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最新报道

更多

解读大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 2011-06-28 10:15   来源: 黄石日报   进入电子报

   (记者殷珂 廖巍巍 见习记者邱刚 通讯员张林 景坤 良友)

 

  2010年,对于大冶来说,这一年极不平凡,大冶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这片古老的铜都大地上,尽情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传奇。
  这一年,大冶城市转型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采矿业占工业的比重下降了18.7个百分点;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上升了18.4个百分点;畜禽养殖加工业占农业的比重上升了18.6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让大冶在“工业立市”中快速崛起。2010年,大冶全市地方生产总值完成251.08亿元,同比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49亿元,增长3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63亿元,增长51.68%;财政收入25.96亿元,增长40.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84亿元,增长68.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20元,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6688元,增长19.34%。
  这一年元月,大冶市委召开四届六次全会,决定战略升级高位求进,提出了“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决策。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说,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抓住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症结所在,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
  这一年5月,湖北省委将大冶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扩大试点县市”。
  这一年8月13日,大冶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决定科学规划、先行先试,在灵乡、陈贵、大箕铺、经济开发区、金湖等5个试点建设区域,选择了11个各具代表性的建制村作为市级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村,紧紧围绕“八大统筹”和“六大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现代生产方式、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拉开了全面建设城乡一体、宜居宜业的现代生态新城大幕……


  项目 吹响园区“集结号”


  大冶市长荣绪俭说,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是支撑。没有产业的发展,一切都是空谈。而新型工业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强大引擎。
  近些年来,大冶按照“既壮块头,又重质效”的思路,全力做好“搭平台、促开放、延链条、壮集群、优环境”这五篇文章,推动产业层次从传统低端向高新高端和绿色高端跨越。
  为了提高园区对项目的承载和聚集能力,打造现代产业发展新平台。从2006年开始,大冶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资金30多亿元,规划建设了20平方公里的城北工业新区,到目前为止,共引进项目131个,总投资108亿元。
  在推进产业聚群发展过程中,大冶坚持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方向,从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优化升级、引进培育新的支柱和接续替代产业入手,全力做大做强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食品饮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
  为了改造提升传统的以矿石采冶为主的经济结构,近些年来,大冶在推进新冶特钢、宏力铸造等老牌钢铁企业整合创新的基础上,相继引进了山力新冶薄板、东贝铸件、航宇鑫宝铸管、武汉重冶、众鑫铜业、富峰特钢等钢铁企业,群力机械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大冶的产业链更加完善,由原来的以矿石等初级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特钢模具钢、无缝钢管、铸管、镀锌板、重型装备等中高端产品。大口径无缝钢管、特种模具钢、精密铸件等产品,现已在国际国内钢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大冶充分依托丰富优质的硅灰石资源,通过淘汰能耗高、规模小的水泥企业,推进企业重组,淘汰兼并了一批立窑小型水泥厂,发展了一批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目前,华祥、尖峰、成美三大水泥骨干企业全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五级旋窑,总产能已达到1200万吨。大冶的铝型材企业已形成上延发展冷轧薄板、热轧板工业,下延生产彩板、钢结构建筑材料的产业链条。
  劲牌公司原是大冶一家国营小型酒厂,通过狠抓产业链条延伸和技术创新,现已形成基地配套—基酒生产─制瓶制盖─彩印包装─专业物流一条龙产业链,呈现出裂变式发展。2010年,劲牌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5亿元,上交税收7.1亿元。同时,大冶还先后引进了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山东永大食品、中粮等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带动了千家万户融入产业链。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是大冶市积极引进培育的一个接续替代产业。近年来,大冶抢抓沿海产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引进了一批知名纺织服装企业。合兴纺织项目总投资8亿元,建成后可年产各类高档精梳纱10万吨。广东利达纺织项目总投资4.5亿元,建成后可年产5万吨针织服装面料。这些项目建成后,将与森马制衣、汇星制衣、百世吉服饰、依嘉制衣、金誉制衣等服装企业形成纺、织、染、整、制衣一体化发展。
  目前,大冶的“四大产业”集群效益逐步显现,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90家,其中集群内规模企业249家,集群产值达到370亿元。预计到2013年,“四大产业”集群总产值可达到680亿元。产业的聚群集约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转型,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
  与此同时,大冶市出台了《关于支持镇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积极扶持乡镇依托本地资源,对工业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每年1000—2000万元的贷款贴息。目前,已建成陈贵雨润食品产业园、陈贵服装加工产业园、还地桥金桥轻工产业园、殷祖古建产业园等乡镇工业小区,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同时,每年安排3000万元镇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全面促进中心镇和特色镇发展。
  通过这些产业的聚集,大冶实现了项目的有效聚集和产业的分区布局,形成了点、线、面有机关联的城乡分工合理、产业链对接的联动发展新格局,有效地推动了城市资本、技术优势和农村资源优势相结合,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产业间合理流动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农民 跳起社区“集体舞”


