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视觉黄冈

更多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发布时间: 2009-04-07 15:33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图为百丈河村

  新华网湖北频道3月23日电(柯剑、郑虎、张新安)近年来,湖北省英山县坚持科学引导,实干起步,高标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满生机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文明茶乡。省长李鸿忠称赞这是大别山地区的一大奇迹,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

  英山县地处鄂皖交界处的大别山南麓,古为毕升故里,今为茶丝之乡。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辖3乡8镇、309个行政村,总人口40.68万人,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全省7个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县,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二十七军在这里诞生,红二十五军从这里北上长征。

 

  图为乌云山村

  英山县新农村建设始于1999年。当时,县委鉴于农民收入增加后建房户逐年增多的实际,选择龙珠、乌云山村等一批基础较好的村,科学编制规划,建设生态文明新村。2003年,县委、县政府总结这些试点村的成功经验,在全县开展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活动。2006年初,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后,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制订出台了《英山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英山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工作实施方案》两个文件,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职能部门具体落实、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

  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关键。英山县在制订规划上,采取每村财政补贴2000元的办法,组织城建规划部门对全县30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已有128个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设计上,根据各村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结合产业、资源优势,注重环境、土地、生态的保护,力求做到建设用地“保山保水”,道路建设“迎山接水”,建筑格调“显山露水”,空间布局“依山傍水”。在建设规模上,针对农户居住分散、一般垸落规模不大等实际情况,山头地区以10-20户的自然垸落为一片,畈下地区30-50的村民小组为一片。全县新农村呈现“一户一个景、一垸一幅画、一村一集镇”的建筑风格。

  图为东冲河村村民住宅区

  在建设的进程中,该县抓住沼气池和通村公路建设两个项目龙头,捆绑“五改五通”10个项目,在全县开展了以“五改(改房、改厨、改厕、改水、改圈)五通(通电、通信、通广播电视、通邮、通路)”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活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农村面貌一天一个样。

  该县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在起步较早的51个生态文明新村中,选择22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每个示范村由一名副县级领导干部牵头,3-5个部门参加组成工作队,实行驻点帮扶,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建设、卫生整治工程建设、旱涝保收工程建设、村村通工程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沼气能源工程建设、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村级保障工程建设和村庄整治工程建设等10个方面的示范。

  河南畈村村民客厅一角

  为造就一批新型农民,该县以“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依托,广泛开展“科技致富标兵、科技致富示范户、科技致富示范村”创建活动;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评活动;以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为抓手,用说顺口溜、作打油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文明新风,抵制歪风邪气。全县农民学科技、讲文明、忙创业蔚然成风。

  据英山县县长杨良锋介绍,截止2008年,全县茶、桑、药、栗等特色产业总收入占农村经济收入的84.7%,全县70%的农民住进了新楼房,80%的村实现通村公路硬化,85%的农户饮上自来水,近两万农户用上沼气。一位游客在英山体验新农村之旅后,如此感叹“青山绿水小洋楼,天然氧吧人长寿。生态文明现代化,乡村胜似城里头。”

  龙潭河村图书阅览室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yiwen)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