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征文活动

[作品]感受农村新变化 夷陵:张国荣

发布时间:2008-03-24 16:17:00 来源:

  ★路好摩托跑得欢★
  (文/张国荣)初秋时节,笔者来到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路溪坪村采访,路遇村党支部书记李志高骑着摩托车出门卖茶叶。别看他已是50多岁的人了,摩托车还飙得蛮快呢。
  “现在我们走的这才叫路,又干净又平整,骑上摩托车想到哪儿就到哪儿!”李志高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对路的感慨真切。
  “80年代村里没有公路,90年代通了公路,也是天晴‘土翻翻’,雨天‘泥巴坨’,摩托车陷进泥坑里,不推成泥巴人出不来。两年前,路溪坪村适时抢抓上级农村公路硬化建设政策机遇,通过上级奖、区里贴、乡镇筹、社会扶等渠道,将村里的13公里主干道全部硬化。现在不仅路变了,车多了,这办事也方便了。”
  据李志高介绍,如今村里9成农户购买了摩托车,多达400多辆。他深有体会地说,早先到区里开会,得提前一天步行到镇上搭班车,在小溪塔住一夜,开一天会,来回要两天时间。现在,一个早工赶到小溪塔,过了早再参加会议也不迟。
  “茶园绿满山,公路绕山转;腰里手机响,摩托跑得欢。”这就是笔者亲眼所见的路溪坪村农民的新生活。
  ★茶农改了顺口溜★
  (文/张国荣)“水稻玉米和小麦,红苕洋芋加大豆,一年四季样样有,没有一样能出手。”这是90年代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竹林湾村没有跟上茶叶大乡的步伐,一家一户在“粮多少茶”的小农经济路上徘徊的写照。
  时过境迁,村民对生活质量的期盼在逐步提高。“咬定茶叶不放松,村民生活才轻松。”进入21世纪,竹林湾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迈出了结构调整步伐。
  4年前,村民韩永高率先将4.2亩耕地发展成茶叶,竹林湾村适时推出这个典型,村干部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村组会议开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鼓励和引导村民拿出当家田种植茶叶,和村民大算增收对比帐。
  村民开始心动了,为让“星星之火燎原”,竹林湾村积极支持萧氏等茶叶公司新建了年产10万公斤以上干茶的加工厂4个。龙头企业效应带动村民的茶叶鲜叶年均价格提高近10%,村民发展茶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1976亩水田全部改种了茶叶。
  4年来,竹林湾村坚持“不是无性系不发展、不是优良品种不发展、品种种植不成规模不发展”,高标准新辟茶园2762亩,达到4000多亩,实现户平7亩茶。
  引上路还要扶一把。竹林湾村通过外请专家传茶经,内建协会传技术,每年对茶农开展栽培、园管、采摘等技术培训5次以上,他们坚持把茶叶协会网建到组,把茶叶合作社建到基地,把茶叶文化科技中心户建到农户,把课堂办到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每个管理环节。
  “茶园葱绿遍满山,村民收入翻了番,摩托家电样样有,年底还有大赚头。”2006年,竹林湾村人平纯收入达到3694元,仅茶叶收入就有2600多元,成为全区茶叶产业状元村。
  ★咱农民的名字上了网★
  (文/张国荣)“我说错不了吧,政府把惠农政策落实得稳当着呢,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咱农民的名字居然上了网……”
  近日,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镇坦荡河村一组村民严容飞第一次在家门口移动鼠标,点击几个ABC,就在电脑上看到了自己的惠农补贴资金。
  自己的名字上了网,显示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柴油化肥综合直补等资金与“一折通”存折上的补贴金额完全一致,严容飞乐呵呵地举着存折招呼其他村民也来一回“网上冲浪”。
