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最新报道

更多

关注仙洪试验区:一个现代产业聚集区的崛起

发布时间: 2011-12-15 19:4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洪湖市府场镇是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第一批扩面乡镇,国土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该镇地处洪湖、监利、仙桃三县市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资源短缺。近些年来,富有经商意识的府场人依托本地小五金加工的传统特色和企业基础,着力培育壮大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将原先一个偏僻小集镇发展成为如今闻名全国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区,成就了独特的“府场现象”。

  一是实现从农业小镇向工业强镇的跨越。1984年建镇之初,府场镇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镇内几家企业大多生产“小五金”。该镇以此为依托,搭乘发展乡镇企业的顺风车,帮助企业克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困难,大力发展横向联合,借梯上楼、借水行舟,实现了从农业小镇向工业强镇的跨越。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全镇工业企业由最初的6家发展到20多家,跻身省管经济开发区行列,步入工业现代化的快车道。

  二是实现从乡镇企业向大型石化设备制造商的跨越。乡镇企业的第一次创业,为府场镇工业经济的发展赚得了第一桶金。跨入新世纪后,该镇一方面强力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抓住我国石化工业高速发展的机遇,不断开发石化装备制造产业的配套产品,从生产石化设备的零部件抱耳环、塔内件起步,加快企业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现在,该镇能设计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石化工业装备。

  三是实现从县域龙头向行业龙头的跨越。近几年来,该镇聚集了100多家企业,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洪湖市工业经济“龙头”。最近两年,纳入仙洪试验区的府场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切实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模快速扩张,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预期今年可完成工业销售额26。5亿元。府场镇生产的石化换热设备,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4。8%,是响当当的行业龙头老大。

  聚合产业资源 做大产业聚集区

  府场镇过去工业基础薄弱,也没有资源,应该说不具备发展石化装备制造业的条件。然而,敢闯敢干的府场人硬是在传统特色加工业的基础上,利用市场机制,聚合产业资源,发展现代工业,一举跻身全国三大石化专业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以大气魄推进大改革,盘活存量资产。改革是助推产业崛起的动力之源。府场镇的企业改革之路,就是一条盘活存量、激活资源的创新之路。一是分层实行承包制。从建镇开始,府场镇就以灵活的改革形式盘活有限的存量资产,推动了石化设备产业的快速发展。该镇根据企业的不同规模,本着“抓住骨干企业、发包中等企业、放开小企业”的思路,采取兼并、拍卖、租赁等形式促进资产优化组合,形成了“母厂”生“子厂”、一厂变多厂的格局,激发了乡镇企业活力,石化设备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二是分步实施股份制。1990年代,府场镇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办法,大力实行股份制改革,吸引职工参股企业,对企业经营者实行股权激励,通过资金入股、资源入股和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建立联营、联合关系,引进、吸收产业资本,石化设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三是全面推行民营化。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府场镇工业经济一度举步维艰,80%以上的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为了摆脱困境、重振雄风,该镇按照依法、公开、民主的要求,从2001年开始强力推进民营化,两年内完成了大多数企业的民营化改革,许多企业化解了债务包袱,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长江石化设备公司原来是一个税收不过几十万的小厂,实行民营化后的第一年,工商税收猛增至1000多万元,现在已经成为府场镇的龙头企业。

  以大开放实现大对接,聚合市场资源。府场镇巧借外力,聚合四海资源为我所用,以大开放推动大对接,以大对接带动大发展。一是抢占大市场。该镇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紧盯全国石化装备市场,派出大批精干业务员,分赴全国各地,主动与石油、化工、火电等关联企业联系,为企业争取到一笔又一笔订单。据统计,该镇常年在外跑订单的业务员达到800多人、占职工总数的八分之一。二是配套大企业。随着我国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快速扩张,对石化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府场镇引导企业抢抓机遇,积极寻求与国内大型石化企业的战略合作,成为其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现在长江石化、昌发容器、振兴石化等一大批规模企业已经成为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石化企业的设备核心供应商。依托大产业,挂靠大企业,使府场镇的石化设备制造业获得了稳定的市场和良好的成长性。三是开展大招商。府场镇打出“产业聚集区、省管开发区、国家级重点镇”三张牌,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采取以商招商、项目招商、亲情招商等方式,积极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近年来,该镇共引进资金3亿多元,石化装备项目近40个,加快了石化设备产业的发展壮大。

