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理论研讨

更多

大冶奋力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发布时间: 2011-07-05 19:41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奋力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在市委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傅继成(2010年元月4日)

 

同志们:
  市委四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是在我市新的领导班子调整后,召开的第一次全会。是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对国际金融危机深远影响作出积极应对,并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若干决定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全会。也是我市城市转型战略实施到关键时期、改革发展进入全新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九届七次全会、黄石市委十一届九次和十次全会精神,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和改进干部作风,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全面统筹协调发展,奋力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集中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明确方向,深刻认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市委提出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这是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和黄石市委相关全会精神,正确判断党情国情省情市情,冷静分析当前发展大势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站在尊重历史、面对现实、把握未来的广阔视角,来认识这一战略的本质内涵和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总体部署上来。
  (一)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国家政策导向和发展大势。当前,我们正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金融危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那就是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在这个战略休整期,我们要完成两大任务,一个是要抓好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另一个是要把农村这个薄弱环节建设好,开拓更广的市场,促进更深的和谐。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作出了战略性调整,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即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明年的工作重点,从“保增长”调整到“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进一步体现了中央“不再片面追求总量和速度,而是强调质量和效益”的战略调整思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把“城乡统筹”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提出。在这个大的政策背景下,市委提出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就是要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形成城乡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所以,这一战略的提出,符合中央政策导向,顺应当前发展大势,适应党情国情市情需要,既体现了时代要求,又符合大冶现实,意义深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党情国情市情认识,深入领会中央战略调整的精神实质,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站在大环境大调整大改革的政策层面,来认识和把握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奋发图强,争创一流,不辱使命。
  (二)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大冶“城市转型”战略的深化和延伸。城市转型战略,是四届市委针对大冶发展现实,抢抓获批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历史机遇,致力于实现大冶可持续发展,提出的一个中长期发展战略,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为之不懈努力。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无论是从思想统一、工作推进,还是效果显现,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要真正把城市转型战略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需要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要求,不断完善思路,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分步实施,来逐步深化城市转型战略。我们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不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的调整,而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的转变。城乡统筹发展是要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体制机制的协调发展,这其实也是城市转型的核心内容。两者在本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转型是过程,统筹是方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一体发展才是最终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城市转型战略的深化和延伸。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总体方向和长远目标,但在前进道路上,我们的阶段性目标措施不可能一成不变,这是个方法论的问题。在目标措施的选择上,我们既要有科学理性的分析思考,又要体现党委政府决策的继承性和连续性,更要有敢于创新、勇于突破、超前谋划、奋力争先的勇气和豪情。只要我们的总体方向正确,思路方法妥当,又切合大冶实际,我们的决策就是科学的、合理的,就是替大冶的事业和人民负责的。
  (三)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大冶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大冶是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更需要加快城乡统筹步伐。我们必须看到,多年以来,特别是撤县建市以来,大冶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无论是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提高、城市建设和镇村面貌的改观,还是城乡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们下步加快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奠定了先发优势。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大冶发展中存在诸多突出问题:我们的经济发展较快,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管理水平不高,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我们的城市建设明显加快,但农村发展相对缓慢,农村基础设施欠债较多,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我们虽然拥有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实力强镇,但乡镇发展不平衡,城镇化的整体水平不高,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吸纳能力不足;相对富裕程度我们更是声名在外,外人都说大冶富,其实是老板富,老百姓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分化极为严重。而且随着资源的逐步枯竭,失业贫困人口增多,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生态环境恶化,城乡发展失衡的问题还将呈扩大趋势。我们还要看到,大冶目前正处于多重利好政策相互叠加、多个利好要素聚集发力的战略机遇期。国家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消费”利好政策的出台,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辐射面越来越大,沿海发达地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逐步加快,国家和省市对资源枯竭型城市扶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等等,这些千载难逢的绝佳机遇,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信心和决心。面对大冶当前城乡差距逐步拉大的现实和各地竞相发展的激烈态势,我们深感缩小城乡差距的必要性,深感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艰巨性,深感抓发展促和谐的紧迫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绕不过去、回避不了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我们唯有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深入推进城市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才能在新一轮的县域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争先进位,实现新的跨越。