  老百姓不知道网络是个啥东西,工作人员正耐心为他们讲解。村民们一个个笑眯眯地拿着存折,凑在电脑前看个仔细,好奇地问这问那。
  “这网咋这么神奇,中央胡总书记也看得到吗?”工作人员解释,都能看到。
  电脑上显示的惠农补贴一“网”了然,村民们个个笑容满面:“我们的补贴资金不仅有‘一折通’直达,还有惠农政策监督卡、公示栏,一点儿都没错!”
  数据查询在农民朋友爽朗的笑声中进行着。
  宜昌市夷陵区财政监督检查局负责人在查询现场介绍,他们按照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方案,今年把流动查询、现场答疑的地点选在交通不便和网络不通的深山及边远山区,以实现全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宣传查询无‘盲点’,让新的网上公开和服务方式走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旱区如今唱“水曲”★
  (文/张国荣)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金竹村属“十年九旱”区,每到夏天,河坝里一个个窝棚、一台台水泵、一个个水坑,是村里一道另类风景。“旱不旱、金竹看”,说的是该村具有旱情“观测查看点”功能。
  近日,笔者探访金竹旱情时,发现往年小水泵排成长龙,人声、抽水声混杂的河坝显得异常安静,倒是田园水曲“唱”得欢。正在田里给柑橘幼苗施肥的黄老汉高兴地说:“现在要水就从渠道放,水泵歇架啦!”
  “那现在水源充足吗?”笔者和正在田间忙碌的几位农民聊了起来。“去年村里一下子修了3条三面光的水渠,现在不愁水了!”
  “是哪3条,长吗?”“文昌宫、高家湾、狗龙洞的3条水渠都修了,4000多米吧。” “先前没修水渠你们怎么办呢?”“用抽水泵抽啦,稻田里栽不上秧苗就只能改旱种包谷。” 随行村干部向笔者介绍说。村里修的3条渠可以灌溉水田700亩,全村500台水泵已“退役”。
  沿着金竹村乌龟石至三河湾水泥公路前行,映入眼帘的又是一番新景象,那里的水田“披上了绿装”,栽上了柑橘树。
  “农民怎么舍得把水田拿来栽种柑橘?”“种粮食产出敌不过柑橘嘛!”该村党支部书记吴德刚说,村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村民发展柑橘2000多亩,大都是水改旱栽种的。
  ★家乡美,美在家乡茶★
  (文/张国荣)沿着三峡大坝坝头北岸乡村柏油公路,一路山清水秀,绿油油的茶园散发着阵阵清香。这就是我的家乡———湖北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中国有机茶第一乡。
  车到邓村集镇,嗨!集镇上人山人海,街道两边停满了摩托车、小轿车,上百家商店,家家顾客盈门,挤满了购买年货的人们。万富超市邓村分店门前,乡亲们拥挤着踮起脚,原来是购物者在参加抽奖活动,虽说奖品只是棉袜、饮料之类,人们希望得到的却是一份运气、一份开心。
  家乡变了,变得像青翠吐绿的茶园,生机勃勃。
  记得上世纪90年代,也是一个春节,我回家省亲来到集镇,集镇却像往日一样的沉寂,购物者稀稀拉拉,毫无“年味”。
  在家逗留的日子,我耳闻目睹,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乡亲们的愉悦:
  新千年的第一个年头,邓村成立了茶叶协会。尔后,又在全省率先建成连片有机茶园,推行了统一防虫治病、统一追施有机肥、统一采摘标准及时间,分户采摘的“三统一分”万亩有机茶工程;引进了全国第一套不锈钢制茶专用设备,有机茶极品———邓村绿茶王获准使用有机茶专用标志;中科院茶叶研究所,浙农大、华农大的一批茶叶专家教授“坐镇”技术支持,“邓村绿茶”、“裕茗碧剑”、“三峡春螺”等名优茶多次获市、省、国家质量评比金、银奖……
  近几年,乡里的茶叶基地以每年1个专业村、1000亩茶园的速度发展,现已拥有茶园45500多亩,年产干茶2900吨,茶叶总产值突破7000多万元。农民80%的收入源自茶叶,人均茶叶收入达到2600元。茶农新建楼房300多栋,80%的农户购买了摩托车。
  家乡美,美在家乡茶。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