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提名

更多

曾小毛

发布时间: 2009-10-28 15:1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曾小毛,女,1950年4月生。是原沙市饮食服务公司脚病医疗室的一名修脚工,从事这个工作已经十五个年头了。十多年来,在党组织的教育关怀下,在群众及亲人的支持下,在张秉贵同志“一团火”精神的鼓舞下,她顶住了封建残余思想和社会传统观念的压力,思想上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动摇到坚定的反复过程,克服了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尝到了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修脚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她体会到发扬“一团火”精神,就要于商爱商,正确认识和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自古以来,修脚是男人们的事,女同志当修脚工是少有的,作为一个新中国的女性走上修脚岗位,首先遇到的就是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的压力。
        她生在武汉,长在武汉,1970年下乡到江陵县农村,1976年元月,被招工到沙市服务公司当了一名旅店服务员。那时,全市没有一家治疗脚病的门店,每逢浴池开业,一些求诊的脚病患者就特别多,由于旧的传统观念和其它方面的影响,修脚这项传统技艺无人接班,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抢救这项传统技艺,解除脚病患者的痛苦,公司党总支决定挑选三名共青团员任修脚工,号召团员自愿报名。
 报,还是不报,她在思想上展开了激烈斗争,报名吧,万一选中又有点违心,自己之所以到二十六岁才招工上来,就是想找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虽说服务员铺床叠被与向往的事业有距离,可比起修脚要好听得多。不报名吧,自己又是一名共青团员,在人民事业需要的时候,难道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再说,报了名就未必选中。于是,她怀着这种矛盾的心情写了申请。
       谁知论条件,评思想,挑来选去,偏偏看中了她。名单一公布,就象炸弹爆炸,可她的心情况还是凉了半截。
        这一消息又很快传开了。好心的同学来相劝:“小毛,别出那个风头,学修脚有什么好?全搞好也只能当个劳动模范,一辈子也提不了干,改不了行”。
        回到武汉,老人和哥哥也训斥:“俗话说,剃头修脚下九流,你呀,也不替自己想想,一个外乡人,又是个女同志,年龄这么大了,不要说谈恋爱结婚,只怕连介绍人听了都要骇跑”。妹妹也责怪:“学这行,你胃口短,整天抱着别人臭脚修,手上那股臭味,看你端饭吃不吐出一来才怪”。
 社会的议论,亲朋的责难,象针一样刺痛了她的心。其实,她何曾想到这辈子去修脚?哪个又想出这个难听的风头呢?在路上,无精打采,思绪如麻;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眠,她有些伤心。响应党的号召,不能得到亲朋好友的理解,思想沉重,面临的压力太大,叫人有些承受不起。修脚是拿刀,医生也是拿刀,同样都是为患者解除病痛,两者的社会地位为什么竟有这么大的差异?人人都会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为什么女孩子学修脚,就遭到这么大的非议和责难。
        她愁肠百结,如坠迷雾。这时公司党团总支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学习张秉贵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请老工人讲修脚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公司也召开了祝贺大会,造成一种当修脚工光荣的气氛。亲切的关怀,热情的指点,终于使他坚定了信心。她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不好听”的岗位上干出点“好听”的事业来。1976年8月,她怀着沙市市第一代女修脚工的骄傲,踏上了赴汉学艺的征途。
        修脚这个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走上修脚岗位,并不等于就能干好这项工作,它既需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要有过硬的本领。原来以为修脚只是名声不好听,不想从修脚的第一天起,艰难困苦就接连不断。
 在武汉拜师学艺的第一天,师傅先不是教学修脚,而是让她先去磨没有开口的毛坯刀子。八月的武汉,不动都要流身汗,手握着刀具在磨刀石上来回磨,手指上的罗纹也磨光了,鲜血从皮肤里渗了出来,被汗水一浸,痛得钻心,从上班磨到下班,手上不知打了多少泡,流了多少血,终于将一把把刀具磨出了口,师傅看到锋利的刀刃,高兴而又语重心长地说:“修脚是一门细活,要在肉上雕花,不磨炼过硬的思想和意志是不行的呀!”
