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武汉

更多

武汉援建汉源纪实:22个月荒山上崛起一座新城

发布时间: 2010-06-21 01:16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武汉市援建的新汉源小学被当地人改名为“汉援小学”,校长说,这是为了让现在和将来所有在这里读书的孩子永远铭记武汉人的恩情。

  汉源新县城里,从老城搬来的原居民在武汉人做的楼房里惬意生活。

新建中的汉源新城似人间仙境。

  10日,武汉市政府向汉源县政府“交钥匙”,汉源二中等六大项目全部交付。汉源市有了崭新的住宅小区、最气魄的中学、最漂亮的小学和第一所福利院。
  2008年汶川大地震,将武汉与一个名叫汉源的城市紧紧连在一起。
  震后第一时间,根据国家相关部署,湖北武汉对口援建汉源县。
  坐落在大渡河与流沙河相汇处的汉源,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座古城。史载:汉源诞生于公元前97年,老县城所在的富林镇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地震中,这座老城成了“站立的废墟”——85%的房屋是危房,倾斜开裂,但未倒。
  2008年6月12日,武汉市接受援建过渡安置房任务。仅用29天,将24756套过渡安置活动板房提前奉献给汉源人民。
  同年8月,武汉市拉开援建汉源新县城的序幕。市委书记杨松亲自指挥,市长阮成发挂帅援建办主任。
  唯一“灾区加移民城市”
  与所有四川灾后重建城市不同,汉源县是唯一“灾区加移民城市”。
  国家在大渡河下游建瀑布沟水电站,发电能力超过葛洲坝水电站。
  老汉源县城成为库区,必须往上搬——从现在海拔790米以下搬到海拔850米以上。汉源县淹没区内的移民达到10万人,是现有人口的1/3。
  新县城选址大渡河与流沙河交汇处,一块与武汉南岸嘴十分相似的地貌上。不同的是,新县城建在山上,山名罗卜岗。
  库区土壤肥沃,移民迟迟不愿搬迁。据介绍,移民工程早在武汉援建前4年就启动,可直到武汉市援建办设立时,“罗卜岗上才有三五栋房”。
  住宅工程和汉源二中成为汉源县城移民工程“拐点”。
  库区清库定于2008年10月,住宅和汉源二中必须在10月以前建成。“孩子入学后,移民就会随子女搬离库区。”
  百米高差间建汉源二中
  “这个城市10年没有建一个项目了”。
  2008年,压抑10年的汉源县进入建设“爆发期”,116亿元528个项目同步建设,水和电高度紧缺。
  汉源二中共有7栋教学、宿舍和综艺楼。呈“之”字形布点校舍,最低处和最高处,高差达100米。
  58栋住宅全部在萝卜岗半山腰,地质条件是新县城中最复杂的,要从山中抠出台地建设。
  山上用水得不到保障。武钢汉源二中项目部负责人李小兵介绍,仅2009年3——10月间,就停过36次水。
  项目部在山上挖了12个蓄水池,还是经常“断”水。有一次,主供水管被人挖断,停水长达4天,施工人员只能用矿泉水刷牙。当时,有6栋楼在同时施工。从山下流沙河买水上山,一车400元,项目部一共花了十几万元,保证施工不停。
  项目部购置3台柴油发电机,电一停,10分钟就能接上。柴油发电机供电比正常电费高三倍,但“自备电”保证了进度。
  当年秋天,学生按时入学。
  6个月完成14万平方米住宅, 5个月建成汉源二中,武汉施工队创下“武汉速度”。
  全国最高的人工成本
  数百个项目在罗卜岗遍地开花,有两样东西涨得飞快——建材和人工。
  “起个钉子收收材料”一天工资120元,木工可拿到350元一天。业内介绍,汉源县的人工成本达全国最高。
  “一对夫妻抹墙灰,一个月挣了3.5万元。”这个数据就出自汉源的武汉施工队。
  为保进度,再高的工资,武汉施工队都得花。另一头,武汉施工队使用材料千方百计想法省。湖北工建买了台接木机。把短木接成长木,省了3万元成本。
