇理论文章,相信对大家思考问题会有所裨益。同时,我们也欢迎大家围绕改革开放30年电信业的发展改革服务等课题畅谈自己的看法。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国家大局之中,电信业只是一个小的局部,然而,电信业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的实践,却折射出改革开放事业的曲折与艰辛、成功与伟大。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电信业。对电信发展历程进行总结与思考,得出有益的启示,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电信业又好又快发展不无裨益。
  启示1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立业之本。只有综合实力上去了,电信业才能真正在经济社会中发挥基础和先导作用,否则一切无从谈起。通信供需紧张时期如此,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建设时期更是如此。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通信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网络、技术、服务水平低下,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然而,30年后的今天,昔日的瓶颈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电信业已一跃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战略产业。30年间,电信网络规模由400多万用户、仅与中国香港一个城市相当,发展到9亿多用户、世界第一大网;技术业务实现了由人工向自动、模拟向数字、单一业务向多样化业务的转变,网络技术装备水平居世界前列;技术业务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第三代移动通信、光通信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许多新业务在世界上是原创性的;以电信运营为龙头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并不断延伸,电信业成为推进信息化的骨干力量;电信资费整体水平明显下降,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人民群众从电信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在基础设施各行业中,电信业率先甩掉了“瓶颈”的帽子。电信业最早实现了由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向依靠政策筹集建设资金的转变,进而形成了依靠市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路子;最早实施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发展战略,较快地以世界先进技术改造和装备通信网,并带动了国内通信制造业的群体突破;最早实现了企业境外上市,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并成为境外资本市场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电信供需紧张的矛盾基本缓解,装电话难、打电话难的问题不复存在;之后不久,到本世纪初,电信业为经济社会全方位、多层次提供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由初步适应向基本满足的转变。各个行业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行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通过横向比较,更能看出一个行业发展的特点。发展最快、变化最大,应是电信业的真实写照。
  电信业的发展,使其在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整体发展战略中,电信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领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信息化建设中,电信行业以其为各行各业提供网络、技术、业务、系统集成等综合服务的能力,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与骨干;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电信监管部门和运营企业成为国家可以信赖的一支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通信、农村信息化建设被列为重要领域而大力推进。此外,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电信改革多年来一直是重点之一;在我国加入WTO的过程中,电信市场的开放成为谈判的一个焦点。还有,随着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信行业优秀干部职工成为全国或地方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模先进人物,等等。这些情况从不同侧面体现了电信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讲,都是源自于多年来的发展,源自于服务全局能力的增强。
  伴随着改革开放,电信业走到了今天。面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国内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势,融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电信业,要在经济社会全局中有更大的作为,必须进一步发展。这是回顾历史的科学总结,是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启示2 电信是靠国家发展起来的,人民是衣食父母。不同发展时期情况不同,特点各异,但不论体制怎样调整,机制如何转变,服务大局的意识不能丢,服务人民的宗旨不能变,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必须始终坚持。
  中国电信业之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政策因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要优先发展通信等基础设施,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作出两个“六条指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通信发展的政策,为电信的起步、腾飞进而实现大发展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国家制定的电话初装费政策,地方制定的电信附加费政策等,对解决电话供需紧张矛盾和加快电信网络的建设、改造、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电信的起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建设资金,为电信业形成依靠市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模式奠定了物质基础。尤其要提到的是,在扶持电信发展的诸多政策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电信资费的形式体现的,是广大用户支持了电信行业的“原始积累”,直接为电信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电信事业的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已完成使命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的作用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依靠政策加快发展,是中国特色电信事业发展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亮点,其意义将永载中国电信业发展史册。
  国家发展电信,电信服务人民。几十年来,电信行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践行服务宗旨,提高普及程度,改善服务质量,电话、手机、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庭,现代通信手段在人们生产、生活和学习中广为应用。以社会广为关注的电信资费问题为例,虽然还有不少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但一个基本事实是,多年来电信业务总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业务收入增幅却在不断下降。2007年与2002年相比,全国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67倍,电信资费整体水平下降53%;移动通信人均通话时长增长108%,资费支出减少28%。这表明,消费者使用各类电信服务在大幅度增加,而电信资费的整体水平在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用户用相对少的通信支出享受了更多的通信服务,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在抗击各种自然灾害、服务各种重大活动中,电信部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1998年抗击特大洪水灾害、2003年抗击非典斗争到2008年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全网协作、通力配合,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可靠的通信保障,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赞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信企业已陆续上市,但机制变了宗旨不变,企业在市场化运作的同时,继续坚持服务宗旨,让国家信任,使人民满意。将市场机制与优良传统有机结合,成为电信改革的一大特点。
