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1-07-06 15:3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从城市转型到城乡统筹发展据资料统计,2001年到2006年,大冶市的采选业和矿产资源加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达到70%左右,2005年更是高达80%。这种轻重失衡的产业结构,极不利于大冶的可持续发展。
2008年3月17日,大冶跻身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地区)名单,成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由此,大冶也由单纯的经济转型过渡到经济、社会、文明全方位的城市转型。
2010年元月4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大冶市市委召开全体(扩大)会议,一个新的战略构思交到了市委所有决策者面前,并很快形成共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奋力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说:“城乡统筹是城市转型战略的深化和延伸。转型是重要抓手,统筹发展是最终目标。城乡统筹发展的要义就是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和体制机制的全面创新。我们一定要让大冶城乡阳光普照。”
城乡统筹发展,是大冶发展战略的又一次升华、飞跃!一次又一次转型,一次又一次“起跳”,让大冶对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对前方的道路看得更远。
2010年5月,大冶及仙桃、洪湖、监利、宜都、掇刀6个市(县、区)被纳入全省城乡一体化扩大试点范围。接着,在大冶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现场会上再传喜讯:省委、省政府确定将明年“全省城乡一体化工作会议”选定在大冶市召开,这是对大冶成绩的又一次肯定。
过去的一年,大冶不断探索路子,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初步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今后,大冶更要抢抓机遇,努力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突破,争取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大冶经验”。
从高效农业到新农村建设“水泥路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还建起了农民公园,晚上可以去打打球,散散步。”灵乡谈桥村村民柯昌惠微笑地说,像城里人一样有便利的交通,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稳定的收入,这是每个农民梦寐以求的。如今,梦想逐步在实现。
据了解,目前大冶市坚持以工哺农,用工业化理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雨润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带动型”和以湖北鑫东生态农业公司为代表的“猪—沼—菜(果)”高效农业模式。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5家,全市农牧渔业总产值达38.4亿元,2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6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4.7%。
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以集镇建设为重点,按照“集中居住、集中资源要素”的发展思路,推动自然湾向中心村集中,中心村向小集镇集中,农民向中心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新社区,一批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实力强镇各项建设步伐加快。
灵乡、陈贵两镇积极抢抓全省城乡一体化现场会在大冶市召开的机遇,共投入9000余万元对镇区及主干道两侧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将镇区路网全部进行硬化、刷黑和绿化、亮化,极大改善中心镇区环境,一批企业纷纷集中落户建设,拉开了现代生态镇域“小城市”骨架。
另外,公共服务向城乡均等化快速推进。大冶市坚持推进民生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使农民与市民基本同等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推动城市文化向农村传播,引导农民生活方式向市民靠近,推动城乡社会保障逐步实现一体化。
从镇域崛起到均衡化发展实施城乡统筹一揽子计划以来,大冶经济开发区和各个街办、乡镇(场)立足本地特色,找准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大手笔、高起点打造新的经济格局,发展新的镇域经济特色,形成你超我赶的良好态势。像灵乡、陈贵、还地桥等凭借雄厚的经济基础华丽转身,打造园区集群产业,取得显著成绩。
镇域经济实力强是大冶的一大特色,但镇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却成了大冶的一大“短板”。“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也不叫统筹城乡发展。”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曾多次在安排、部署城乡一体化工作时强调,大冶的城乡一体化,应结合本地实际,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为了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尤其是加快较贫困乡镇的发展,2010年5月15日大冶市召开了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了殷祖、金牛两镇关于当前和下步发展情况的汇报,经过研究,大冶市委按照“选好、配齐、配强”班子的要求,分别从经济强镇选派了二名副县级领导,全面主持殷祖、金牛的工作,并将招商引资政策、资金扶持等加大对贫困乡镇的支持力度,通过突出试点镇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做活农村农业经济。
镇富则民富,镇强则市兴。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在城乡统筹发展的旗帜下,在城乡一体化的蓝图中,大冶镇域经济的蓬勃兴起,有力推动着整个大冶经济朝着良性、快速的发展轨迹前进。
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现在好了,不用再为喝没有保障的水发愁了,家家户户可以喝上干干净净的自来水,健康又方便。”一说到全村人都能用上自来水,大箕铺镇方至畈村党支部书记曹详柄就笑得合不拢嘴。今年,该村修建了一条通往全村的自来水管,村民们终于告别“肩挑手提”的时代,在家门口用上安全水。
2010年,大冶抓住了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扩大试点的重大机遇,确定10个市级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大力实施规划设计工程、主导产业培植工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10大具体工程。3年内,试点村将初步形成主导产业,带动试点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增长1000元以上;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工程,解决视点村垃圾乱堆、禽畜乱跑、污水乱流问题,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农村新社区。
“两会”期间,政协委员郭盛强表示,2010年,大冶的农村基础建设设施投入达4.2亿元,包括水利建设、新农村建设等。2011年“三农”依然是社会热点,今年还将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他说,城乡统筹发展不仅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更要解决农业发展的问题,突破农业产业化的“瓶颈”,破解土地流转的难题,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在“十二五”期间,大冶还将通过以下多个方面,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确保农民真正过上“城里”的日子:一是建立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的长效机制,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按照城乡开放互通、城乡互补互促、城乡共同进步的思路,使城乡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以城镇经济带动农村的发展。二是广开就业渠道,增强就业信息收集和和组织劳务输出功能,扶持创业促就业工程。三是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依法扩大扩大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工程建设。
有着3000年古老文明的大冶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历来炙热而厚重。今天,他们正在猎猎作响的城乡统筹发展大旗的指引下,以质朴、以勤勉、以无比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努力奋斗、开拓进取,力求把未来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如诗如画。
(记者 罗琴 陈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