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通讯员:邱保珍 王伟
他,武黄高速蒲团所一名收费班长,身材瘦小,不善言谈,喜欢读书看报,精通水电知识,从事费收一线工作18年,一直在费亭追逐着自己的人生未来。
作为一名班长,老朱有着自己的一套管理经验,班员们称之为“三多一少”:多说,每次上班前都要将前一班次的情况进行通报;多记,工作中坚持大事小事勤记录;多交流,工作之余多与班员交流、沟通,及时解答工作中的疑惑;少批评,对班员的错误行为及时正确引导,少批评,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给班员,用自己的行动给班员作示范。
从事费收工作18年,他积累了丰富的堵漏增收经验。2009年3月的一天深夜,一辆拖蔬菜的车停在了窗口,老朱按规定对车辆进行验货时,发现满车蔬菜的下面混装了一些土豆,按规定不符合“绿色通道”优惠政策,要求缴费时,司机火冒三丈,不但不配合工作,还蛮横无理将车道堵塞,说自己拖了十几年的菜,自从国家"惠农"政策出台后,就没有交过费。他拿出文件给司机看时,司机骂骂咧咧地将文件甩在他脸上,并大声威胁。面对司机的恐吓和辱骂,他心平气和地说:“小伙子,我知道你们拖货跑长途也不容易,国家出台绿色通道惠农政策也是为了扶持农业,但你们不能利用这点来钻空子呀。”最终司机缴费离开。
老朱的"用心"不仅体现在收费上,他还是治“家”管"家"的好帮手。他精通水电,工作之余,主动为所修修补补,甘当“管家婆”。2008年元月,南方遭遇了五十年不遇的大雪,由于受冻时间长,地下水管破裂,职工的生活用水一度陷于困境。为了尽快查找到破裂的水管,他下了夜班没有直接回家,而是拿着铁锹和水电工一道沿着主水管一点一点的挖,查找漏水的水源,不一会儿,他的脸颊冻得紫红,手冻得麻木,拿不住铁锹,鞋子湿透,脚冻麻木了不会走路。妻子打来电话询问,出夜班了,怎么没有回家?家里水管冻破了,不能做饭。他搪塞妻子说:“下这么大的雪,车子停开了,我在所里睡觉,等冰化了一点之后,我就回家。”说完,继续投入到抢修水管的“战斗”中,直到下午完工后才拖着疲惫的身影回家。
“说好普通话,也是展示服务形象的一个窗口。”老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以前,带着浓厚乡音的老朱与外地司机交流总是显得很困难,既影响形象,又影响工作。为此,他痛下决心,一定要学好普通话。一方面找年轻员工请教,主动与年轻员工交流。一方面跟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学,终于在1998年顺利通过了武黄公司普通话测试。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老朱是想法设法为司乘排忧解难。随着武汉“8+1”城市圈建设的迅速崛起,到蒲团乡周边村庄的车辆日渐增多,特别是“清明、国庆”车流高峰时期,出蒲团站问路的司机一个接着一个,不但容易造成钱票误差,还时常发生堵车现象,影响“窗口”服务形象。然而一般的地图宣传册中没有地方上的小地名。为了让不熟悉路的司乘人员减少站口问路的时间,不走弯路,工作之余,他亲自走访周边村庄、乡镇、学校、企业等地理位置,了解地方人物文化、旅游资源,精心绘制了一份《蒲团收费站周边地域示意图》,并打印成册,分发到需要的司乘手中,解决了司乘问路和员工解答的难题。
“用心学习、提高素养是提升服务水平的捷径”,这是老朱讲得最多的话。平日里,他喜欢看《中国高速》,喜欢读《湖北交通》,喜欢看《新闻联播》,喜欢关心时事热点……2008年至今他有20余篇读书心得、心灵感悟被公司网站采用,其中多次被湖北交通报选登。2009年8月,蒲团所根据“费收攻坚杯”的活动部署,组织开展了一次“爱我武黄”演讲比赛,老朱根据活动要求,以推行“5S”现场服务法为题材,结合自己的本质工作,将三尺岗亭内收获到的“苦”与"乐"用诗歌的形式,淋漓尽致的抒发了员工在岗上的所思、所想、所虑、所惑,道出了员工的心声,引起了共鸣,抒发了自己的高路情怀,得到了在场人员的热烈掌声。
18个春秋,6千多个日日夜夜,在平凡的费收岗位上,他一直就是这样坚持了着"一切为了司乘、为了一切司乘"的服务理念,将身边的每一件事做好,将每一位过往司乘都微笑着送走……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