  城镇,是城乡联动的桥梁。
  为了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用“全域大冶”的理念,大冶制定了《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方案》等3个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加大了《生态建设规划》、《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等一批配套的专业规划的制订和实施力度。编制完成了还地桥、保安、陈贵、灵乡等10个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市域镇区控制覆盖率、村庄规划覆盖率100%。
  在打造“现代生态新城”思路的指导下,大冶始终围绕“现代生态新城”,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大广高速为主轴,以106国道、铁贺、大金省道、刘金线、保韦线等五条主干道为支线,打造点轴状极核式市域城镇体系。同时,大冶还着力做强1个中心、建设2个城镇群、打造2-3个镇级市、推进建设“新镇区、新园区、新社区、新片区”,并采取多种政策激励措施,集约发展城镇群,推动农民向中心城镇快速聚集。
  陈贵、灵乡、还地桥等镇,抢抓争创“镇级市”的机遇,按照“城区─集镇─中心村”的发展思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创新招商引资办法,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夯实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同时,紧紧抓住“强镇扩权”、发展“镇级市”的机遇,深入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加强镇区建设,形成了以城镇群为纽带,以中心镇、特色镇和中心村为支点,中心城区与重点镇优势互补、协调联动,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空间布局。
  在此基础上,大冶市大力推进“村改社区”工程,规划建设了100个新型社区(中心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迁村腾地、合村并居,打造出一批田园型、生态型、文化型等特色社区和中心村。将灵乡镇谈桥村、陈贵镇堰畈桥村等11个各具特色的建制村,作为市级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村,投入2.66亿元,全面建设农村新型服务社区。。
  “从村庄变成社区,不是简单地换一块牌子和一套房子。”傅继成说,社区与村委会相比,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功能。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医疗、计生、水电、环卫等多种公共服务,文化活动中心集远程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这些社区规划“一张图”、管理“一条线”,安全饮用水、污水处理和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网络全覆盖,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构筑起了大冶统筹城乡发展新框架。
  现在,在大冶市大金沿线,陈贵、灵乡等城镇区域发展带动力明显增强,镇区人口不断集聚,镇区面积不断扩大,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布局优化协调的新型城镇“百里示范带”。
  据统计,目前,大冶集镇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1万,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实现了“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跨越,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区域协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全市14个乡镇(场)、街办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其中过2亿元有3个,1—2亿元有3个,5000万—1亿元有2个。
  随着产业的聚集和城镇生活环境的改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高了城镇的承载能力和城镇品位,彰显出现代都市的活力与魅力,大量农民选择了进城。
  “现在,我们和城里人没什么两样了。自来水、抽水马桶、有线电视、上网宽带一应俱全,垃圾收集、社区环卫也有专人负责。我还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住院都有保障。”5月10日,在灵乡镇谈桥新型农村社区,农民傅贵搬进了崭新的农民别墅,高兴地说,没事的时候,他就可以到社区广场跳跳集体舞了。


  土地 流向规模“集团军”