  砖在武汉2分钱一块,汉源行情是两角。后来涨到0.32元,再涨至0.48元。
  严峻的是,买砖还得凭“计划调拨单”才能买到,武汉援建工程眼看就要耽搁。市委书记杨松前往汉源,他果断提出在汉源建三个砖厂,对口供应武汉援建,砖“荒”被破。
  2008年和2009年,武汉城建也是高峰年,资金筹措艰难。武汉城建委主任介绍,每次为汉援工程请款,市财政始终“确保”。武汉市600亿元建设和汉源5亿元建设,城建委拿出了同样精力,3000援建人马在汉源一线。
  县城一半是湖北地名
  武汉人援建22个月,使荒山罗卜岗变成一座灯火通明的现代城市,繁华地带“落户”了风云动漫城、周大生珠宝……
  汉源最中心的一条路,叫楚源大道。紧邻它,是武汉大道。驾车在罗卜岗上,时不时你会见到黄石路、鄂州路,江汉大道,黄鹤大道……
  汉源县县长张桥说,以湖北地名命名汉源县地名,是县委常委会决定的。“援建是一种精神,我们将用地名铭记这段历史和传承援建精神。”
  从2008年起,罗卜岗上共有428个项目施工,投资量88亿元。湖北建有116个项目,投资20亿元。“湖北武汉的援助,帮助汉源提前至少20年的建设速度。”张桥说。
  在汉源县最美丽的九襄镇,有武汉市为汉源县建设的第一座社会福利院。记者来到这里时,一位坐在轮椅车上的年轻人高唱“谢谢你给我的爱”……
  汉源县诞生第一所福利院
  住进全县1/5的五保老人
  穿着红底碎花外套的廖淑芬,是汉源县武昌爱心福利院最漂亮最整洁的老人。笑起来,她的牙已大部分脱落了。
  “这是我们院里年龄最大的成员,今年95岁。”院长张文告诉记者。
  建在汉源大树的武昌爱心福利院,是汉源第一所福利院。张院长介绍,共设有老人床位200个,儿童床位102个。现在入住五保户和残障者211人。
  汶川大地震,很多村里五保老人的住房震坏了。去年6月,武汉人民援建的武昌爱心福利院竣工。原来住在村里的廖淑芬有了新家。
  “院里给每个人发了羽绒服、保暖内衣。”但爱漂亮的廖奶奶还是喜欢穿自己买的衣服。她笑着说:“这也是政府发的钱买的。”
  据悉,汉源县有五保老人1000多人,目前他们大多由生产队安置。张文院长透露,汉源县打算自己再建一个福利院。
  两个公司审计全程监督
  增加40元都需“过审”
  武汉市援建汉源的5亿元,是从自己的城市建设费用、事业单位经费中“省”下来的。是否用好,是否存在浪费?记者从市援建办获悉:援建工程全程有监督,并由两个审计公司担负审计。
  北京中竞发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的陈亚飞是驻武汉汉源援建指挥部的专职审计。他说“对武汉援建工程的审计是超常规的。”
  “超常规”是指工程不是全部做完了再审,而是分成N个“阶段”,做一段,审一段。保证审计通过了,工程款能够及时到位,还能及时发现问题。
  20万平方米的住宅工程中,相当一部分是为移民建的,被迫搬家本是一件不愉快的事,盖房尽量让移民满意,成了建造者的使命。
  市城建委负责人举过一例:为移民“改”门。原设计中,居民家的门是木质的,有人想安装铁防盗门。想法反馈到建设部门后,市城建委要求施工部门把工作做细。登记所有做铁门的住户,将减掉木门后的差价,报给住户,再购买铁门为他们装上。免得日后他们再废弃木门,钱省了,还减少了浪费。
  陈亚飞介绍,有居民提出将窗子改成厚一厘米的保温窗,这个提议体现保温节能的理念,武汉市援建部门修改原来窗户设计,造价提高三四十元。整个援建工程因这一改动,增加投资三四千万元。
  所有的修改是合乎人本思想的,审计部门对武汉援建工程的评价是“设计科学,使用合理”。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姚启慧)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