  几十年来,电信业的实力强了,贡献大了,地位高了,方方面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尤其要坚持大局意识,践行服务宗旨,牢记社会责任,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时处处把国家利益、群众利益放到首位。要认识到,电信网是国家的,人民是衣食父母,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成就了电信业的辉煌。体制机制的调整,绝不表明服务宗旨可以丢弃;经营方式的变化,更不意味着群众利益可以漠视,市场取向的机制创新必须与服务人民的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服从于大局,服务于群众,坚持社会利益最大化,是电信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原则,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启示3 电信行业具有全程全网特征,担负普遍服务义务,农村和边远地区通信上不去,电信的发展就是不完整的。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缩小数字鸿沟,是发展电信业的题中应有之意。
  在我国电信大发展过程中,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农村地区始终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加快中西部电信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实行地区差异系数政策达数年之久,由全网通过结算的方式,从东部地区的收入中集中一部分,对经济欠发达、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地区的电信建设进行交叉补贴,这一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电信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同各地收入挂钩,收入多补贴多,有别于单纯的补贴,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中西部地区发展业务、增加收入的主观能动性。在覆盖全国的“八纵八横”光缆干线网建设中,西部地区被列为重点之一,通向西北、西南的多条干线相继建成,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建设更是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的奇迹。在国家的支持和电信全行业的努力下,中西部地区的电信基础设施迅速得到改善,较快适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保持适度超前,全国电信业基本实现了协调发展。
  农村通信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随着技术进步及网络覆盖的扩大,各地城乡一体的本地电话网基本形成,农村通信的网络规模、技术装备及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从“十五”后期开始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各电信运营企业克服自然条件差、施工难度大、时间要求紧等困难,自筹巨额资金,用短短的3年多时间,为9万多个行政村和自然村开通了电话,对其中许多未通电的村庄配备了专用的发电设施。“村村通电话”工程还在继续,正在向自然村延伸,向信息服务拓展,但工程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所体现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拼搏精神,已经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与当年解决装电话难、“八纵八横”光缆网建设等一样,堪称创举。电信行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新篇章。
  缩小数字鸿沟,推进普遍服务,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信息通信过程中都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是电信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技术、信息应用必须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这也是开拓电信市场、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电信发展的自身需要,全网的发展离不开西部,未来的市场在农村。农村通信有其特殊性,发展方式必须进行创新,既要建立世界各国通用的普遍服务补偿机制,也要积极探索其他有效途径,“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当市场“无形之手”失灵的时候,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必须充分发挥作用,采取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一切方式,组织动员运营企业参与,引导资源配置向边远地区和农村倾斜,仅靠市场调节,公共服务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启示4 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电信业的“主题词”是发展,“关键词”则是创新,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全行业必须树立信息服务大行业观念,推进创新与转型,推进电信强国建设,非如此,就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30年来,中国电信业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而这条道路的形成,得益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得益于电信行业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可以说,在电信发展的每个关键时刻,是思想观念、发展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为行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行业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联合建设、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境外上市、引入竞争以及近年来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等,无一不是创新的产物,在电信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的TD-SCDMA技术,是中国通信领域第一个系统的国际标准,由于主管部门积极务实地加以推进,通过引导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加快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和组织网络技术试验等措施,促进了这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使其具备了大规模商用的条件。可以想象,如果当年不是摈弃国外的发展老路,跨越传统阶段一步上程控、上光缆,不是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以市场换技术加快自主研发,不是采取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举措,打破常规加快发展,我国电信业就不可能率先扔掉“瓶颈”的帽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也不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创新,必须科学、理性、务实,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以发生在世纪之交的那次全球性网络泡沫为例,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之大,超出了电信业本身,直接波及制造业、金融业、资本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对于这场灾难,人们至今还记忆犹新。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业却保持了积极稳健的发展,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面对国际、国内兴起的3G和宽带热,主管部门采取了冷静、务实的态度,科学判断,正确决策,保持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一个行业来讲,缺乏创新精神,会影响发展;违反客观规律,同样也会影响发展。当前,电信业正面临着比以往更为复杂的技术、市场环境,增强科学性,克服盲目性,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理性务实,在创新已成为发展主旋律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转型已成为电信业的潮流。于中国电信业而言,转型更为必要,更为紧迫,更为艰巨。毋庸讳言,中国电信业虽然规模世界第一,但经营管理水平、业务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落后于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整体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大”而不强。面对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及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加速融合,面对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面对电信业务移动化、IP化、宽带化、多媒体化及“三网融合”的趋势,电信业需要比以往更为深刻的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以做大做强,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主动。树立信息服务大行业观念,加快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型,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已成为电信业经过数十年发展之后面对新机遇新挑战的必然选择。
