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记者王孝武 陈凌墨 实习生杨伟龙 张静 董书再) 每一年,政府为群众办的10件实事,都是“两会”期间群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培训50万名农村劳动力、解决11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昨日(1月26日),在湖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省长李鸿忠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省政府今年将再为全省群众办10件实事。
针对10件实事的具体内容及其惠及的群体,本报记者和实习生昨日随机采访了部分市民,并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实事1 增加就业和培训劳动力
内容: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5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
汉阳南国明珠小区周女士:如果能提供岗位,让部分长期蜗居的年轻人有事可做,就可帮助实现其人生价值,有利于社会、家庭的稳定和谐;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非常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
实事2 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难
内容:新开工建设廉租住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240万平方米;解决11万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硚口区韩家墩林女士:棚户区改造让我们这里500多户居民搬进了新居。盼望有更多人住上舒适的房子。
实事3 试点“新农保”
内容:在1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地区参保人数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0%;农村低保对象再增加30万人,全省农村低保对象达到200万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蔡甸区邓先生:过去农村社会保险不能落实,一直是农民的心病。现在省里开始试点,盼望尽快普及。
实事4 扶贫搬迁1万户
内容:再解决贫困地区1万户、4万人扶贫搬迁建房问题。
大悟县新城镇江冲村徐先生:扶贫搬迁,是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难题的好办法。希望政府努力,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实事5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内容:在全省88个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800个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新建农村40万户清洁能源工程;再解决农村5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黄陂区横店街梅冲村童女士:现在部分地区还有很多村民直接饮用井水,而井水水源安全没有保障,再加上工业化发展,污染越来越严重。
实事6 建设1.2万公里通村路
内容:建成通村沥青(水泥)路1.2万公里,并继续实行定额补助政策。
黄陂区蔡店乡长岗村吴女士:我们村里早在2006、2007年就修了水泥路,周围的几个村跟着相继把路修了,现在出行很方便。
实事7 改善农民文化生活
内容:继续开展“文化惠民、免费看戏”活动;支持建设1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3500个;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00个;兴建村级综合服务社3000家;新建和改造标准农家店5000家。
黄陂区木兰乡余先生:每年回家过年就是在家打牌、看电视。政府重视农民的精神生活,不能只走形式,必须落实下来。
实事8 提高城镇医保补助标准
内容:提高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覆盖面;再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培训全科医生1500名;为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发放公共卫生服务补助。
汉阳沌口开发区龙阳村付先生:应该提高退休老职工、工伤人员的医疗补助标准。武汉目前实行的仍然是1993年“每月10元(六级),每月9元(七级)”的标准。
实事9 为贫困学子发奖学金
内容:为6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向80万名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向4万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向25万名大学生发放奖助学金。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曾同学:我本人申请有助学金,很感谢这样的政策。现在增加发放人员,可以让渴望读书的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实事10 保障弱势群体权益
内容: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为全省2600名0-6岁贫困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救助,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东湖风景区磨山村陈先生:许多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没有保险,伤残也难获赔付,欠薪问题也非常突出,农民工真的需要更多的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