  大冶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沿着什么方向,选择什么路径,对推进大冶更好更快发展尤为重要。市委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不是凭空设想,主观臆断,而是经过深谋远虑,认真分析和集体研究形成的科学决策。因此,在下步发展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作为贯穿大冶今后几年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作为凝聚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意志和力量的共同理想,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团结一心,努力拼搏,奋力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二、把握重点,创新思路,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道路上先试先行,大步跨越城乡统筹没有现成的路径可循,没有照搬的经验可鉴,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当前城乡发展的实际,正确把握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推进城市转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大冶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
  (一)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全面提升市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在结构调整、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上下功夫,做强做大工业经济,这是城乡统筹、以工哺农的基础和依托。一是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力争再来一次“三个10%”的变化。对大冶而言,调整产业结构,就是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绿色集约高端产业体系。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要通过联合重组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走出重工业“资源和环境难以为继”的瓶颈制约,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食品饮品等新兴产业要通过集约集群、规模扩张、配套延伸,实现产业结构的集约化、多元化;高新技术产业要走高精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上一个三年,我市产业结构发生了“三个10%”的变化,采掘业占工业的比重下降了10%,制造业占工业比重增长了10%,养殖业占农业比重增长了10%,经济增长开始逐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逐步增强。下一个三年,我们必须沿着这个方向,力争再来一次“三个10%“的变化。二是更加注重企业成长,着力培育一批利税过亿元的优势企业。要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规模企业创新工程”,通过重点帮扶做强一批、创塑品牌打造一批、市场重组壮大一批,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前景广阔、竞争力强、利税过亿元的优势企业,力争到2013年,全市利税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0家以上,规模企业达到300家以上。三是更加注重集群打造,努力实现经济实力的跨越式提升。当今时期,产业集群是经济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大冶与“百强”县市的差距,其实是产业集群发展的层次、速度和规模上的差距。加速新型工业化,关键是要打造一批具有品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当前,就是要沿着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食品饮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提升品质,提高质量,力争到2013年,集群总产值超过400亿元,到2015年突破600亿元。通过3-5年的努力,力争在湖北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二)坚持以工哺农,三产联动,不断探索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发展不够、农民收入不多的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就是要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通过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来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当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任务艰巨,虽然引进了“五百强”的龙头企业,但运行机制、服务配套跟不上,辐射带动效应不明显;虽然拥有大量的农村优势资源,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开发;虽然涌现了一大批种养大户,但因土地流转不畅而经营不顺困难重重。这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一定要积极面对,认真解决,大胆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是要立足产业拉动,探索企业与镇村和中介组织协作联动的新模式。工业反哺农业,以工哺农,主要体现在产业的拉动上。陈贵、灵乡、还地桥、保安等乡镇要紧紧围绕“鸡、鸭、猪、鱼”的养殖,在畜牧养殖、水产加工上大做文章,通过市场的办法、灵活的方式,加快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建立起企业与乡镇、村组和社会组织联合互动的协作机制,形成互利互惠的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大企业、大产业对农业农村的带动作用。二是要立足旅游带动,探索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我市大量的旅游资源分布在农村,这既是我们这个城市的财富,更是广大农民的财富。要充分挖掘陈贵、灵乡等地的山水景观,殷祖、刘仁八等地的红色文化,金湖等地的青铜文化,环保安湖的旅游运动项目以及黄金湖地区的休闲渔业等旅游资源优势,进行科学规划、整体开发。要大力提升农村第三产业服务层次,把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休闲观光、服务配套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经济成分多元并存的农村第三产业新格局。三是要立足大户示范,探索新时期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土地向种养大户集中、向种养能手集中,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要鼓励支持曹洪俊、陈惠群等从事非农产业的老板积极投身农业开发,不断探索新路径,发挥带动示范效应;要扶持帮助侯安杰等种养大户提高种养技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要积极引导种养大户依法依规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鼓励农民以各种方式入股和投劳,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流转后的各项利益不受损失;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种养大户开展“帮带工程”,培养更多的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种养能手和大户。四是要立足城镇就业,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发展农民,最终要靠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来实现。要鼓励支持未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居民依托城镇灵活就业,逐步离开农村,在城镇居住,实现社会身份的根本转变。要不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切实保护农民工在就业、保障和就学、住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力争通过4年的努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7万人。
  (三)坚持新型城市化道路,着力推进生态转型、文化转型和环境建设,努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宜居宜业文明城市。以城带乡,首先要建好城市。“十二五”时期,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将更加注重生活品质这一价值取向。坚持新型城市化道路,就是要按照“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标准,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文化,优化城市环境,使我们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新姿。一是大力弘扬青铜文化,发展现代文明,把大冶建成中国最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历史名城。大冶历史悠久,三千多年前,大冶先民们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可如今的大冶却背负着“文明缺失”的沉重包袱。弘扬青铜文化、发展现代文明,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愿望。要以铜录山古矿冶遗址回归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提升青铜文化的本质内涵,塑造具有古老青铜文明和现代文明兼容的新时期大冶精神。要以创建“真正意义的文明城市”为总抓手,进一步提高文明素质,加强社会管理,倡导文明新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形成健康文明的城市风貌,在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上,更加体现和彰显青铜文化的特色和魅力。二是着力改善城市生态,完善城市功能,把大冶建成武汉城市圈最适宜人居的绿色家园。大冶历史上有“三台八景”的怡人景观,可资源的过度开采,使大冶生态破坏严重;大冶有着外观不错的城市建筑,可由于功能欠缺和管理疏漏,市民生活质量大打折扣。生态破坏、功能缺失,让大冶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正逐渐消失殆尽。建设宜居家园,就是要运用行政、市场、法律等多种手段,在市容市貌、环境保护、卫生质量、规范建设、文明管理等方面,加强综合治理,做好“洁、绿、亮、美”的大文章,建设“蓝天碧水、亲善可人”的新大冶。三是全力打造平台支撑,优化服务环境,把大冶建成中部地区最适宜创业的投资洼地。投资创业,需要良好的平台作支撑。要建设一流的园区平台。在发展好乡镇产业园的同时,重点推进城北工业新区和灵成工业园两个省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入园步伐,力争经过4年的努力,打造两个产业先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环保型、生态型、科技型、产值过百亿的现代化园区,成为大冶城市发展的新亮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建设一流的政务平台。建立健全项目审批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强化服务理念,优化发展软环境。要加强软环境建设的纪律要求,设立纪律严明、行之有效、震撼威严的“软环境建设高压线”,对在冶投资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对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四)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着力推进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全面推进城乡各项事业统筹协调发展。