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二十六 2011-4-4 多云 周一 与一个打工仔的后续接触
每年清明节,我都要回乡祭祖,唯独今年搞“三万”而不能。早晨五点醒来,想起今年不能回乡祭祖,黯然伤神,披衣坐起,在手机信息草稿箱里写了一首打油诗:清明到来不能回,只缘公务紧相随,遥祭列祖表心迹,纸钱化作追思泪。起床后,便把这首诗放在了QQ签名上,有一个叫清清绿水的网友当即评论:好男儿志在四方。
昨天上午,修改整理了两期简报,一期为我与镇村干部面对面、话党建,一篇为我的驻点真实感言。下午,我召集组员小周和小钱就前期走访中梳理的二十二个共性问题和三十三个个性问题,一一作了研究,初步提出了整改意见,有些是我们要亲力亲为的,有些是要针村办的,有些是要县里有关部门要介入,还有一些是调研材料中要向上级建议的。对重要问题要一事一案,这样才能不失信于民。
昨天晚上,打开QQ,与去汉的童建新就如何向张局长面呈的问题聊一下。刚登陆QQ,右下就跳出一个框来:浪漫天空给你留言啦。浪漫天空是谁啊,我拍拍脑门,是他!那个闯荡江湖的老板——谭祖锦。打开留言板,一行字跳入眼帘:哎呀呀,你Q里全是高人也,N年前我喜欢的东西,现在又开始喜欢了,能有缘分见到江南(我的网名)老师是我最大的荣幸!再往下看,他给我留下两首他写的诗。
第一首是《雪落城》:
枯风吹雪
偏头关外
不见六郎来
岁月变迁城楼飞
望眼大漠孤烟泪
古堡已成断墙楼
马嘶人吼
刀枪无情
一代英雄江山美人
情难了心憔悴
黄河流水东逝去
孤月灯 仰天叹
已是风过八百载
(2002年作于山西偏关,多指教!)
第二首是《那一天》:
雨雾
迷茫着水乡清晨
早起的马路正忙碌着
没有来得及睡醒的倦鸟
被这喧嚣惊醒
破碎的梦里是不是还在莺歌燕舞
晨风
吹起我孤独而又热烈的思绪
冬天的林荫小路
让我记起
那场夏天的邂逅
以及那场下了一夜的雨
午后
一片阳光把城市继续
冬天时节不再有你
挨着的季节里
早就密密麻麻
也许是谁的情绪
黄昏
如此笨重地沉落
告诉你故乡和异乡的距离
从此
关于这一天的记忆里
写满了风风雨雨
(老师帮我看看,这是我04年写的,写的不怎么样,指导指导我!谢了)
我没想到,一个长年在外做工程的老板,自称为打工仔的人,还有这份闲心写出这等风花雪月的诗。对于诗,我只是凭感觉,说不上多少高升的理论,自己偶尔涂鸦,全是信马由缰,胡诌一番。山西的偏关,我没去过,但他写出曾经发生在那里的历史故事,慨叹岁月的变迁兴衰,有一种怅然若失情愫。第二首写了作者一天的心历路程,从清晨写到黄昏,雨雾中思念,勾起了一个美好的记忆,那场还没来得及温热一邂逅,那个在岁月中淡淡而去思念,落到了对故乡的思念上。有着如此的才情,真让我刮目相看。我们的友谊才开始,感谢上苍,在“三万”时,认识了你——我的农民兄弟打工仔。呵呵。
记二十七 2011-4-5 阴 周二 天下妙处多,迷人数画廊
昨天是清明节,未能回家祭祖,这是近二十年来唯一的一次。老三发来信息,说是替我在祖宗坟前磕了头,还说在许多坟茔里,只有爷爷奶奶的坟上长满了青藤。面对列祖列宗,我只有说声孩儿不孝,对不起了。
本来想去走访桥河村的,但童建新处长不在,又考虑是清明节,农家可能都要祭祖,就不下村了。正好原在清太坪镇任书记刚调任水布垭任镇书记的饶光明打来电话,热情邀请我去水布垭看看,考察一下他们的旅游资源。司机老彭早有此意,觉得我们成天工作,还没有放松过。她老婆前天恰好来看望他,我就应了饶书记的情,一大早去水布垭过早(吃早饭)。
饶书记容光焕发,见面后使劲握手,好象是老朋友似的。他把我们迎进镇办公楼,一个大院,除了主楼,还有两幢附属楼。我开玩笑说,你这个“三农”(出生农村、上过农校、当的农干)干部,从清太坪镇调到水布垭,算是从糠囤里跳到米囤里啦。入得接待室,茶几上摆满了时鲜的当地产的橙子,饶光明一定要我尝尝,很新鲜的,你看这上面还有绿叶。我说,我这人少福气呢,来了山里,总闹肚子,这两天肚子又造反了。见他实在诚心,我剥了一瓣放进嘴里,果真好吃,甘冽清爽。