  傅继成说,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让大量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以各种形式进入城镇生产生活,又要让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得以扩大,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得以提升,还要不断改善农村的居住、出行等基础设施条件,逐步缩小与城市的差距。
  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大力发展现代产业,有序推动土地依法流转。
  应该说,大冶的土地呈规模性流转始于2003年。面对大冶、阳新出现的耕地大面积抛荒现象,当时的大箕铺农民侯安杰做起了种粮致富的大文章。他依法承租2万多亩农民的闲置土地,发展规模经营,形成了蔬菜养水稻、水稻养林业的发展模式,走出了本地农业发展的“新路”。
  近些年来,大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全面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公司、业主和种植大户集中,实行区域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为了引导土地向大户流转,大冶建立了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有序流转。本着实现农民利益和土地效益最大化的宗旨,大冶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实施意见》,按“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目标,下达农村土地流转指导性计划,推动土地流转与产业发展规划相对接。同时,建立健全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保障土地有序合法流转。此外,大冶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奖励、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等方式,鼓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培育规模经营主体。
  大冶在一些农业基础好,具备规模经营条件的乡镇,本着“外引”、“内育”并重的原则,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由种粮能手、种植经营大户做业主,向农民租赁土地,推行适度规模经营。
  为了激活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将农村的资源推向市场,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大冶还通过龙头企业、大户、中介组织、合作社带动,依托江苏雨润、山东永大,建立了“龙头企业+农户”的联合开发模式,实现了规模经营,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推动养殖业实现了由千家万户混放散养,向进区入户集约经营的转变。
  毛铺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民将承包地作股份,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选择项目、统一组织生产、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营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将农民无序化生产转化为有组织的集约化生产,现在已形成了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养殖业、生态有机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版块。2010年,该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利润200万元,带动2018户农户增收,农户年均增收5000—1万元。
  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农民手中成片租用大量土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并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与市场成功对接,土地经营效益大幅提高,效益是原来的13.6倍。另一方面,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转变为农工,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基础上,还有打工收益和土地入股的股金收入,收入是原来的21.3倍。
  湖北香满林园高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金牛镇祝山村一期开发1000亩种植金银花,农户以土地入股该农业公司,在享有土地最低保底价的基础上,农户还可以按亩收入利润与公司以一定的比例分成。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将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并扩大边远的村组以新型农村合作社或农户入股,带动农民增收。
  目前,大冶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黄石市级2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9家,绿色食品品牌33个,形成了生猪、肉鸡、肉鸭和水产品等4个养殖加工业板块。全市累计流转土地面积达9.5万亩,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20%,扶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大户近800余户,形成了“雨润”、“鑫东”、“侯安杰”、“祝山”、“合作社”等五种模式,充分体现了大冶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推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保障  投向民生“集束群”


  像城里人一样有正常的作息时间,有稳定的收入,有良好的居住条件……这是大冶很多农民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在大冶城乡一体化发展助推器的推动之下,共沐阳光雨露,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大冶,一个全新的“城市梦想”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应由人民共享。傅继成说,大冶坚持“城乡一体”,积极引导公共服务设施加速向农村延伸,公共社会事业加速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体系加速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加速向农村辐射,农村的面貌改变了,农民的安全感、自豪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据介绍,近年来,大冶通过创新投融资机制,累计投入15亿元,新建通村公路1662公里,调整、改造和延伸现有客运线路,增加乡镇道路停靠站点120个,实现了农村客运班线全覆盖。大广高速、黄咸高速、城际铁路纵横境内,形成“通村道路水泥化、通镇道路等级化、市区道路现代化、出境道路快捷化” 的城乡交通路网络。完成了新冶大道等8条道路的刷黑改造工程以及下黄路东段等10条城市道路建设与管线改造工程,建成了大冶湖1号桥、师范人行天桥、一中地下通道等,极大地满足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完成了城市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环保、防灾、防洪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80%,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的目标,城市天燃气普及率达40%以上,城市用水普及率达98%以上。
  通过实施“碧水蓝于”工程,大冶实施了大冶湖主港和铁金港清淤、红星湖和尹家湖截污、城市排污管网建设等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重点污染等13项治理工程,取缔“五小”企业917家,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十五”时期削减21.9%和30.2%,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33%。通过村庄整治,大冶选择320个自然湾,开展以“走水泥路、喝洁净水、上无害厕、住整洁房”为目标的村庄整治清洁工程,6600余农户实现“一建三改”。全市70个试点村共投入整治资金735万元,基本解决了农村污水乱流、垃圾乱推、畜禽乱跑等问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一项项惠民政策,如雨后春笋,饱含深情,惠及全民。一年来,大冶把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各项公共服务明显改善。城乡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完成农村校舍维修项目143个共13万平方米,新建了滨湖学校等6所学校,建立农村免费教育和贫困生资助制度,资助农村贫困学生1万人次;公共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参合人数达67.4万人、参合率达到95%;融资5000万元,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基层卫生设施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实施文化强基工程,新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农家书屋237个,新建农民体育活动场所180处;全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万人次;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推行农村社会保险试点工作,农村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7.5万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600万元,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累计建设廉租房434套2.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868套8万平方米。
  如今,大冶市把原本城市才能享受的“专利”延伸到了农村,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美丽画卷悄然在铜都大地上铺展。

(本文来源:黄石日报 编辑:许文秀)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