以城带乡,关键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上求突破,实现城乡互动、区域联动,重点是要抓好“五个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是龙头。对大冶来说,就是要着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城乡交通规划、生态修复和保护规划“六规合一”的规划体系。要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和要素整合,促进城乡产业合理布局。要统筹协调新老城区互补兼容和谐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要因地制宜,依托优势,打造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中心城镇。要抢抓灵乡、大箕铺被定为省、黄石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契机,统筹全市村庄规划和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管到底,严格审批,规范建设,做到多留“遗产”,少留“遗憾”。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关键是要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既要加快形成以城区为中心、通达镇村的区域交通新格局,又要加快城镇供电、给排水、供气等公用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同时,还要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高标准衔接、全方位互补。三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要针对大冶失业贫困人口增多、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的现实,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打造公平竞争、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要针对大冶下岗职工多、失地农民多的特点,探索建立以城乡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拆迁补偿、征地补偿为主体的“五位一体”社会保障机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新体系。四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当前,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严重失衡。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保证每年不低于10%的增长幅度。要大力推动城乡教育布局调整、公立医院改革、公共文化和服务设施建设,使农村居民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与城镇居民基本享受同等水平。五是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不顺是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原因。要推进城乡统筹,必须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制度创新。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切实抓好土地依法流转和使用制度改革。要不断改进完善促进农村发展的公共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变市民步伐。要不断探索新时期镇村和社区管理的新模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城乡统一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机制体制创新永无止境,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新情况,不断探索新路径,勇于打破条条框框,敢于争当开拓先锋,力争使大冶成为全国全省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三、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任何时候,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站在历史和未来的高度,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了全面统一部署,特别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全会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特别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统筹城乡发展,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迫切需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党建工作的新成效,保障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营造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一小步,发展加快一大步。争当“排头兵”,首先要解放思想,重点在“四破四立”上下功夫。要破除夜郎自大、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树立加快发展、争先进位的赶超意识;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自满思想,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忧患意识;要破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本位思想,树立敢闯敢干、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要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定式思维,树立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解放思想的过程,既是一个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要通过不断地解放思想,把全市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在全市上下形成同心同德、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二)要认真选好干部,从严管好干部,打造一支真抓实干的过硬队伍。路线方针确定以后,干部是关键。一是要选好用好干部。用好一个干部,可以起到旗帜标杆的作用;用错一个干部,贻害无穷。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选人,是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方向标。当前,我们选用干部,就是要挑选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线、在信访维稳的重要关口、在急难险重的紧要关头,能够取得显著成绩和群众公认的实干家,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一句话,就是要选支持统筹、善于统筹的干部,这就是选人的标准。二是要从严管好干部。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中央最近也通过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这对我们党员干部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全会出台《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对全市党员干部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作风纪律作出了明确规定,希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对待,严格遵守,全面展示我市党员干部的整体新形象。三是要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再好的蓝图规划,没有过硬的作风作保证,都将是一句空话。改进干部作风,就是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切实解决我市干部急躁漂浮、玩风太盛、奢侈浪费、傲气十足、官本位意识太浓的问题,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三)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争当“排头兵”的强大合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争当“排头兵”的核心力量。市委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就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基础,提高党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的活动目标。希望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狠抓落实。要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格局;要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完善党建工作“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的联系点制度;要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等组织设置新模式,深入落实“村民议事”、“居民说事”等基层民主制度;要健全干部激励机制,建立党内结对帮扶机制和困难救助机制,完善基层党员保障机制;要加强各级党员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城乡互惠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党员干部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领头雁,广大群众是城乡统筹发展的生力军,在城乡统筹发展的征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又要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现实创造性,让广大群众在这场声势浩大的伟大实践中,得到锻炼、得到提升、得到实惠,形成“万马奔腾、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城市转型”是我们长期努力、矢志不渝的目标与追求,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是我们立足现实、追求卓越的光荣与梦想。大冶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地方,一代又一代的大冶人为之不懈奋斗,如今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让我们在中央和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青铜文化的灵魂精髓,牢记使命,精诚团结,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续写城市转型的崭新篇章,奋力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叶文漪)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