过完早,饶书记很歉意地说,陆局到清太坪,我们只匆匆见了一面,连杯酒也没喝上,这次要补上。喝酒自然要喝,但今天闹肚子,你还是带我们去看看美丽的水布垭吧。他说,好啊,我已经与恩施清江画廊公司说好了,这就去。
公司接待我们的是副总经理潘祖昕,他生得精巧,很干练的样子,普通话说得比当地人好多了。他说,你们没赶上大游轮,我们就坐个小艇吧。我来给你们当导游。我说,你亲自当导游,太“严重”了吧。艇开了,在清澈的水面上剪开了一道雪白的浪花。清江两岸,层峦叠嶂,云雾缭绕,一簇簇梨花和桃花开得正艳,一层层梯田里的油菜花也竞相奔放,金黄金黄的。近看远眺,景色宜人。潘祖昕不愧是搞旅游的,把恩施清江画廊描绘得美若仙境。雍正当政时,因“赐恩”于“施县”,是为恩施;人间河流最清之“江水”,是为“清江”;峡谷风光如画,是为“画廊”。在众多的景观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蝴蝶岩、清江壁画、笑面睡佛。蝴蝶岩由两峰构成,那两峰呈扇面状摆开,中间夹着巨大的石缝,石缝里喷涌出一股瀑布,从数百米高空直泻而下,蔚为壮观。紧挨着蝴蝶岩的就是清江壁画了。只见岩壁形势奇险,刀削一般,巨型的壁面上,出现了各种栩栩如生的群乐图,他们或高吭吟咏,或劲舞欢歌,让人充满神奇的遐想。更让人感到惊叹的是位于江北岸的那个笑面睡佛。潘祖昕说,原来叫睡佛,我加上“笑面”两个字。我说加得好,你看那佛侧身卧着,满脸堆笑,连嘴巴都笑歪了,身上还披着袈裟,活龙活现,神工鬼斧啊,这大自然真是了不得。听讲加想像,越看还越像,潘祖昕说。
考虑时间关系,我们选的是最短的C线,来回两个多小时。临上岸,潘祖昕说,您难得来,对我们的工作提点意见,这儿有意见簿。我思忖一下,在意见簿题了一首诗:
恩施好风光,
清江美名扬,
天下妙处多,
迷人数画廊。
潘祖昕一看连连说好,“恩施清江画廊”都有了,我这就用手机发到我们群网上去。为什么没说“最佳”而说“迷人”呢?我自问自答,因为天下第一呀,最佳啊,太多了,让人生腻。其实是不是第一,是不是最佳,让旅客来说。上岸了,潘祖昕说他们群里有个导游活动要参加,歉意地打了个招呼,匆匆告辞。
记二十八 武落钟离山在何方
中午,我们在水布垭镇一农家餐馆吃饭。菜不多,也就是一个清江鱼和洋宇土豆熏肉等。饶书记一定要我们喝点水布垭酒,“喝水布垭酒,交五洲朋友”。因为是第一次,不好扫了大家的兴。喝了半玻璃杯,总算应付过去了。到了两点多钟,饶书记要我一定去看看几个未开发的景点。他们请来了当地中心学校的校长郑国晋。老郑的头发有点自然卷,胖胖的,说话很斯文,一开口便给我们介绍当地的主要景观,给我们讲郦道元的《水经注》,“山之城也,城之山也”,我们这儿的武落钟离山就是这样的。他认为历史上记载的武落钟离山就在巴东的水布垭,是巴人的发源地。我有些诧异,问,我一直听人说巴人发源地在长阳。他说,那是以讹传讹。东晋袁山松《宜都记》“自盐水西北行五十余里,有一山,独立峻绝,名为难留城”,这里说的难留城,实际上就是我们这儿的“三里城”。看样子,这位老郑还真有相当的研究。站一旁的饶光明说,他可是我们巴东的名人啊,为了考证巴人之祖廪君之迷,不知看了多少资料,跑遍了山山水水,敢于跟权威叫板,大胆对巴人发源地的定论提出质疑。听了这一番话,不由不让人肃然起敬。郑校长当地口音很浓,听起来很费劲,有时候听几遍也不懂,只好让他用笔划描出来。对我们土家人而言,弄清武落钟离山的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这关系到我们的祖先究竟在哪儿起源、迁徙,在哪儿繁衍,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虽然专家们有这样那样的定论,但我们应该对历史负责,不能轻易地盲从。这一说,更让人透视到这位乡村教师的历史责任感。
