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能源现状是缺煤、少油、乏气,能源自给度低。水电比重较大的特点使湖北省一到冬季枯水期就会缺电。能源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两型社会”背景下,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成为湖北省解决能源不足问题的主要途径。风电落户九宫山,核电项目获批,令通山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通山县委书记曾国平对记者表示,围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的目标,通山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划发展蓝图。围绕市区、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风电、核电、小水电、生物质电,谋划核电和风电相关产业发展,力争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把通山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新能源示范基地和全国绿色能源县。
核动力提速经济快车
通山县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内陆首座核电站咸宁核电站落户通山,这是通山实现脱贫致富的最大契机。
去年7月31日下午,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有关AP1000合作协议,该集团将以咸宁核电项目向国家申请建设AP1000内陆首个核电项目,这标志着咸宁核电站将成为内陆首座核电站。
根据协议,中广核集团将以咸宁核电项目向国家申请建设AP1000内陆首个核电项目,与各有关企业加强AP1000核电项目管理、工程建设和机组运行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积极推广AP1000技术在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使用,共同推动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品牌的形成和规模化建设。早在2008年3月4日,湖北省政府与中广核集团签署合作开发湖北核电项目协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广核集团与湖北省能源集团合资成立了湖北核电有限公司和咸宁核电有限公司。目前,咸宁核电项目环境评价报告已获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正式批复,项目厂区征地、村民搬迁、道路修建等工作已顺利完成,厂址的前期工程即将完成。项目预计于2010年下半年具备浇注第一罐混凝土、实现主体工程开工的条件。
核电给通山能带来多大的利好?咸宁核电站确定AP1000技术路线后,第一次规划装机500万kw,分两期建设,每期装机250万kw,预留第三期两台机组用地。每期正式工期五年,投资327亿元人民币,二期总投资可达654亿元,,三期总投资近千亿。按7800小时计算,二期完工后,年发电390亿度,售电收入近200亿元,实现税收30-40亿元。
核电项目可为县域经济带来强大的拉动作用:一是吸引众多房地产商抢摊通山市场。二是极大地改善通山的交通条件。三是带动建筑行业发展。四是提高人气,增加旅游收入,提升旅游档次。五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当地消费水平。六是增加税收。建设期每年可增加5000万左右的建安税,全部建成后每年可直接纳税30亿元。因核电站而增加的间接税收可按1:7计算。七是增大全市经济总量。八是增加社会就业门路。核电站运行管理正式员工约3000人,站内聘用司机、保安、保洁、后勤人员约9000人(按1:3计算),厂区周围与核电站配套从业人员不下10000人。九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十是带动投资30亿元的大幕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通山县县长杜文清掰着指头一口气说出了咸宁核电给通山带来的“十宗好”,通山正处在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小水电开发流金溢银
地处鄂东南的通山县,境内分布有通羊河、燕厦河、横石河、厦铺河、黄沙河五大支流,水力资源十分丰富,为鄂东南地区之首。据专家测算,全县水电蕴藏量为11万KW,可开发装机7.45万KW。过去该县小水电资源开发一直进展慢,资源利用程度不高,效益不太明显,人们眼看着白哗哗的水资源大部分白白流掉了。
近年来,通山引进市场机制,拓宽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山区富裕的水能资源。自2001年来,该县紧抓被水利部批准列入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这一机遇,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民间闲散资金建设股份电站和独资电站。对外广开招商引资门路,丰富的小水电资源一下子成了众多商家抢手的“香饽饽”,各路商家竞相投资,使全县民营小水电资源开发热潮迭起。近几年来,民营开工兴建新桥电站、三军庙电站等共计14座。民营业主郭衍信独家投资180万元兴建闯王镇付家山电站,洪港镇三源村10多位打工回乡青年,采取股份合作制,投资300多万元兴建洪大源二级水电站。
目前,全县电站达到50座,装机容量增加12390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了38810千瓦,占可开发量的51.4%;年发电量8774万千瓦时,占全县总用电量的34%。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突破了电力“瓶颈”的束缚,原已被迫停产的县森泰公司、水泥厂等企业重新启动生产,乡村大批理石加工、砖瓦厂、竹木加工厂等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同时,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为该县培植了税源,增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全县发电直接税收有133万元。以水电、风电为主导的能源业已成为该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通山县今后小水电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全县总装机74130kw,占全县可开发量的98%。重点是厦铺河流域、宝石河流域小水电整体开发和以电代燃料生态项目开发。厦铺河总体规划是11级开发,总装机32190kw。目前以开发6座总装机6670kw;宝石河规划4级开发,总装机9060kw,目前已开发1260kw。小水电代燃料生态项目目前即将动工的是唐家地代燃料生态项目,装机2000kw,总投资1683万元。根据规划,全县共有17座新建电站,总装机36310kw,总投资23881万元。电站的建成,将年新增发电量11281.71万度,年新增发电发入2764万元,新增税收165.8万元。
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中,该县非常注重让农民在水电开发中能够直接增加收入。在“十一五”水电建设期,他们采取以土地征用补偿费入股分红的形式,让农民参与水电开发,水行政主管部门以水资源开发权转让费入股,把利益让给农民。水能资源开发权转让费一般占项目总投资的5%~10%,股份分红所得收入分配给当地村组办公益事业,使农民享受到水电开发成果。让昔日经久不息流经门前的白花花的水变成“白花花的银子”。比如:下杨电站平均每年发电收入14万元,分给村组12000元。宝石河二级电站2006年发电收入50万元,村组分红3万元,农民用这些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对电站周边的农民采用就近低价供电。如闯王镇苦竹林湾15户农民直接由宝石河二级电站供电,电价0.35元/度。闯王镇上陈村湾30户村民直接由九宫电站供电,电价0.35元/度。
大风车转来滚滚财源
凡去过通山县九宫山的游客,都会被九宫山顶巨大的“风车”吸引,那16台旋转的“大风车”,不仅成为一道风景让人叹为观止,而且每年转来百万元“绿色税款”。去年,九宫山风力发电厂累计发电1872万千瓦时,上网电量1813万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274万元,缴纳增值税106万元。
华中地区第一座风力发电场——九宫山风力发电项目是通山实施新能源战略的又一成果。过去,我国的风力发电场多建在新疆、内蒙等草原地带和浙江沿海地带。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该县引进九宫山风力发电场,作为全省新能源示范项目,总投资5亿元。风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15.6万千瓦,目前一期工程装机1.36万千瓦。2007年11月6日,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调试,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是湖北首个,也是我国内陆地区第一个正式投入运营的风力发电项目,主要由湖北省能源集团九宫山风力发电公司投资建设。
据了解,湖北风能较为丰富,在全国属于“可利用区”,而九宫山则属于风能较为丰富的地区,据相关专家的测定,九宫山最高峰海拔1656.7米,所属的幕阜山脉为东西走向,位于华北平原和鄱阳湖平原之间的季风通道上,在离地面40米高度的地方测风,九宫山年平均风速6.4米/秒,风能资源比较丰厚,根据近年来的测定,八月、九月是风力发电的最好时间。
作为可再生能源,九宫山风电场设计年发电量为2805万千瓦时,按照火力发电标煤耗350克/千瓦时计算,每年可为国家节省标煤9818吨,而且没有废气的排放。作为内陆地区目前唯一的风力发电场,九宫山风电将起到改善湖北省电源结构,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的作用,还将促进通山县经济发展,为九宫山景区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记者 宋志强 通讯员 严国查 向红梅)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