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更多

南方日报:把脉干部“本领恐慌”

发布时间: 2009-08-19 09:14   来源: 南方日报   进入电子报

  把脉干部“本领恐慌”

  来源:南方日报  2009-08-14 16:05:18  作者:本刊记者 林旭娜

  7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关于干部“本领恐慌”的一段描述已经成为经典:“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中央某直属机关驻粤机构公务员黎志维(化名)发现,“本领恐慌”似乎成为身边人的热门名词:“单位的领导时不时提起,同事聊天也感叹危机感不断增强,自学考试、司法考试、读在职研究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一线做调研的人也比前几年多了。”在这种氛围中,黎志维每天的时间安排也紧凑起来,内心倍感压力:“难道我也患上了大家所说的‘本领恐慌症’?”

  干部出现“本领恐慌”

  作为一名从事税收、经济等工作的公务员,黎志维几乎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

  “我大学时的专业是理工科,工作后上要学习贯彻宏观经济政策,下要监管和服务各种各样的微观经济实体,工作本身对知识、能力、素养的要求都非常高。这种要求很容易成为危机感。”黎志维说。

  有危机感的不止黎志维一人。小杨是和黎志维同系统的公务员,也经常有知识和能力的恐慌。小杨与一些交往较多的公务员甚至建了一个专门探讨如何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QQ群——“聚合力”。而他的QQ签名是“静心养气,明理实践”,后来又改成“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偷懒和懈怠”。

  “有一点大家比较接近,就是强烈害怕跟不上社会的步伐。这不奇怪,世界变化太快了。”在小杨看来,宏观政策的制定都是顺应社会经济民生的变化而变化的,政策制定后还要回到社会各领域中,看执行的效果和反应,“而公务员通过学习宏观政策,再去执行,从时效上讲,已经是滞后于社会的变化了”。

  “加上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属于技术性的操作。比如前台的审单、收税、核销等等,具有重复性,做久了可能工作上比较专业,但是接触的面就窄了。”他向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体制外的人员就好像在社会这个大海洋上游荡,接触面广,知识更新快、反应快,思想灵活、不受拘束。而体制内人员更像是在海洋里的一个岛屿上埋头干活。所以,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就必须通过知识更新来提升自身能力,进而适应外部工作环境的变化。

  毕业以来,小杨除完成自己的工作,还利用周末到珠三角一些城市,如东莞、佛山等地进行实地调查。金融危机期间,他每天晚上都有两个小时泡在网上,与一些有共同兴趣的朋友探讨问题。“有时会具体到某一类商品,如台灯、鞋类的出口等等。”小杨说,这几年他已写了好几篇调查类分析文章,作为资料收集起来。

  “恐慌,或者说压力,在我身上更多体现为积极的努力吧,但也有消极的例子。比如把精力转移到搞好人际关系、升迁上面,以为这样就能取得主动,但我认为这不是正路。”小杨说。

  “恐慌”的根源

  为探究干部“本领恐慌”的原因,记者走访了大量公务员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归结起来,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信息爆炸、全民监督和发展形势。

  两组数据或许可以一窥信息爆炸时代对干部带来的影响: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但一份针对正处级干部上网情况所作的问卷调查发现,经常上网的仅占33.3%,偶尔上网的占47.1%,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从来没上过网。调查结论认为,许多干部在信息化时代,呈现出边缘感焦虑和危机感焦虑。

  “因为游离于网络等新生事物之外,或是因为不懂规律,或是囿于某些‘原则’,一些领导便制定出偏离实际的政策或规定。可以想象,这又会带来新一轮的信息反弹,进一步加剧这些干部的恐慌。”长期负责和研究干部培训的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博导、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郭巍青教授认为。

  “以网络为代表的‘全民监督’和老百姓维权意识的增强,也是干部危机感加强的原因。在遇到突发性事件特别是重大公共危机事件时,民众铺天盖地的‘网络问责风暴’,会加重一些领导干部的焦虑情绪,往往较长时间显得紧张和不安。”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部主任唐晓阳认为。而伴随着信息时代产生的“人肉搜索”等“副产品”,也让一些干部心惊胆战。

  监督力度的加强还体现在整个制度建设上,如公务员进出机制的完善。“我们单位每年都有工作评定,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如果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就会被辞退。”黎志维说,这种制度的确让其危机感大增。

  “竞争上岗、公选等选拔人才机制的不断完善,也促使干部不得不经常反省自己的优劣势,取长补短,有本事的人上去,没本事的人就得下来。”唐晓阳分析。

  采访时,记者也发现,科学发展和“双转移”的新形势要求,也成为广东各地干部“本领恐慌”的根源之一。

  “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说明,过去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社会不转型不行。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闯出一条新路,要求我们既要继续敢为人先,又要勇于承认不足,向别人学习。”接受采访时,珠三角某发达城市一位副市长坦陈自己的焦虑和急切。

  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也在积极应对现实需要:“我们县准备建设一个精细化工基地,怕当地干部和转移过来的企业对不上话,无法做好沟通、服务、配套工作,所以我们准备对涉及部门的干部做有针对性的培训。”南雄市委书记林楚欣介绍。

  “以往,广东的干部曾出现过不太好的现象: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干部认为发展慢不是能力差而是‘命不好’,生在穷地方;发达地区的干部也有小富即安、不愿学习的现象,认为成绩是能力的永恒证明书。现在,我们看到了非常好的转变。”唐晓阳评价说。

  郭巍青教授对此也深有感触:“外部环境和工作复杂性不断增强,使得许多干部对自身能力提升十分迫切。”

  以学治“慌”

  7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关于干部“本领恐慌”的一段描述已经成为经典:“我们的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

  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说:“当今社会,领导干部身在各种矛盾漩涡的中心,要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就应当从读书学习中汲取精神食粮。”

  有评论认为,把读书学习喻为精神食粮,颇为贴切,“一个人不食粮,会由饥饿乏力而感受到神情恐慌;倘若一个干部不读书,没有精神食粮呢,他会由理念匮乏而感受到‘本领恐慌’。”

  与此相对应的是,前些年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而作为国民中一个重要群体,关于公务员、教师等群体的读书调查也不断引起关注,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2008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2007年里,虽然高达80%的被访干部认为,当今社会阅读“非常重要”,却有高达46%的干部在一年中没有读过一本书。其中“没有读书时间”的占63%,“没有读书习惯”的占35.31%,“不知道读什么”的占13.44%,甚至还有2.81%的人认为读书无用,9.06%的人认为没有可读的书。

  对此,唐晓阳认为,几年来干部的学习激情有所提高,他们的本领也不断长进,但距群众的期望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还有一些案例,表面上看,是干部行政传播能力、公共应急能力的不足,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执政理念的偏离,这是非常危险的。”唐晓阳举例说,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逮军一鸣惊人的“名言”——“你为党说话还是为群众说话”,透露的是部分官员严重畸形的权力观。在他们眼里,权力不再是为民所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了私权。“相比一些具体能力‘方法论’上的错误,诸如此类‘认识论’的错误危害更大。对这类现象,领导干部更应该有恐慌感,对症下药,寻求良方。”

  唐晓阳认为,我国力倡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多年,从目前的效果看,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干部的读书和学习。这已不仅关系干部个人兴趣,更应成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深入贯彻执政理念的特殊工具和必然要求。可以考虑对干部的读书进行一定标准的硬性规定,使广大干部在感受到“本领恐慌”的同时,也能对症下药,以学治“慌”。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龚雪)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