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评论

大诲至真 孜孜不倦--张绪先进事迹述评之二

发布时间:2009-03-19 16:49:00 来源: SRC-13

  来源:空军报第2009-2-5期 【第一版】

  本报特约记者 赵凌宇 本报记者 田 霞

  一个民族要站在世界的高峰,不能没有理论先导;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也离不开理论创新。而要把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传播到基层、普及到群众,离不开每一位党员尽职尽责。正是怀着这种认识,张绪在离休后自觉站在时代的最前沿,真情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理论,用真情如火的革命激情,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
  他常年坚持给青年作报告,动力和激情从哪里来?他说--
  "要想红旗飘万代,必须教育培养好下一代。"
  20世纪80年代,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歪风,资产阶级自由化腐朽思想甚嚣尘上,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观念"困惑着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面对这一切,戎马半生,身为革命幸存者、历史见证人的张绪坐不住了:"要想红旗飘万代,必须教育培养好下一代。我们必须站出来,把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人,把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真理传给下一代。"
  1986年10月,张绪、马国昌、袁升科等10名离退休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组建起"老战士报告团",张绪被推选为团长。在他的带领下,报告团成员把传播先进思想作为己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表达着对党的满腔忠诚。报告团讲得最多的就是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开展得最多的就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各项活动,悉心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四有"新人。更让人感动的是,张绪洒向青年一代的真理和大爱,不仅包含着党性与人性的统一、爱祖国与爱事业的交融,而且处处彰显出革命军人的伟大和崇高。
  基层官兵和青年学生对张绪作报告印象最深的,一是他作报告时饱含的激情,二是他在报告中结合传统讲的都是大家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激情从哪里来,从热爱中来,从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悟中来,正是有了这种热爱、有了这种感悟,才使得张绪对作报告产生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进而又产生源源不断的激情,促使张绪利用出差、疗养等各种机会不断扩大宣传阵地。
  1997年张绪到都江堰疗养,恰逢"八一"建军节,他主动给疗养院官兵讲光荣传统课,成空领导看到当地媒体报道后,又特邀他到成都作了三场报告。2004年张绪到甘肃永登看望老部队,正巧赶上部队进行联合实兵演习,他登上演习场,即兴给1000多名官兵作了《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的报告。他那令人震撼的军人气质和极具感染力的演讲,给官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官兵们说:"这与演说技巧无关,而是源于对真理的坚信,以及对所讲内容的准确把握的自信。"
  作报告之余,张绪还主动给青年官兵、学生、劳教人员写信、打电话,与他们畅谈理想信念、学习成才、立身做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把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当作对自己信仰的升华和检验,并在传播过程中用自己的坚定和自信感染了一代代青年,为他们点亮了前行道路上的明灯。
  他的报告在部队、在地方都很受欢迎,这得益于始终保持一份真情,他说--
  "作报告不是重复历史,而是知识的较量、感情的交流、心灵的碰撞。"
  2004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邀请张绪作科学发展观报告。当时可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而且听众又是专家教授和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张绪结合自己戎马一生的亲身经历和国家不断发展进步历程,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深刻阐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报告结束后,学生会主席张杰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我总是认为理论都是教条式的,很抽象,但这场报告既生动又深刻,让我实实在在感受到先进理论的强大吸引力。"
  张绪连续22年作报告依然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始终坚持作报告不是教导而是交流,不是讲课而是探讨,不是我高你低而是平起平坐相互学习,力求用报告打动人、鼓舞人、说服人。
  张绪实践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育者要放下架子,改变那种"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心态,本着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育官兵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坚持以平等的角度换位思考,站在被教育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平等交流中增强实效,升华认知水平。
  在作报告过程中,张绪清醒地认识到: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理论,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若想让人接受,除了要求内容要抓住听众外,还须讲究一定艺术技巧。他告诉报告团成员:"作报告不是重复历史,而是知识的较量、感情的交流、心灵的碰撞,必须讲求作报告的艺术。"为了追求传播的最佳效果,他带领报告团把作报告当作一门艺术来研究。
  一次,张绪给武汉大学千余名学生作报告,就在敬礼的一刹那,右眼眶内的义眼掉在桌子上,然后滚落在地面。学生们被这一幕吓呆了。张绪平静地捡起,顺其自然地把抗日战争期间被日本鬼子打瞎右眼的经过当作开场白,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三次身负重伤的经历,然后再旁征博引,从而得出没有共产党的牺牲奉献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这一结论。一个意外成就了一场即兴演讲的精彩开篇,难怪整场报告会掌声不断,也不难理解何以若干年过去了,同学们还清楚地记得这场报告会。
  为了作好每一场报告,张绪都像当年打仗那样精心准备,无论是在院校讲课还是到部队作报告,他都要先进行一番调研,深入了解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调整自己的报告内容,让宣讲始终迎着矛盾上、跟着问题走,哪怕是到不同单位讲同一个内容,他也要写出不同的讲稿。
  他的身体随着年龄增大每况愈下,但从不言放弃,他说--
  "宁可在辛勤工作中累死,也不愿在幸福生活中老死。"
  2008年3月28日,"老战士报告团"副团长袁升科到医院看望身患重病的张绪。临别时,张绪用微弱的声音叮嘱他,科学发展观是好理论,要抓紧学习、宣传,报告团要添新人,做到旗帜不倒、班子不散、工作不断。不料,这一句话竟成了张绪留给报告团的最后交待。
  人生缺信仰,时风多浮躁。随着当前社会的深刻变动,人的思想观念出现了多重的反映。有的人失去了信仰、灵魂空虚、以"我"为本、拒绝承担、对社会不负责任;有的人对党的事业缺乏应有的热血和激情,对他人对集体无端冷漠、冷酷,处处防备;有的人抛弃理想、丧失信念,认为党的理想、党的事业都是空中楼阁。在这种情况下,传播党的先进思想理论,任务之巨、难度之大,绝不只需要信念,更意味着持久的付出。2004年以来,几名报告团成员相继去世,一些健在的同志也因身体或家庭困难,想打退堂鼓。张绪主动召集报告团成员开会,深情地对大家说:"一定要坚持下去,党这么信任我们,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荣誉,散了对不起党,对不起组织。"
  随着年龄增大,张绪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但即使是各种病症已经相当严重了,张绪依然要求自己"只要胳膊腿能动弹,就要努力为党做事。"只要是党有召唤、社会有需要、部队有安排、地方有邀请,再远的距离、再艰苦的条件,张绪都会满腔热情地前去作报告。2005年6月,已经84岁高龄的张绪应邀到空军某训练基地作报告。为了赶时间,数百公里的路途,他整整坐了六个多小时硬座。过度劳累使张绪的身体健康恶化,一回到家就因肠道大出血住进医院,输血800毫升后才转危为安。刚出院,他得知上级机关邀请报告团给全区特招地方大学生干部作报告,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上千公里外的广西柳州。
  2007年12月21日,张绪从病床上爬起来,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上报告会讲台,这也是他最后一次作报告。此情此景,令人无不为之动容!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