  以大投入建设大园区,搭建聚集平台。工业园区是加快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近几年来,府场镇坚持科学规划、基础先行、差异发展,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一方面是改造提升老园区。鼓励支持老园区内企业累计投入3亿多元,更新生产设备,改善生产条件,许多企业旧厂变新厂、旧貌换新颜,凸显存量资产的放大效应。另一方面是开发建设新园区。综合投入资金5亿多元,完善了排水、电力、通信、绿化等配套设施,高标准建设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工业园区的建设加速了产业聚集的进程,全镇工业园区面积由不到2平方公里扩大到6平方公里,石化装备制造产业的聚集度明显提高。

  提升产业结构 做优产业聚集区

  府场镇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科学分析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了产业聚集区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大步”推动产品更新换代。该镇瞄准国内石化产业发展趋势,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及时淘汰低端落后产品,着力开发制造高端设备,推动了石化设备产品的四次换代升级。第一步是由初级产品抱耳环向塔内件、塔盘等中间产品升级。第二步是由中间产品向普通石化压力容器等设备升级,产品结构由零部件过渡到终端产品、成套石化设备。第三步是由一、二类普通压力容器向三类压力容器升级,产品结构由低压容器调整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压容器,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品牌形象不断提升。第四步是由各类压力容器向空冷器、换热器等高端产品升级,产品占据了全国石化换热设备制造行业的制高点,以高端产品引领了产业转型。该镇通过产品结构的“四大步”调整,实现了由初级配套产品生产向高端成套设备制造的跨越。

  “双拓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府场镇立足拓展产业内涵、拓展产业链条,推动石化设备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一是大力拓展产业内涵。千方百计扩大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领域,加大新产品、新项目开发建设力度,推动了石化设备制造产业内涵的不断丰富。长江石化过去一直以生产压力容器为主,近年来该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大胆向石化装备行业的高端领域进军,投入8000多万元建设空冷器和换热器项目,很快占据了国内市场,仅此项目每年为企业拿回订单2亿多元。目前,全镇石化设备制造领域由石油化工拓展到石化、焦化、火电、污水处理等众多领域,产品由单一品种发展到200多个,市场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大力拓展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条向相关产业延伸。扶持发展无缝钢管制造、紧固件制造、钢构件加工、工业气体生产、物流运输等一批上下游企业,为石化设备制造业提供配套服务。该镇现有为产业配套合作和服务的小企业、小业主500多家,形成了原料采购、配件加工、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仓储运输、产品设计等一条比较完整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大大降低了聚集区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级跳”推动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一是从作坊到企业的跳跃。府场镇石化设备产业发端于手工作坊式生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原有的作坊式生产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一座座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大型焊机、大型金属切割等机械加工设备取代了人工的敲敲打打。全镇100多家企业全部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管理,其中有28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9002认证。二是从企业到产业的跳跃。府场镇早期的工业包括医药化工、电线电缆、农机修造、纺织服装、塑料加工等多个门类,企业的关联性不强,市场竞争力弱。该镇通过深入分析镇域工业结构和国家产业发展布局,将石化装备制造产业确定为全镇工业的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石化装备制造业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最终将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培育成府场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原先的府场工业是“百花齐放花难放”,现如今则是石化装备“一枝独秀独争艳”。三是从产业到集群的跳跃。近几年来,府场镇明确提出了“将府场打造成为全国石化装备产业聚集区”的目标,按照建设现代产业集群的要求,强化协作,改善服务,落实措施,一个产业集聚度强、专业分工明确、产业配套紧密、服务体系健全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经初具规模,展现广阔发展前景。