  启示5 电信业破除垄断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竞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电信竞争有其特殊性,在这个网络特征明显又是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领域,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形成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竞争格局,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在我国,电信行业破除垄断、引入竞争有一个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推进的过程。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放开无线寻呼及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到其后的国家批准成立联通公司,直至1998年开始的邮电分营、政企分开、企业重组以及后来的加入WTO对外开放电信服务贸易,电信领域经历了一系列以引入竞争为目的的重大变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诚然,目前还存在市场竞争结构失衡等种种矛盾和问题,电信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以进一步形成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通过竞争,国家的通信整体实力增强了,电信服务质量改善了,资费价格水平下降了,广大消费者得到了实惠。
  电信领域的竞争,不同于一般工业、商业,有其特殊性。第一,电信业关系国家主权与安全,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网络特征,又是国有企业占主导,这就决定了电信业只能是一个比较竞争而不是完全竞争的行业,一个必须在政府监管下有序竞争的行业。在我国加入WTO、电信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坚持外资股比不能突破承诺的标准,坚持通信网的国际出入口局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两条是国家利益所在,实践证明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第二,必须承认,固网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性,这与公用事业的自来水、煤气等相似,这是电信网络的特点所决定的。如何解决固网本身的竞争问题,目前在世界各国还都是一道公认的难题。第三,随着技术的发展,电信竞争的表现形式正在发生变化,不同业务种类、不同技术手段之间的异质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移动与固网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成为现阶段电信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不能因为固网本身缺乏竞争就得出整个电信行业没有破除垄断的结论。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大潮中,电信业始终备受国内外关注,电信改革所引起的讨论、争论、议论,其广度、深度和经久不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基础设施部门,已成为经济社会生活中一个独特的“电信现象”。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电信行业已成为经济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电信用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消费群体,电信服务的社会性越来越强,电信改革的社会意义越来越大,电信业的每项改革,不论是对外开放、市场竞争、企业重组还是资费调整,都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电信改革如何既增强行业发展活力又保持国家控制力,资费调整如何既充分考虑消费者利益又充分考虑企业长远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等,这些问题已超出了行业范畴,“电信现象”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这一现象也告诉我们,总结改革的成败得失也好,设计改革的未来架构也好,都必须立足于国家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消费者的角度,处理好国家、企业、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国家电信整体实力是否增强、人民群众是否得到实惠为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启示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依法行政、高效运转的电信监管体系,是行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电信监管也要转型,要坚持以人为本、监管为民,要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拓展,要立足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局中有地位,有作为,才能有生命力。
  在我国电信改革中,政府监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是又一大亮点。脱胎于计划经济与政企合一的旧体制,形成于市场经济与竞争开放的新形势,电信监管事业从一开始就是在曲折的道路上艰辛探索,在困难的环境中开拓前行。监管力量和手段严重不足,机构设置范围极其有限,管理者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缺乏行政管理特别是电信监管的经验,等等,电信监管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矛盾、问题和困难,但可以引以为豪的是,在中央关于深化电信体制的精神指引下,监管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打开了局面,闯出了路子,干出了成绩,赢得了社会的认可。
  电信监管体系建设的最大特点是监管理念的创新。政企分开初期,主管部门就明确提出,做好监管工作必须解决好“管什么”、“怎么管”问题,之后又确立了“退后一步、站高一步”与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及灵活运用市场“无形的手”与政府“有形的手”进行监管的工作思路,逐步实现了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的转变。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针对政府监管到底应代表谁的利益这一根本性问题,又鲜明地提出“监管为民”的理念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了监管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取向。近年来,互联网管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资费管理实行加大企业责任督促企业自律、资费价格变政府直接调整为引导企业调整的做法,以及组织“村村通电话”工程建设、开展“阳光绿色网络工程”、解决用户关心的服务热点问题,等等,都充分体现了电信监管理念的创新、思路的转变与效能的提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政府监管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政府监管,就不可能推动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就不可能保持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就不可能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信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变化,市场化改革如何推进,国家都必须始终保持对电信网络的控制力,政府都必须对电信网络实行统一管理,包括在必要时对网络实行统一调度,这是电信业的重要性、基础性和全程全网性决定的。2008年初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电信行业之所以能够全网协作,快速动员,灵敏反应,跨地域、跨企业配合,出色完成通信抢险、恢复和保障任务,高效、统一的部省管理体系是关键。因此,政府监管在电信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那种认为破除垄断、市场开放后不需要政府监管的看法是错误的。电信改革实践给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而加强政府监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必须继续坚持。
  有中国特色的电信监管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是,对中国特色电信监管之路的探索还在继续深入,新形势下电信监管思路必须有所创新。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实现政府管理的转型。要在坚持统一管理、垂直管理体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电信管理的社会性与服务性,使其更好地与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要全面履行政府各项职能,在继续对市场实行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电信管理属中央事权,是基于这个行业关系国家主权与安全及其网络性强的特点而作出的制度安排,但实行这一体制并不意味着电信管理可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脱离。只有将市场监管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紧密结合,电信管理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在经济社会全局中大有作为。有为才能有位,行业发展是如此,政府管理也是如此。
