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通讯报告参评作品

34 宣恩县

发布时间:2012-05-11 11:24:00 来源: SRC-13

  浅谈宣恩县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

  小型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命脉,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抗御水旱灾害、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宣恩县小型水利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可喜成效。据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我县水利项目总投资达16152万元,其中国家总投资4365万元,解决全县11.4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县8座小(一)型水库全部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国家总投资3000万元,已完工7座,在建1座2012年4月将完工,投资1879万元修建城市防洪工程等。虽然在水利事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由于没有建成一套完整管理制度,基本是"国家建、农户用、无人管"的现状,致使塘、库、堰损毁严重,渠系垮塌、淤堵严重,既无人管理,也无人维护清淤,小水利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宣恩县地处鄂西南山区,国土总面积273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383.47公顷,水域2156.58公顷,全境南北长73.91公里,东西宽71.5公里,属云贵高原延伸部分,地处武陵山和齐跃山的交接部位,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形成了"三山两河一突起"的独特地貌,全县最高点海拔2014米,最低点海拔356米。县6乡、3镇、279个行政村,总人口34.86万人,是一个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欠发达山区县。
  根据2011年的普查统计,全县共有各类水利工程11467处,其中:塘堰2674口,集中式供水工程709处,分散式供水工程7917处,大中小型水库33座(总库容6.02万立方米),泵站25处,100亩以上灌区43处,堤防工程66处4.41万米。供水总人口27.2138万人,有效灌面达到8.90万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山区和旱区农民靠天吃饭饮水的问题,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相当部分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至今已运行四、五十年,先天不足加之后天维修配套没有跟上,致使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如全县塘堰2674口,目前蓄水发挥效益的塘堰只有58口,72%的塘堰因为淤积严重无法蓄水;25处泵站目前仅有5处还在运行;43处灌区完好的还有12处等。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季节性、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在特大干旱时候,尤为明显,暴露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许多问题,2011年由于上半年雨水少,全县有9.65万亩水田未能及时插秧而改旱。
  (二)工程损毁严重。由于无人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水利设施损毁严重,"小水利,大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是塘堰损毁严重。全县2674口塘堰,其中15%的塘堰存在不同程度病险(害)情况,72%的塘堰基本不能发挥作用,13%因为引水系统被毁不能蓄水。二是泵站人为破坏严重。全县25处泵站有20处因无人管理,造成水泵、电线等被盗或者被破坏处于报废状态。三是渠系损毁较重。全县31处灌区的渠道不同程度的受到损毁,近10个灌区的渠道几乎报废,如齐跃水库灌区原近10公里的渠道,现能通水的渠道不足1公里,十马槽水库灌区右干渠原计划修建4公里,已修建1.2公里,由于无人管理,现右干渠过水渠道不到500米,其余均被损坏或阻塞,水库有水放不出,造成下坝村540亩良田靠天种植。
  (三)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多年洪灾不断,旱灾减少,村民们思想松懈,对"小农水,大作用"缺乏深刻认识,重视不够,忽视对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不少农村居民对小农水的认识较为模糊,"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参与水利设施管理极性不高,还有部分村民对用水协会十分抵触,不愿交纳水费,无用水协会的灌区村民不肯出资投劳,加之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小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清淤、管理工作十分困难,甚至少数村民为了灌溉而毁渠道。
  (四)"建、管、用"脱节。宣恩县共成立了10个农民用水协会,协会主要以行政村组建,负责该村灌区的管理。但是全县仍然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一是多部门建设,造成"国家建、农户用、无人管"的现状。近几年来财政的农发项目、国土部门的国土整治项目等部门修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后就直接交付村里使用,因无人管理,损毁严重,如高罗乡的鱼泉大堰、李家河乡下洞坪村的灌溉渠道等工程,修建不到5年渠系垮塌、淤堵严重,基本停止使用。二是产权不明晰。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产权都属村、社集体所有,没有落实到专人专户,责任不落实,管护不到位。三是农民用水协会职能发挥有限难以维系。宣恩县农民用水协会以行政村组建,管理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村集体管理方式,由于管理设施、设备 配置不合理,协会灌溉管理缺乏资源,很多协会无法按照协会《章程》规定的职能完全履行,只停留在收取水费、农业供用水的一般管理层面,很多协会只能协调内部、难以协调外部,导致要水的农户灌不到水、能灌到的农户不要水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同时用水户协会的经费来源主要靠水费征收,供水少,水费收入也少,宣恩县雨水较多,丰水年协会的经费基本没有来源,不能良性运行,现部分用水户协会已经瘫痪。
  三、对策与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党委政府在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纳入议事日程,明晰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逗硬奖惩。
  (二)创新机制,强化管理。建是基础,管是关键,用是目的,实行"基础水利管理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管理模式,切实做到"建、管、用"三结合。一是建立和完善基层水管机构。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管理站,管理站工作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具体承担区域内水库、灌区等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维修工作,积极推广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模式。二是建立"民建、民有、民营、民管"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对产权属集体的小型水利工程,要明晰产权或使用权,落实管护责任;对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水利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且不易划分到户的渠道、引水堰等水利工程,可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合作组织,采取农民投工投劳"一事一议"等形式,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真正实现小农水建设持续发展,良性运行,造福百姓的目的。三是建立饮水安全工程的水源保护机制。对因集约养殖导致水资源污染破坏,危急老百姓饮水不安全的水库,应及时终止承包合同,交由乡(镇)政府或村社集体管理,以确保集镇居民和农民饮水安全。四是规范建后管理制度。财政、国土等部门建设的小型水利工程竣工验收后交给水管部门或者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五是积极探索和谐自主的建设管理模式。让受益群众参与建设,参与管理。将原有集体资产与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形成的小型水利设施按照市场化手段来评估资产,明晰产权,将公益性水利设施资产定量化、股份化,并鼓励受益农户资本入股,参照股份制模式来管理和运作。
  (三)巩固成果、规范运作。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灌区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马家寨灌区、麻阳寨灌区每年都保障了农民的灌溉和饮水问题。因此,希望上级部门在出台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审查登记的通知》、 《湖北省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维系农民用水户协会良性发展的有效工作体制和协调机制,研究出台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发展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协会正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补贴的可能性。

 

  宣恩县"三万"活动调研组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