在他的向导下,我们驱车来到了那个叫武落钟离山的中心位置。车子转了好几个急转弯,来到一个山坡上,他指着不远的那个山顶说,那就是武落钟离山。他说的很肯定。那山呈圆状,像个钟的形态,一条又细又长、弯得像扭曲的麻花那样的山路通向山的腹部。别看这山不大,里边住了八个组的村民呢,郑校长说。
下得坡来,郑校长又带我们去看古城墙。这儿也有古城墙?我真的有点难以置信。车子上山又下山,转得人晕头转向。在一处长满灌木的山坡上,车停了下来。拨开浓密的树蔓藤儿,在没有路的地方攀爬。到了,就这。郑校长指的地方是一条沿着山势堆起的石片墙。至少,在那一刻,我大为失望。因为,在我的意念中,城墙是一块一块方方的砖垒砌的,南京的古城墙,每一块上边都刻着字,注明砖出自何窑,某某官员监制。这一堆石片能说明什么呢?郑校长告诉我,这墙有三百米长呢,王善才教授来考证时说,这古城墙可能是宋末明初的。郑又说,可能还不止,还得往前推。遗憾的是没有文字记载,只能推测。这是古代巴人堆砌的吗?他答,是的,除了这人工城墙,还有自然城墙,连在一起。那这儿都发生过什么战争。老郑也答不上来。我说,你看对面,那儿是我们驻点的双树坪,前几天,我去探查一个叫天子坟的地方,那个天子坟,可能是这一带的绿林好汉,自封为天子,皇上派兵把他镇压了,天子坟前是磨道河峡谷,估计那时峡谷水很大,峡谷里有块巨石,上边留有两个比碗口还粗的洞眼,可以断定,是安装吊桥的桥墩时打凿出来的。那儿是囤兵的地方,离这儿也就是一河之隔,很可能这儿是古战场。他们都认为我说的有道理,只是没法考证。
下得古城墙,我们又去大东弯看风景。大东弯有好几个景点,一个叫朱雀山,一个叫四十二步登金顶。还有一些地方没地名。去朱雀山的地方路很不好走,我们的车又笨拙,急拐弯处坡陡,上不去,轮子空打转,橡胶胎擦着石棱子冒出了青烟。我们都下了车也还是上不去。算了,我只好坐到饶书记的车上,车里座位少,工作组成员小周和小钱他们在原地等着。大东弯的高处实在是险峻,这里海拔约一千多米,凌空而望,后岩山与纱帽山之间的磨道河峡谷映入眼帘,磨道河在阳光下缓缓而行,向清江慢慢悠悠地流淌。脚下的桥河村和对岸的双树坪村尽收眼底。双树坪村有一条发白的小路,弯弯曲曲,在村中绕来绕去。饶书记数了一下说,都说山路十八弯,何止啊,二十八弯!我说,这样的好地方值得开发,如果在后岩山与纱帽山的峡谷之间架设索道,再在这脚下的壁岩上凿上栈道,让游人领略这清江并流的风光,美不胜收啊。
离开朱雀山,天色已经不早,山上的雾气大了起来,一片迷蒙。郑校长说,还有一处我带你们去,似乎在征求意见。我说,反正来也来了,去吧。金顶在山的最高处,去那儿要过一个石坎,据说当地百姓去金顶,得在石砍处就要烧香。过了石坎,山路崎岖,一脚深一脚浅,累得我腿肚子打抖。金顶上也没什么,就一平台,上边都是乱石片子。只是在平台岩下,有一石道,很窄很陡,一个台阶挨着一个台阶,只有一脚那么宽,勉强能容一人爬上来。这么陡峭的石道怎么爬啊,我在想像古人登山的艰难。平台的右侧有一石洞,饶书记弓腰进去,看到里边较大,说,这里从前可能有人居住过。金顶气象非凡,磨道河在这里汇入清江,清江在脚下奔腾而去。只可惜雾气迷漫,能见度差,隐隐约约看那群山的风格万千。
下山了,郑校长一路上古人吟诵山水的诗篇。后来又唱起了小调,我听不懂,只觉得调子像土家的民歌,很好听,问他唱的什么,他诡异地笑笑。你把手机号给我,我发给你。我报了手机号,他就发来了一则短信:
花开柳,叶叶儿黄,
一十三岁下盐阳,
盐阳一品青秀女,
夜夜陪我上龙床,
误杀情侣盐石上。
花开柳,叶叶儿白,
一十三岁出外国,
你不想我人和马,
我不想你金和帛,
想我的江山要不得。
花开柳,叶叶儿大,
别人怕来我不怕,
我和禹王跑过马,
我和商王打过架,
武王约我分天下。
哎哟喂,哎嘿哟喂。。。。
记二十九
2011-4-6 阴雨 丢不下那个老太