       闯过了磨刀关,又学着在竹筷上练习削、挖、雕的功夫。这是练习刀的基本功。有次练习,用力过猛,刀子一滑,手指上的皮就削去了一大块,鲜血直往外流,心想,要是这一下伤了别人的脚,赔都没有赔的。看来,只是练时自己多流血,修脚时才能减少患者的痛苦,为了达到手腕刀平,出手轻重适当,下刀软硬均匀的功夫,她走路时用腕力,睡在床上练手指头的灵活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傅的精心培养和指点下,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初步掌握了整脚垫、修指甲、治肉刺、挖鸡眼、取嵌甲、取肉钉等技术。
        回到沙市,她在大华浴池的门房里,因陋就简地开始了修脚生涯。那时治疗条件差,坐的都是硬板凳,一班下来腰疼手酸,手上那股难闻的臭气,任你怎么用香皂洗也洗不下来,袖口内,毛衣上经常留有指甲壳,有时候脚指甲壳还会飞到脸上来,做饭的时候想想都有些恶心,还做声不得,生怕家里人知道。更叫人受不了的是,在脚病医疗室工作的时候,一些年青人故意把头从窗口伸进来,乱喊:修脚的,修脚的,使人难受极了,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又抬头了,上街,怕见熟人,回家,不敢出门,别人问及在哪里工作,总是遮遮掩掩,坚持干下去的念头又动摇了。
       就在这时,一位脚病患者的家属用三轮车把她接去为他父亲修脚,修完后又是打鸡蛋又是下面条,还要留她吃饭,当时她十分震动,如果没有修脚工,这些脚病患者该是多么痛苦啊。
       一位退休干部患了甲沟炎,看了几家医院,打了十几针青霉素,敷药一个多月不见好转,医生建议拔掉指甲,这位干部犹豫不决,拔吧,又怕天热发炎,不拔吧,又疼痛难忍,行动不便,一家人也十分着急。后听友人介绍来到脚医室,经过二十分钟的治疗,他就丢掉拐杖,健步而去,他在来信中评价道:“这就是高尚的医德,精湛的技术”。
       一天下午四点多钟,一位六十花甲的老人和媳妇抱着刚满八个月的婴儿慕名来到脚病医疗室找我求医,他们自称婴儿脚后跟长了鸡眼,经她仔细诊断,认为脚后跟锥了东西进去。于是,她就作好手术前的一切准备,脱掉白大掛,因为小孩看见穿白衣的人就害怕得啼哭,当我刚一接触小孩的脚后跟,他便一个劲的哭,怎么办?她就叫他妈妈喂奶他吃,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边喂边做手术,减轻他的痛苦。她首先剥开脚后跟上黄豆大的疤子,用棉签擦干黄浓,然后,用小刀一探,听到“嗞嗞”声,她想是里面雉了玻璃碴,急出了一身冷汗。但她稳住神情,慢慢地、轻轻地将那块长1.5公分的三角玻璃碴取出后,又是用手挤,又是用口吸,终于吸干净里面的浓液和败血。最后用碘酒一点一滴地给他消毒,上好青霉素软膏消炎,并嘱咐他妈妈回家后,每天早晚用热毛巾敷,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手术,孩子停止了哭声,望着孩子的舒适,欢快,稚气的微笑声,她从心里感到兴奋,有说不出的高兴,年轻的妈妈感动得要给她跪下。每当她望着年轻的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的情景,听到花甲老人颤抖地说:“你们脚医室真是名不虚传”的时候,她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感到由衷的高兴。
       热情的款待,高度的评价,由衷的感谢,坚定了曾小毛对修脚工作的信念。只要患者进店,她就热情地上前迎接,扶他们入座,再端来热水给他们泡脚,然后根据病情进行治疗,再让病人自己用手摸摸,在地上走走,尽量让他们抱希望而来,怀满意而归。看到这些老人、工人、农民脚病患者,蹒跚而来,健步而去,她从心里高兴,理解到了自己工作的人生价值。她暗暗下决心,要用手中的小刀,让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让人民群众愉快地生产、工作和学习。
        在为脚病患者服务的过程中,要当好一名修脚工,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扎实的工作态度,还需心里装着顾客,一切为了顾客。要时刻为脚病患者着想,努力把服务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
 有些严重病患者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每次就诊不是用车推来,就是被人抬来,还有的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看到他们痛苦的表情,她想,如果我们多走几步路,上门为这些患者服务,就可以减少他们的许多痛苦和亲属的一些负担,她把想法和另外两个同志说了以后,也正中他们的心愿。于是,她们三人利用休息时间,分别从工厂到居委会,从红军宿舍到社会福利院调查走访,上门服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上门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三人分两班,早上七点半开门,晚上八点收诊,都是有孩子的妈妈,时间是个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她一是利用休息时间出诊,二是下雨门诊病人少出诊,三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支持别人出诊。
