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十七届五中全会     媒体评论     经济建设     建设新农村     深化体制改革     建设和谐社会     科教兴国     展望十二五     历次五年规划
湖北日报举行“我说说这五年”征文
    这五年,以改革发展探求入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等等解“难”之道,我们的幸福指数增加了多少?笑容更灿烂,笑声更爽朗。
·李晓春:硕士“猪倌”也风流
·新农合全省覆盖 农民大病有了保障
·给力这五年:农民生活节节高 村办企业红火
·汪学胜:我与总理话农合
媒体评论
更多
· 新华社: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十二五”新开局
· 人民日报:在大有作为的时代更加奋发有为
· 人民日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能丢掉大原则
· 何东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实现富民强国
· 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 新华社评论员:贯彻全会精神 把握科学发展主题
   回眸十一五 巨变看荆楚
 
两翼起飞呼唤现代物流中心 蓝焰物流应时而生
    
·图文:数字“十一五”见证湖北经济迈上新台阶
·湖北十一五:提高居民收入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湖北向教育强省跨越 基本解决“上学难”
 
  贯彻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湖北省委召开传达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大会
    省委书记罗清泉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鸿忠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郑必坚:继续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恩施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政协常委会热议收入分配:财富蛋糕做大
·贾庆林要求政协为"十二五"献计出力
·中央智囊解析“十二五”建议出台背景
·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领先全球
    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世界同期水平快8.2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又实现了11.1%的增长。
·“十一五”期间中国外贸将超2.3万亿美元目标
·中国未来五年将打造经济增长的“蓝色引擎”
·“十一五”期间重大能源工程建设促经济惠民生
·辉煌“十一五”:我国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辉煌“十一五”: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弯道超越
·辉煌“十一五”: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翻番
·辉煌“十一五”:铁路在世界屋脊延伸
 
 
“三农”事业成就大 新农村建设喜盈门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呈现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好势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为我国成功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推进
·“十一五”期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农民夏勤发一家的幸福生活:增收快了日子好了
·“十一五”期间惠农政策大事记
·辉煌“十一五”:公共财政阳光催开农民笑脸
·农业示范项目:发挥窗口作用 推进现代化
·十一五计划是真的要大搞“新农村建设”了
 
 
改革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突破
    每一个政策都有苦和乐伴随,每一个措施都有得与失碰撞……走进“十一五”,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走进了攻坚阶段。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突破制约“十一五”期间发展的各种难题,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任务,都必须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十一五”金融体系宏观调控成就斐然
·“十一五”启示录:中国面临二次改革十字路口
·中宣部副部长: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六大成效
·央企重组提速 未来五年有色金属业有望唱主角
·18家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提前完成转企
·中国改革之路进入全面攻坚期
·一种崭新的政党制度形式、执政方式和民主实现方式
 
 
“十一五”民生报告: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十一五”规划期间,无论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前几年,还是遭遇金融危机冲击的后半段,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实现老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始终是党和政府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的工作宗旨。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
·辉煌“十一五”: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
·从“十一五”保障和改善民生看“十二五”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住房保障驶向“快车道”
·辉煌“十一五”:为了碧水蓝天——生态环保五年间
·辉煌“十一五”:旅游,让百姓生活更愉悦
·“十一五”规划: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十一五”重大科技工程建设回眸
    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上海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我国一批科技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成果丰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解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重点工程
·辉煌“十一五”:探索深空 揽月追星
·辉煌“十一五”:重大专项催生更多“中国创造”
·我国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
·"十一五"期间我国疫苗研发成果显著
·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启动 十一五要三突破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时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 从科技进步和创新看“十二五”发展途径
    十七届五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回首过去5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中国攻坚克难,取得了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辉煌成就。展望未来之路——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再创新辉煌,走上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 十二五规划前瞻:政府将投4万亿发展新兴产业
    柳百成说,任何一个地区都可能凭借自主创新发展差异化的高端制造业,从现有的基础来看,四个区域已经初具规模。京津塘地区的大飞机制造、珠三角的汽车制造产业都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巩固现有优势,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
· “十二五”期间保障性住房每年建500万套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透露,“十二五”期间全国住房建设总量比较大,估计每年商品房建设大概在600万套左右,保障性安居工程500万套左右。上述文件要求,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解决1540万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以下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得到保障。
· “十二五”工业主攻调结构转方式
    李毅中透露,“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致力于制订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标准,开展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督查。将鼓励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现有企业,以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
· “十二五”污染减排将从环境质量改善等三方面入手
    周生贤还强调,在减排责任落实上,要严格责任追究,将减排目标、任务、措施层层落实到各级政府、各个企业,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完善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把污染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 “十二五”规划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总方向
    “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规划,总的方向就是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8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六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杨伟民做上述表示。
· 未来五年中国深化“善政”改革趋向“善治”
    马艳丽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她直言不讳地告诉前来征求意见的副镇长:编制中的镇财政预算明显缺失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在社会矛盾凸显期,日益增大的稳定压力和维稳成本也迫使中国各级政府稳步提升“善治”能力。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未来五年中国核心议题
    中国庆祝第61个国庆日前夕,本土彩电巨头TCL集团与深圳市政府携手投资245亿元的8.5代液晶面板项目宣告桩基和基础工程完工。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引发的这种忧患意识也使中共高层更清楚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纲要(草案)》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明确任务和措施,规划了一批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重点工程。《纲要(草案)》提出,要做好人口工作,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
    “八五”期间新建铁路干线5800公里,复线3400公里,电气化2600公里,公路新增l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8亿吨,新建机场12个,铺设长途光缆干线10万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5895万门,发电装机总容量新增7500万千瓦,新增产电力年均增长9%。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