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作品集

更多

黄土垄中忠魂眠:忍辱负重却总是乐观向前的父亲

发布时间: 2009-09-23 19:2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张同

作者地址:湖北枝江酒业   电话:15997666738

  在2009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父亲走了,带着他对亲人的万般不舍和对生命的深深眷恋离开了我们。母亲哭得沙哑的嗓子还在呼唤着父亲,期待着用她的诚恳挽留能换回父亲的再一次睁眼,然而,父亲已听不到了,听不到母亲和儿女的泣唤声声。我长跪在父亲的床前,泪眼朦胧,看着父亲瘦弱的身躯,想到他在临终前几天,眼角一直挂着泪水,那种默默流泪却一字不说的痛苦,此时此刻,我真切地体会到了。父亲,这是您留给我的最后一堂课。
  父亲生于1930年,四川江津县(现划为重庆辖区)人,本来也算得上是家境富裕的人家,但父亲的一次意外出走,让他成了一个流浪的孤儿。10岁那年,他三伯从朱德总司令的部队回家探亲,摸着父亲的头说要他快快长大,跟随三伯去当兵。幼年的梦想随着三伯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开始放飞了。三伯走时,他就悄悄地跟在三伯后面,心想只要能跟着三伯,就会有当兵的一天。父亲的想法没有错,当他三伯发现他时,已离江津县非常遥远了,三伯带上他,让他在部队里牵马,当"小鬼"。应该说那是一个不错的成长环境,可是好境不长,这一年9月,父亲与他的三伯在沙市这一带走散了,部队继续前行,父亲却不知该往何时处去。为了生存,他靠帮人家为放牛为生,后来学了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跟随别人走街串巷,二十岁时到百里洲,经人介绍,和我母亲成家。流浪多年的孤儿终于成家了,从四川到湖北,从走街串巷到百里洲扎下根来,父亲很珍惜他的家,不仅勤俭持家,还积极维护公家利益,颇受乡亲欢喜。1951年10月,我家大姐出生了,本应携妻女回老家江津县看看,可那时的日子,能糊口已经不错了,更不用说出门的盘缠,家里拮据得捉襟见肘。后来有了我哥和二姐、三姐,已是一大家子人了,父亲因为群众信任他被推选为红旗四队的生产队长,上级领导介绍他入党,父亲别提有多高兴了,他说这辈子没能跟随他三伯去打仗,却也有了党员的身份,这辈子就交给党了。1963年,已当了三年队长的他终于有了一次回四川的机会,他一个人回了趟老家。原打算往返共十天时间,可是不到一个星期,母亲接到大队书记转来的消息,说父亲在宜昌住院。我母亲赶到宜昌医院时,见到正在输液的父亲仍高烧不止,口里说着胡话,医生说是得了风寒。母亲后来对我们讲,那一次回老家,父亲的老家发了大水,亲人当中只见到一个婶娘,婶娘告诉父亲,他母亲即我的奶奶改嫁去了重庆,生了几个孩子,都很有出息,要父亲一定去重庆找奶奶,父亲没有去,对他来说,听到他母亲过得好的消息比什么都重要。没想到他在返回枝江的途中,病得这样厉害。他住在旅馆里,高烧得神志不清,把随身带的的衣物往外丢,还是旅馆里的服务人员从他的衣服口袋里翻出了他的党员证和一家人的照片,才给百里洲的相关部门联络。自那以后,父亲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再后来,有了我和么妹。
  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父亲一直是"公家"的人。当了十年队长,后来又当队里的保管员,住在队里的仓库里,除了吃饭,很少见他在家。分田到户时,父亲在大队的"幸福地"(即坟地)承包了五亩多地,种西瓜和甘蔗。那都是别人不愿意承包的地方,不仅是坟地,且土质极差,属漏沙地,若遇干旱,难有收成。父亲怕那里成了荒地,就主动去承包。收入不多,除生活支出外,略有结余,结余的那点钱就用来支付我们的学费和平时买学习用具。"幸福地"是很多活着的人都比较害怕的地方,我问父亲,是否真的见着鬼了?父亲说,那是人家瞎编的,他说在"幸福地"住了好几年了,也没见着一个鬼。还说,心里没鬼,就什么也不怕。听他这样说,我也就胆大了些,常在星期天和么妹一起到父亲的甘蔗地,砍两根甘蔗,吃得饱饱的。听到父亲唤我们吃饭时,哪里还吃得进去,我和么妹看看堆在面前的一大堆蔗,相视一笑,说我们成了甘蔗加工厂了。在我们六个姊妹中,我和么妹是比较"讨好"的,至少在体力上没有哥哥姐姐吃的苦多。听大姐讲,那时候挣工分,正长身体的她挑着百多斤的担子,在外做水利,一挑就是一个多月,身高受到影响。也是,我们六个孩子中,就数大姐个儿矮一些,我后来安慰她,说你是共产党员,那可不是身高可以换来的光荣,大姐就开心地笑了,说父亲的性格影响了我们下一代人。我不认为是性格的影响,而是父亲严以律己的日常行为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六十年代,常有招工到城里工作的指标,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而是推荐别人家的孩子,细数一数,竟有十多个,有的去了火车站,有的去了水泥厂,有的去了棉花收购站等等,总之是跳出了农门,而我的哥哥和姐姐一直在家务农。也有人说我父亲不开窍,死脑筋,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说也说不好的。他当队长时,常有县里、区里的干部驻留在我家,他也不肯略略地"讨好"一下领导,虽然那时的领导都平易近人。
