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拥有十大月发行量超过百万册的刊物,确实很不简单。
期刊不同于书刊。就期刊的生产来讲,它有节奏性、周期性、可预测性、可期待性,这就利于期刊的供稿人、编辑人、出版人、发行人,能够比较从容、有节奏,越来越熟练地从事期刊生产。就期刊的经营来讲,它的投入是渐进的、弹性的,产出是刚性的。就期刊的传播来讲,无论是长期订户,还是零散购买,由于内容的综合性,它的读者面一般要放大若干倍,有效阅读时间往往还会延长,这正是广告客户看重的地方。就其品牌建设来讲,相对于图书,它要相对容易一些。无论对于写者、编者、读者来讲,都更容易形成比较固定的联系,比较有利于品牌建设。
探究湖北百万期刊成功现象的基本经验,可以发现:在定位方面,寻找相对最普遍的社会需求。如《知音》杂志的定位是人们普通的恋爱、婚姻、家庭、社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知音漫客》一直以带动本土漫画新生作者群和中国动漫读者群的迅速崛起为己任。《特别关注》定位于“成熟男士的读者文摘”,侧重于对承载着国与家,老与小,妻与儿等社会主体太多的希望和重托的中年男性的人文关怀。在内容方面,坚持了一条“导向、品位、可读性、可用性”的原则,不讲导向,没有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主心骨,就失去了刊物生存的前提,也会违背办刊宗旨;没有品位,缺乏文化内涵,就会行之不远;没有可读性,就进入不了读者,也就进入不了市场;没有可用性,你虽然暂时进入了读者,但获取不了长久的市场。在营销方面,也都采取了独特的路径与模式。一是舍得大投入和建造专业营销队伍以及营销网络;二是把造势和借势结合起来;三是把订阅和零售相结合。
由以上所述追溯,还有几条更为重要的原因,即每份期刊后面都有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军人物和围绕领军人物形成的一个好的业务团队。这些刊物背后都有伯乐的慷慨支持和比较良好成长环境的依托。分析百万刊物成长环境时,还要注意到党和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要的、独特的作用。
百万发行量期刊不仅仅是市场回报、品牌建设问题,从更深层面上考量,它实际上是国家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十分重要的战略资源。它正以其普遍、长久,又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入人们的心灵世界,我们应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角度来培育和发展百万报刊工程。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