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通讯员: 邹丽琴 汪武松
二十年前,年轻,帅气。二十年后,满脸皱纹,两鬓花白。这二十年,对于他而言,变化的是岁月的容颜,不变的是那颗执着的心。
他,就是武黄高速路口管理所51岁的老费收员刘军。二十年来,他工作上“热情”,生活上“无情”,追求上“痴情”,一腔真情都洒在武黄高路三尺费亭的角角落落。
□ 工作上的“热情”人
1987年,他与许多建设者一样,带着梦想,参与到楚天第一路武黄高速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那时住的是简易铁棚,走的是泥巴路,喝的是井水,通讯设施落后,上班几乎与外界隔离。正是那段艰苦的历练,培养了他日后工作的傻劲。
1991年元月1日,武黄高速公路试运行,刘军成为众多费收员中的一员。第一次坐在三尺费亭,有着许多费收员一样的激动心情。可收费久了,心中的追求开始出现动摇,每天都是这样撕票、收钱、验票,哪一天才是出头之日。这时候,一个改变他一生想法的老所长出现在他的身边,"收费不是为了图名利,而是为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了,我们才能得到实惠。"老所长一席话,顿时拨亮刘军心中的迷雾。
自那次谈话之后,刘军建路时的那番热情重新"激活":
同事病了,他主动顶班。所里缺人发电,他义务顶岗。
费亭门椅水管坏了,他当起“修理工”,每年替所节省经费千余元。20年来,他修理的物件不计其数,却从未要过一分报酬。每次上岗,他就像一台闲不住的机器,广场扫了又扫,窗口抹了再抹,眼里容不下一点"脏",到现在,他都改不掉身上的"卫生癖"。
司机没钱交费,他热心垫付。同事介绍,他一年至少要"倒贴"司机近百元。
一次深夜,一台当地农用车不让上路,硬是谩骂了他20几分钟,可就是激怒不了一个大男人的火气。
要服好务,光有热情还不够。2003年全省高速公路启动联网收费,第一次遇上那么多的“特情操作”,让老刘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年龄大了,记性差了,他就把每个操作流程抄在小纸条上随身携带,一有空就拿出来“消化”。一份汗水,一份收获,7年下来,他的失误率比有的年轻人还低。
□ 生活上的“无情”人
老刘是家中长子。妻子1993年从鄂州电子设备公司下岗后,他独自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83岁高龄的父亲是一位南下老干部,2000年之后身体每况愈下,去年6月,因重病成植物人,至今躺在武汉陆军总医院的病榻上,一直由母亲陪伴着。
作为儿子,理应守在父亲身边尽孝。考虑到费收“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性质,他不愿给所里添加麻烦,而是每次上完夜班后,直奔50多公里的医院。两头奔跑,实在累了,困了,就靠在医院的椅上打个盹。
今年2月27日,正值春运高峰期,刚下夜班的刘军接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母亲因照顾父亲劳累过度,导致眼病复发。
当母亲从手术室出来后,他静静走到母亲身边,用手轻轻捋着母亲的头发。让老刘想不到的是,母亲第一句话就是埋怨他:“你怎么来了?”母亲不希望儿子误了工作,认为公家的事误不得。
面对母亲,老刘只有短短的一句话,“是我不好,没能照顾好您。” 随后,老刘出现在在春运繁忙的车流中,再次捧获全所春运加班的“冠军”。
谈起家庭,他说最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孩子。女儿今年17岁。2000年的一天,孩子发高烧,他把孩子送到小诊所打点滴。为了不误接班,他骗孩子说去厕所,一去就是一个轮班。最后,还是医生把孩子送回家。
正因为那次的“粗心”,女儿患上了肾炎,最后发展到严重的肾衰竭。现在长年靠吃药、打针维持,否则随时危及生命。
这些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默默承受着泪水的痛。
□ 追求上的“痴情”人
今年5月28日,在武黄第三党支部,有一份刚交上来的入党申请书,没人想到申请人竟是年过半百的老刘,看上去有些"意外"。
当天,他找所长时,神色凝重。所长以为他有什么重要心事,安慰道,“别急,有事慢慢说!”老刘这才拿出早已备好的入党申请书,“我有个要求,想入党!”
“我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是位老党员,一直总想我像他那样成为一名党员。”
所长听完后,显出少有的激动。要知道,这是老刘用20年的行动写下的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老刘所在的沈班长如是说,老刘在写这份入党申请书时,因年纪大,眼睛不好,非常吃力。有好心同事,想帮他代写,被他婉言拒绝,这是我一生中的大事,还是我自己来写吧!
“一个50多岁的老员工,能有如此情怀,真不简单。”所长最后感慨说。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