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记者笔下的荆楚30年

粮食走俏:半是喜悦半是忧

发布时间:2008-10-10 09:21:00 来源:

1993年11月9日
粮食走俏:半是喜悦半是忧

  今年以来,粮食走俏!日前,粮食收购部门的同志喜忧参半地说:“现在不是担心粮食收购打‘白条’,而是我们拿着大把现金,求到农民的家里好话说尽,也收不进年初合同定购的粮食了……”
  据省粮食部门的调查,从早稻上市至今,有些稻谷主产区完成合同定购粮收购尚不及一半。于是,基层粮站像银行抓存款那样,把粮食收购任务按人分配搞“承包”。
  不待进入秋粮收购旺季,众多国营、集体和个体私营粮食经销、加工大户,都争先恐后拿着大把钞票,找到农民家里“有多少要多少”。多家竞购,进而导致稻谷收购价格上涨。时下,每公斤中、晚稻收购价已扬至0.72元左右。
  原来担心“打白条”或者“卖粮难”的农民,如今增产又增收,乐得笑呵呵。据抽样调查,今年种粮农民每亩增收在百元以上。而且,今年卖粮成了“上帝”,比哪一年都轻松、开心。不论谁找上门来,价不高不卖,服务不周到不卖,质量差的谷不一起收不卖……
  因为年初领了合同定购粮预购定金“不想还”,以及国营粮食收购部门要代扣公粮水费等原因,时下有些农民不依照合同办事,不把粮食卖给国营粮食收购站。有些个体、私营收购大户便乘机而入,采取抬一分价,压几斤秤的办法牟利。据钟祥市的典型调查,个体户从农民手中购进3000公斤稻谷,转手卖给国营粮站,就多称出300公斤左右,让农民吃了“闷亏”。
  开年以来,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一步到位”。由于国家掌握有充足的粮源,加上粮食年年丰收,粮食市场空前活跃、繁荣,这些雄厚的物质基础,都为这一重大改革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曾一度担心可能会出现的“阵痛”,并没有发生。仅只半年多时间,城市居民对随行就市“完全靠自己掏钱买米吃”,已经“习惯成自然”。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可喜的巨大变化!
  除这一变化外,粮食主产区的细心人还发现了另一个变化:在铁路边、公路边堆积了数年的露天粮堆,如今已悄然不见了,市场粮价在这几个月里还在悄然上涨。
  由粮食市场发生“戏剧性”变化的种种现象中,人们不难看出,粮食的供求关系正在悄悄地发生着逆变!近几年在某些粮食主产区形成的“粮食多了”的包袱,竟然能够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被“轻而易举”地卸掉,这说明粮食种植面积正在大大减少;粮食总体产量正在大大下降;生产粮食的“主力军”正在大量外流;忽视粮食生产的问题,又被重新暴露出来了!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正是我国首先从农村起步的经济体制改革,解决了上10亿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工业发展必需的充足农业原料问题,我国的改革开放才能够得以步步深入,才敢于迈出从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巨人步伐。
  这些年来,围绕着粮食这个话题,方方面面的有识之士可谓用尽心机。喜也好,忧也罢,有人一言以蔽之,说“这个东西是多也多不得,少也少不得”。但从治国安邦、国土辽阔、丰歉不均的大局来看,粮食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多比少好”!在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轨道以后,国家同样必须掌握有充足的粮源!
  分析近些年来粮食生产几度出现大起大伏,以及国营粮食收购部门政策性亏损包袱越来越重的原因,不难看出,出现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在总体上对粮食的生产、储备、流通等,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对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的方针坚持得不够,特别是不太注意研究和解决农村工业突飞猛进发展、大量青壮农民离土离乡务工经商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从长远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需要国家不断地增加投入。从现实看,确保国家和地方掌握充足的粮源,也需要迅速增加投入。为此,担负着为国家筹集更多粮源重大职责的粮食收购部门,在千方百计努力工作的同时,急切盼望着政府能尽快在加强宏观调控中给予财力的支持,以提高粮食收购多种所有制“短兵相接”的竞争实力。据了解,为了完成全年粮食收购任务,荆州地区有些市县的粮食部门,已采取活价购粮,即先按定购合同价加政策性补贴付款,到年底再按市场价“上补下保”结帐的办法,下乡上门收购,深受农民欢迎。
  粮食走俏,对种田农民是个大好消息。把国家鼓励多产粮食的宏观调控措施落到实处,担心在市场经济中“什么赚钱种什么,种了什么赔什么”的农民,就有了年年笑开颜的“保护伞”!
  湖北“产粮大省”的优势,在刚刚起步的市场经济中显露出优势。这个优势,必须保持和加以巩固……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