  启示7 当今社会日趋公开、透明,各方面相互关系日益紧密,只有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加强沟通协调,促进合作共赢,才能为行业发展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对于电信这样一个垂直管理、专业性强、过去又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的行业而言,实现这一转变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行业存在于社会之中。任何一个行业,不论专业特性多么强,其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长期以来,电信业在发展中加强与各地区、各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包括与地方的联合建设、与部队的联合建设,等等,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应该说,在各个中央垂直管理的行业中,电信与地方的关系是比较融洽的,地方支持电信发展,电信服务地方经济,实行联合建设,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成为电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进入新时期,这一局面有了新的发展,与地方政府建立战略合作机制,与上下游产业互动发展,与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共同解决电信服务热点问题等,都体现了行业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深化。
  电信业具有全程全网、联合作业的特征,实行国家统一管理,有一套自身独有的、专业性非常强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包括技术、经济、经营、结算等,这是必要的。但毋庸讳言,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加上垄断经营,客观上使得电信行业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形成了相对封闭的思想观念,与其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相比,电信行业缺乏与社会的深入沟通与联系,不善于与方方面面打交道。引入竞争之后这个问题有了较大改观,但其对思维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业的形象,影响了外部环境,也成为电信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切实加以改进的一个明显不足。
  沟通营造环境,协调也是生产力。目前,随着技术业务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者依法维权意识的增强,电信的发展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其表现形式从以往的争取政策、联合建设转向上下游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转向更深层次的利益共享、合作共赢,转向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沟通。面对日益公开、透明的社会,不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运营,都应进一步树立开明、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广泛推进与各部门、各行业及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学会借势、借力、借智,提高工作效能。电信行业特点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方式、服务方式和制度规定就可以一成不变,电信的本质是服务,当社会和用户有需求时,必须随之调整,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让社会和用户来适应我们,而只能是我们适应社会和用户。
  改善舆论环境,树立行业良好形象,是当前电信全行业的共同呼声。树立良好形象,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切实改进各项工作特别是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种种不足,这是改善行业形象的根本之道。同时,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社会宣传。电信业是改革开放的积极实践者,又是服务亿万用户的窗口行业,实事求是的行业宣传,客观公正的舆论评价,是体现国家改革开放成果的需要,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需要,也是增强行业凝聚力、保护和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所必需的。应从改进工作、加强沟通、广泛宣传等方面入手,争取理解,增进互信,促进和谐,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广泛沟通;既要善于发展自己,又要善于宣传自己,这是总结电信发展实践的又一重要启示。
  启示8 电信业之所以能够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队伍建设、行风建设、廉政建设功不可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这是电信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回顾电信发展历程,不论是解决装电话难、缓解通信供需紧张矛盾时期,还是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时期,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就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大发展时期,全行业始终坚持“发展为主线、改革为动力、服务为宗旨”,将通信服务工作放到与发展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三支队伍”即领导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业务工作与行风建设相结合,紧紧抓住用户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放,深入开展“树邮电新风,创优质服务”等活动,有效地缓解了通信供需矛盾,促进了热点问题的解决、服务质量的改善与行业作风的好转。曾被列为社会热点之一的装电话难问题,短短几年时间,装机时限由长达半年甚至一两年缩短到一个月、一个星期。抓队伍支撑发展,抓行风促进发展,抓廉政保障发展,成为电信大发展时期的一个鲜明特点。
  进入新时期以来,根据政企分开、市场竞争、企业重组、行业转型的新特点,电信行业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的新路子。在实践中形成了“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服务工作新机制,建立通信服务质量社会通告制度,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新的服务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电信运营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队伍的整体水平都有了新的提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新时期继续得到了贯彻落实,对行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电信业的发展,得益于数十年坚持不懈的队伍建设。正是由于有了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才能使国家关于发展通信基础设施的一系列政策得以深入贯彻,通信各项工作得以创造性地开展,整个行业得以不断前进。今后,推进行业转型,建设电信强国,归根到底还要依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电信服务的日益普及,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服务信息化的加快推进,都对电信行业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拥有一支具备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够把握发展机遇、善于驾驭复杂局面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拥有一支技术精湛、具有创新理念、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队伍,必须拥有一支勤于学习、作风过硬、服务意识强的员工队伍,进一步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电信行业正处于转型期,但不论体制机制、经营方式如何调整与转变,作为保障发展的最关键因素,队伍建设、行风建设、廉政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30年沧海一粟,30年意义非凡。将电信业置于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来总结,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网络特征非常明显并长期垄断经营的行业,又是一个积极实践改革开放并成就辉煌的行业,也是一个集亮点热点难点于一身、面临新机遇新挑战的行业。身处变革时代的中国电信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继续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这是转型时期电信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总结思考30年发展历程后得到的经验和启示。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