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新闻推荐

更多

[武汉一周/城事周刊]跟自行车有关的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 2010-03-10 10:2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图为:坐在单车后边搂着恋人的腰。40岁以上中国人的初恋多与自行车有关。

图为:清朝末年制作的自行车玩偶,色彩很炫,在那个自行车还比较稀少的年代,自行车也成为民间工艺的主题。

 

图为:与单车有关的青春记忆自行车承载的幸福生活100年前经过武汉的自行车

图为:这个玩意大伙一定不陌生吧!!!没错!!“永久”牌自行车!!!有那么一段时间,它对当时的孩子是一场噩梦……

图为:你能相信这些伤痕都是因自行车而起吗……且听我一一道来……囧

图为:上世纪80年代初,东湖的磨山景区开放后,公共汽车较少,周边大学生常骑自行车逛磨山。于是,有了一种特殊的门票——自行车入园券。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 崔月

  3月8日上午,2010武汉乐活行在汉口一百度健身会所启动。”骑乐无穷”系列环保活动受到众多乐活分子的热烈响应。
  作为低碳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江城人重新拾回久违的单车。“武汉自行车模式”受到全国关注。武汉还将投资5千万建112条彩色自行车道。
  武汉市市长阮成发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描述了他眼里的幸福生活,其中特别谈到“绿色出行”。
  自行车,见证了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变迁。它跟青春有关、跟爱情有关、跟很多人的成长记忆有关。借低碳新风的吹起,让我们再次走近它,回味与它有关的幸福生活。
  80年前,武汉就有自行车道
  出镜人物:万生鼎,86岁,退休前为江汉区文化馆副馆长
  万老称得上是武汉记忆的活宝级人物。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加上长年文化战线的工作经历,让他对武汉旧影有着不同一般人的深厚情感与细节记忆。谈到自行车的往事,万老兴致勃勃地打开话匣。
  关键词:骑单车是件时髦事
  据万老回忆,上世纪30年代开始,自行车就开始在武汉流行。那时,中学生上学、公司职员上班以骑自行车为时髦。送牛奶的、送报纸的、送外卖的,也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万老小时候上学要经过中山大道,白色瓷砖在机动车道与自行车道间设置成一道障碍,小车、货车走中间;自行车、黄包车、马车及行人走自行车道,各行其道,畅通无阻。
  关键词:随时可租随地能修
  1935年,万生鼎11岁读小学四年级时,拥有了第一辆自行车:回环牌,花了大约30块银元。当时,一个普通教员的工资是每月35块银元,一等店员每月可以拿到20块银元,因此一般家庭攒上半年钱还能承受这笔开支。家庭经济不宽裕的,可以买二手三手自行车,或者干脆去租。万老说,那时候自行车的风行催生了两个行当:自行车出租和自行车修理。交上十元八元钱就可以租到一辆自行车,每小时租金大约1毛钱,相当于买一碗热干面。实在没有钱,将户口表押上也行,一天24小时随租随还。自行车被偷盗的现象极少,去剧场、电影院看演出,会有专门的保管员看守,进去时给你一个牌牌,散场时凭牌取车。商场、学校都有专门停自行车的地方,修车点也随处可见,打个气,补个胎,上个链子,顺便还能拉个家常,这个情景至今还留在许多市民的记忆里。
  关键词:武汉最早的自行车广告
  那时武汉最叫响的是英国进口的三枪牌自行车,价格是90块银元,很多人只能望而兴叹。1937年,三枪牌自行车经销商为了做推广,在其车行(原武汉儿童图书馆附近)搞了个”质量大考验”活动,引来众多人观看,万生鼎也在其中。活动开始了,经销商请围观市民随机挑选一辆自行车,然后让店员扛到三楼,当众摔到地下,请参观者现场检验:龙头弯了没有,轮胎破了没有,钢架散了没有……承诺只要找出损伤就免费赠送。结果是无一损伤,这下子三枪自行车的名声大振。三枪以结实出名,日本的菊花牌自行车则以服务来吸引消费者,承诺车子出了毛病可以免费修理。可见,早在70多年前武汉的广告竞争就很激烈。
  关键词:自行车的无穷乐趣
  自行车给当年的年轻人带来了无穷乐趣。那时法租界有个法汉中学,该校的运动会就有“慢骑自行车”的项目:谁骑行最久最慢谁取胜。一时间许多男生连夜操练。慢骑考技术,竞赛速度也是一些学生的热衷游戏。一到放学,住在一起的男生就规定好骑行路线,比赛看谁最先到达家门口,江滩边上经常可见一群群少年郎骑着单车如风般驶过,留下响亮的口哨声和青春蓬勃的背影。还有的年轻人玩酷,将自行车的前后雨板取下,不要手刹,完全靠右脚及感觉来控制速度,这跟现在玩改装车的一族有异曲同工之妙,要的就是那份刺激。
  解放后,武汉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品牌——黄河牌。但大多数市民仍然青睐永久(上海产)、凤凰(上海产)、飞鸽(天津产),那时拥有这几个品牌的自行车,不亚于现在开一辆宝马奔驰的感觉。
  自行车“轨迹”
  一轮行前一轮后,一足跨左一足右;一下一下踹之,无骥而飞不胫走。这是民国初年诗人曹元忠在《脚踏车行》中对自行车的描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自行车成了中国人梦想中的交通工具。6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成为年轻人结婚追求时髦的“三大件”。70年代,新娘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被新郎载到家中,自行车变成了爱情宣言机。80年代,“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而永久牌自行车成为幸福生活的象征。90年代后,自行车变成了不再具有额外表象价值的交通工具。到现在,山地自行车、改装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再度兴起,展现了自行车的旺盛生命力。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媛)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