  培育产业优势 做强产业聚集区

  府场镇从壮大龙头、加强创新、优化环境入手,使产业聚集区“壮骨、强筋、活血”,不断增强产业发展优势,全面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龙头,让产业聚集区“壮骨”。龙头企业是产业集群的领头雁。该镇树立抓产业必须抓集群、抓集群必须抓龙头的理念,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激发了整个产业集群的活力。一是加强项目建设。洪湖市和府场镇引导龙头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并将各类工业支持项目优先向龙头企业倾斜。目前,全镇的龙头企业,每年得到各类项目资金支持超过2000万元,有力促进了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二是搭建融资平台。省农业银行和省信用社积极支持府场镇的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在府场镇设立了农行支行和农信社贷款分部,并且每年组织几次银企对接会,优先解决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资金困难。三是实行对口联系。建立市、镇对口联系企业制度,由洪湖市“四大家”领导和府场镇委、镇政府负责人对口联系龙头企业,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府场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8家,销售过亿元的企业10家。龙头企业的快速成长,叫响了府场石化装备制造的大品牌。

  创新技术,让产业聚集区“强筋”。强化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产品、产业的科技水平。一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坚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实行校企联姻,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方式,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圣迪石化、奥康石化等26家企业已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保证了产业集群在技术更新上始终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二是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开展技术改造和创新,取得更多自主知识产权。长江石化投资1000万元在武汉光谷成立石化设备生产研发中心,先后成功开发了18项专利产品。其中自主研发的防腐管材等产品已大量用于石化设备的生产,并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镇石化设备制造企业共获得各类专利24项,部优产品5个、省优产品8个。三是大力引进科技人才。以灵活的机制和优越的条件,吸引各路科技人才加盟府场石化装备制造产业。近年来,有10多位全国著名的新材料、化工机械制造专家前来府场创业发展,极大地激发了该镇石化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的活力。到目前为止,全镇共有一二类压力容器生产资质企业25家,三类压力容器生产企业3家,获美国“阿斯米”证企业2家,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优化环境,让产业聚集区“活血”。一是优化政策环境。洪湖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推进府场石化设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府场镇制定了系列奖励优惠政策,设立了政府特别贡献奖、园区开发奖等9大奖项,每年拿出近100万元对企业主进行奖励,让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服务上得实惠、事业上大发展。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实行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推行以“零收费服务、零距离保护、零干扰经营”为主要内容的“三零”服务,切实做到“院墙内的事情企业管、院墙外的事情政府办”,帮助企业解决各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让企业经营者集中精力抓发展。三是优化人文环境。府场既是工业强镇,也是文化古镇。该镇发挥文化优势,打造民风淳朴的金字招牌,构筑亲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让企业家能够安心在府场投资兴业。

  府场镇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崛起发人深思,其发展经验弥足珍贵,主要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人才是府场镇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崛起的第一资源。府场镇石化装备制造产业由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实现强势崛起,成长为全国石化装备制造产业的一块品牌,该镇的企业家、营销团队及专业技术人才都功不可没。正是各类优秀人才荟萃府场,才铸就了府场石化装备制造产业的辉煌。产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府场镇重视人才、培育和网络人才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推进现代产业集群做大、做优、做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十分注重人力资源建设。首先,要培养大企业家,遵循现代企业、产业发展规律,放手让企业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眼光、国际视野的大企业家;其次,要下大力选拔培养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尽力提供让人才脱颖而出的优良条件,不拘一格吸引各类人才;三是要弘扬企业家精神,用优秀企业家的典型事迹教育人、鼓舞人,努力营造创业干事的良好氛围。

  创新是府场镇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崛起的第一竞争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府场镇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崛起。该镇正是依靠自主创新,才实现了企业体制机制的转换和产业链由低端向高端的提升,从而成就了如今的规模集聚效应。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和产业聚集的第一竞争力。建设现代产业集群,形成现代产业聚集区,必须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不适应企业加快发展的一切障碍,不断推动企业建立新的体制机制;站在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高度加快结构调整,不断推动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站在现代科技进步的最前沿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坚持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建设龙头企业和工业园区,培育精品名牌,建立创新平台,完善聚集功能,促进企业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服务是府场镇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崛起的第一环境。府场镇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好的服务、最人文的关怀,营造了高效、便捷、优质的发展环境,留住了一大批本土企业家,吸引了一大批外来投资者。要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更新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服务环境。一是要转变服务方式方法,强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全方位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加强软实力建设,重视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对人才的凝聚力、吸引力;三是要形成服务合力,齐心协力落实服务举措,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 荆州日报

  发布时间:2010-12-02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媛)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