  真正和父亲沟通较多的时候是在我成家之后。他和母亲经营五亩多责任田,我们常在农忙时节回去帮忙。进入老年的父亲喜欢收音机,喜欢每餐端一杯酒。因他年轻时学过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周边乡邻常把用旧的剪子和菜刀拿来请他磨,费力磨半天功夫,一声"谢谢"作别,从不收人家一分钱,几十年来,周边谁家的刀快要磨了,谁家的剪子要换新了,他都记得一清二楚。九十年代初,村里的公路,哪里失修了,他就主动挑土去填,十天半月,直到填好为止,也从未要村里的一分钱报酬。一生清贫的他,内心里总是那样干净和透明。2005年,哥哥家做了新楼房,特意为父母安排了房间,习惯了简朴生活的父母执意要住在旧宅里。一台收音机,一间旧房屋,两个白发人在一起过着清茶淡饭的日子。近几年,因我在枝江酒业工作,结束了父亲在家门口买散酒喝的历史,由我担负起他喜爱的一日三餐酒。起初,他怕我花钱,说在家门口买的散酒好喝些,喝过一段时间的枝江大曲之后,他再不喝卖到家门口来的散酒了,还自豪地告诉那用摩托车运来卖散酒的人说,枝江大曲是全国名牌,我现在喝名牌酒了。原以为,这种引以为荣的幸福会陪伴我真到永远,两年之后,父亲被检查得了肺癌。这一消息给我们六个孩子无异于当头一棒。虽然一直瞒着父亲,但从我们轮流回去照顾他的频率中和我们忍不住的泪水中仍然知道了病情真象,他劝我们少流泪水,多一些笑容,说人总是要死的,并交待说如果他死了,不要铺张浪费,找一个不种庄稼的草地埋了,栽上花草,带着孩子们去看他。他还说战争年代,比如他三伯那样的人,在哪里倒下就埋在哪里了,说青山处处埋忠骨。父亲这样的洒脱,让儿女们感动。只是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那种苦苦挣扎着求生的欲望让我心里撕心裂肺般疼痛。
  父亲走了,按照他的遗愿,丧事从简,我们把他生前喜爱的收音机放在棺木里陪伴他。哥哥仍不能免俗地请来了道师为父亲的亡灵操度,我和几个姐姐,还有么妹一起为父亲守灵,陪伴他度过在家的最后一夜。那一夜,北风呼啸,冷雨刺耳,春天的寒流煞是凉人,就在那个令人伤心的不眠之夜,我收到一条短信,是枝江酒业销售公司总经理曹生武发来的,全文是:"故乡留下的是酸楚的记忆和儿时挣扎的景象!离开红旗大队三十年了,张队长慈祥宽厚之景常在我心,我有生之年万难忘怀!永别了,老队长,揖此深深悼念,永远怀念!"父亲,这是我替您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曹生武是从红旗大队走出去的而今享誉全国白酒界的风云人物,他带领枝江酒业的营销铁军驰骋在全国市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营销传奇,被誉为"商战巴顿"。三十年的时光,忙碌的曹生武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市场风云事件,他还能记得儿时老队长的模样,说明他心中一直埋藏着很深的故乡情结。也就是说,无论故乡留给他的是多么酸楚的记忆,乡情乡音乡土是永远也无法忘怀的。这种故土情结无论是对于曹生武这样的成功人士,还是至今平淡如水的我等,就像一根血管一样伸在体内。改革开放三十年,许多人的命运都改变了,故乡也在发生着系列变化,但和城市改革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还是滞后得让人思考。父亲走了,带走了属于他的简朴和他的所思所想,留给儿女们一怀清风明月。父亲这一辈人,吃苦多于享受,且能把苦日子笑着当甜日子过,虽然忍辱负重却总是乐观地向前看,对明天寄予了无数的希望。这是一个中国农民的生存观,是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价值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与坚韧的链条环。
  在父亲离开我们之后不久的一个傍晚,我正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小区里传来“磨剪子啰、戗菜刀”的吆喝声,我禁不住关掉灶火,凑上前去看那吆喝的人,已有两个家庭主妇在找吆喝的人磨菜刀。那一身蓝色的中山装,那顶军黄的绒帽,还有那磨刀时的动作,像极了我的父亲。我就那样静静地站在那人的身后,看他有些微驼的背。从他和傍人的对话里,我知道老人家已近70岁了,是安徽省阜阳农村人,老伴不在了,虽是儿孙满堂,可老人家闲不住,两年前离开老家,重操"磨剪子、戗菜刀"的营生。同样乐观的安徽老人家一边营生,一边看世界。一会儿磨好了,就在他拿包为别人找零钱的时候,我看见他包里装着一个袖珍的收音机。"磨剪子啰、戗菜刀",老人家走了,我目送他走出小区,心里升起对父亲的深深怀念。
  父亲,您若在天有灵,请常打开陪伴您的收音机,一定会听到国家关于农村改革的新政策和惠及农民的新措施,天国的您,一定会笑口常开的。在您生前,我出过几本所谓的个人文集,您以此为荣,鼓励我继续努力,多写一些有益的留给后人的东西,我一直当做座右铭。在怀念您的日子,常想起在黄土垄中独自眠的您,点点滴滴的细节化着以上笨拙的文字,是为祭。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孙方生)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