       上门服务治疗条件差,一天下着大雨,曾小毛上门为红星路七十多岁的李妈妈治疗,她患有脚垫和鸡眼,又卧病在床,室内灯光暗淡,没有脚架,曾小毛只好站在床头,弯下腰,端起脚,一股难闻的臭气直冲脑门,她强忍住,坚持细心地为老人治疗,慢慢地修了脚垫,挖了鸡眼。老人非常感谢地说:你们女孩子为我们修脚,真难为你们了。
       86年2月6日,也就是腊月28,正是办年货,忙年节的时候,曾小毛按照与公安雷洲刘大伯约定的时间赶到埠河,当时站在冷风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也不见刘大伯的儿子来接,返回脚医室,心里惦记着为刘大伯治病,怎么也坐不安稳,于是又第二次过江,原来他的儿子摩托车出了故障,刘大伯老泪纵横,拉着曾小毛的手说:“你们在年关跟前也没有忘记为我治疗,我怎么感谢你呀!”他儿子拿出一张人民币硬要给她,还说:“现在政策允许,我是承包户,没关系”。那天曾小毛一直忙到下午三点多钟,来回赶了三十多公里路,还是按标准收了费,事后,老人逢人就说我比他亲女儿还要亲。
 上门服务,使她与患者的感情更深了。不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不论是郊区邻县,还是偏巷角落,哪里有病人,曾小毛就送医到哪里,坚持做到逢年过节提前上门,起风下雨坚持上门,预约时间准时上门,特殊情况随时上门。
       为患者着想,曾小毛我们还对脚病预防工作作了一些探索。平时,有些脚病患者一坐下来,就抱着脚丫使劲搓,恨不得抓下一块肉来,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用心观察。她到不同工厂、行业中去调查,了解到长期穿尖小狭窄鞋的人容易长鸡眼、嵌甲,患者多见青年人,长期穿硬底鞋走路的人容易形成脚垫,长期打赤脚、穿凉鞋的人容易形成肉刺。患者多是农田作业者或是行走不注意锥了东西后麻痹大意者,长期穿胶鞋的人容易得脚气病,患者多是在潮湿大的地方工作等等,掌握了这些情况,除了在治疗中热情宣传外,她还和另外两名同志一道到处查资料,找药方,搜集民间偏方,到市卫生防疫站和医院请教配制药方的方法,经过反复试验,配制了一种“脚气水”,患“香港脚”和脚丫溃烂的人搽上三四次就有明显好转,先后有沙市、公安、潜江、松滋等十一个县市的工人、农民及四川、湖南、浙江等省的旅客一千多人搽用这种“脚气水”。疗效达80%以上对脚丫溃烂严重的,她们还试制了一种腐蚀性很小的“脚气膏”,都很受患者欢迎。
       对于“脚病”类似的病人,曾小毛总是尽力为他们解除病痛。一天来了一位患者,要求治疗手上的肉刺,因为是脚病医疗室,从来没有看过手病,想到病人找来是出于对她们的信任,肉刺也是治疗的范围,该尽量为他治疗,于是她请来人坐下,认真观察了病情,肉刺长在左手食指上,根据“十指连心”、肌肉较嫩的情况,她先为患者打了一剂麻药针,谁知,剂量没有用完手指就起凸,再也推不进去了,为了减少患者的痛苦,使他愈合得更快,曾小毛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加快手术进程,并嘱咐病人一有痛感立即通知,经过紧张的治疗,顺利取出了肉刺,从此,治疗手上的肉刺也成为我们治疗的项目。
       因为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获得了人民群众及患者的信任和支持,邻省邻县来信问医问药的多了,尽管我要坚持上班,还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但对这些患者我总是热情接待,来信必复。
       长期的脚臭熏染,曾小毛的视力减弱了,又患上了胃病,88年胃出血住进了医院,刚一出院,她想到的是脚病医疗室人少事情多,顾不得休息就上班了,这时好心的人劝她,你也快四十岁了,借这个机会调动一下工作。想到十几年的艺业难丢,想到好多脚病患者在等待着自己去为他们解除病痛,想到党和人民教育、培养,她始终坚持工作在脚医岗位上。多少年来,她在修脚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双手为千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如今她还继续战斗在这个岗位上不断追求,不断的发挥余热,为和谐社会作贡献。
        党和人民也没有忘记她,她被当选为人民代表,多次出席市妇女代表大会,群英大会和省、市财贸战线先进代表大会。1987年分别被省、市人民政府授予“特等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荣获第一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同年十月一日,她还参加了北京国庆观礼活动,进了人民大会堂,幸福的见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张扬)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