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多困难,决不拖欠一分钱"
人民网武汉2月22日电(记者田豆豆)今年的春节,孙东林一家是在泪水中度过的——哥哥孙水林一家五口在给农民工发工钱的回家途中不幸车祸遇难。“哥哥明知道要下暴风雪,可他说必须赶回去把工人的工钱结了。”孙东林悲痛地说。
“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这是孙水林、孙东林兄弟俩坚守20年的承诺。为了完成哥哥的愿望,腊月廿九这天,孙东林强忍悲痛,将跟随兄弟俩打工的农民工数十人请到家中。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八点半,钱账两清。
“2009年,我们兄弟俩发放工钱300多万,春节前结清的是部分尾款。现在我可以站在我家楼上,向所有的人说,我们兄弟俩不欠别人一分钱!”孙东林泪流满面。
孙家兄弟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泡桐街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饱尝打工的艰辛。13岁那年,正上初中的孙东林就央求哥哥带他到一个建筑工地打工,想挣点下学期的学费。没想到整整干了11天,却没有拿到一分钱的工钱,这段记忆让他刻骨铭心。孙东林这才知道,原来打工要不到工钱是常有的事。
经过多年打拼, 1989年前后,哥哥孙水林带着弟弟渐渐地拉起一支建筑队伍,成了小老板,在河南、北京等地承包一些装修工程。手下的农民工不仅有来自家乡湖北的,还有许多来自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哥哥总是跟我说,如果农民工跟你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你还拖欠他们的工钱,明年谁还会跟你干呢?这样,你手上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一个都不剩,最后只有你替别人打工的份。所以,这20多年来,我们兄弟俩无论多么困难,也决不会拖欠农民工一分钱。这是我们兄弟的约定。”孙东林说。在他的记忆里,哥哥拿出积蓄垫付工钱的事,不下十余次。
2009年12月,由于工程尾款难收,工地放假后,孙水林一直留在北京催款。外地农民工结清一年的工钱后陆续返乡,只有家乡来的几十人约30万元的尾款没有结。
2月4日左右,只收到11万元工程款的孙水林给弟媳打电话:“今年的账不好收,你给我准备一些钱。”
2月9日,孙水林从北京回到天津的暂住处,原本打算隔一天再走。吃过晚饭,孙水林来到相隔不远的弟弟孙东林家。 “我上次给你打电话借的钱,你准备好没有?”一进门,孙水林就问弟媳。“10万够不够?”“不够,你给我15万吧。”
孙水林上网查了查天气预报,发现从天津回武汉的沿途即将出现雨雪天气。孙水林对弟弟说:“我今晚就得走,不然明后天大雪封路,就走不成了。”“明天一早走不行吗?”孙东林有些担心。“不行,我得赶回去把工人的工钱结了,账我都算好了。”于是,孙水林将弟弟借的15万元和自己筹措的11万现金打包,放到后备箱,回家接上家人,在夜色中出发了。
这一次如同往年一样的出发,竟成了兄弟俩的永诀。
第二天一早,孙东林得知哥嫂一家仍未到家,拨打他们的电话也一直无人接听。他焦急地冲入风雪中,经过一天一夜沿途苦寻,2月11日上午孙东林在兰考县人民医院找到了哥嫂一家人的遗体。他眼前一黑,顿时倒在地上。醒来后,孙东林号啕大哭。
哭过,抹干泪水,他和随行的亲友在各个停车场查找哥哥的事故车,从撞烂的小轿车后备箱里取出保存完好的26万元现金。“取出钱的一刹那,要替哥哥结清工钱的想法就闪现在我脑海里。”
时间紧迫,已经30多个小时没合眼的孙东林动身往家赶。15个小时马不停蹄,2月12日上午(腊月廿九),孙东林一路风雪赶回了黄陂泡桐老家。孙东林说:“我们家这个年是过不成了,但不能让跟哥干了十几年的工友们也过不好年,让人家骂我们兄弟不地道!在大年三十前,一定要把工钱结清。这是咱家20年来的规矩。”
腊月廿九,孙家像往年一样召开了清欠会。过去总埋怨“清欠会”太吵闹的孙水林二女儿孙云眼里闪着泪花说:“我现在很怀念那样的场景,可是,再也不会有了……”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