昨天一早醒来,就想着七组的陈春菊老太。前天她又按“连心卡”上的电话给我们打电话,除了房子要修地要种人有病外,又提了个要求,她和外孙虽然享受了低保,但每月五十五元的养老保险金没享受到。按政策规定,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享受。但地方有规定,户籍所在地年满十六岁以上的村民应当参加新农保,如果不参加,他家的老人就领不到养老金。这个政策有很多群众接受不了,认为老人的养老金是国家应该发的,为什么要跟家人捆绑一起?可话说回来,如果不如此新农保政策就很难落实。今年镇里定的指标是参保人员要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五月必须完成。农村有不少人是短视的,他们年轻的时候觉得就投保,有点划不来。一年也就100元,有时候抹一把牌还不止这个数。一些家庭老人儿女比较多,这个交了那个没交,搞得很不愉快。还有的对政策有误解,认为这个钱是给老人交的,实际上是为自己交的,每交100元,国家就要贴补30元,不投保吃亏的是自己。有时候口干舌燥说上半天,有人还是不理解。陈春菊家的情况有点特殊,她的弱智外孙,自己都很难养活自己,根本无法来交纳参保费。这个问题,我想作为一个特殊情况,与镇里新农保中心和分管领导商量一下,解决陈春菊老人的养老金。
前些天,为了陈老太的春耕问题,我们已经预支了500元,请村支书谭永甲雇请村民帮忙耕种一下。这事落实了没有,老人最近的身体怎样,天气又降温了。想着她风烛残年的样子,心里头越来越不踏实。组员小周前天突然接到家里电话,他爷爷病重,要他回去见上最后一面,请假回去了。童建新处长返汉还没回。只有我与钱松华在守点。我把小钱叫过来吩咐道:你打个电话给双树坪村谭书记,告诉他我们去看望陈春菊老人,请他把村卫生室医生带上,医药费我们付。谭书记接电话后,表示要来镇上当面汇报。我说好,请他过来一块吃饭。
谭支书骑个摩托来了。他到我房间站着,我说你坐呀。小钱用我老家的白茶给他倒泡了杯茶。谭支书从包里拿出工作笔记,把落实陈春菊老人有关事宜一一道来。春耕还没做,因为七组在山上,气温比山下低,节气晚,要清明以后播种。为了此事,谭支书专门去看了老太的田,与老人交换了意见。她家有六亩二荒地(没有翻过),要全部种不可能,老太心太大,自己没有劳动力,还想抱金娃娃。我说,我们第一步只能帮她脱贫,致富还不可能。地可以先种两三亩,保证口粮,略有节余。谭支书说,我也这么想。我问,春耕还缺什么?肥料、种子有没有?肥料我去看了,有六袋呢,足够了,过了清明请帮工就行,谭支书说。谭支书看来还是个很精细的人,每一件事都记在本上,落实了的就划个勾,没落实的打个问号。我问他:医生找了没有?他一个劲地打电话,一遍又一遍,最后摇了摇头。村医生回家祭祖去了,不在村里。我说,那就叫镇卫生院去个人。那我试试。谭支书与院长是熟人,一打电话院长就爽快的答应了。
我们草草地吃过饭就出发。卫生院来了个姓涂的医生,带了个听筒和血压计,还有一大包常用药。我问涂医生,今天你当班?他摇了摇头,在老家祭祖,是院长叫我来的。那辛苦你了,不好意思。他说,没什么。
去七组不需要从村里的路走,直接上北山。这条路是新建的水泥路,很坚实,但路牙很高,开车还得小心,掉下路牙很危险,因为路的一侧就是悬崖绝壁。天下着蒙蒙细雨。
七拐八拐,总算到了七组,去陈春菊家还要走一段土路。我们一行下了车,徒步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陈家。大门敞着,谭支书大声叫了几下,有人没?陈老太的外孙跑过来,傻乎乎地笑着。你嘎嘎(外婆)呢,我问。在里边呢。我们穿过客厅,进得里屋。里屋黑漆漆的,一扇破旧的窗子透出一丝微弱的亮光。老人坐在地炉旁一边烤火一边从炉里取出刚烤熟的洋芋吃着。见我们到来,很吃力地欠了欠身,想站起又无力,一个劲地对孙子说,大庆,快搬凳子。我大声对老人说,老人家,我和支书来看你,今天给你带了个医生,给你好好瞧瞧。老人眼泪一下就流出来了,带着哭腔说,我是想出去看病呢,可我一走就气喘,坐一里路的车都不行啊,还有这手指,伸不直,疼啊。医生来了,好啊,好啊。
里屋光线太差,我们把老人搀到客厅。老人穿得很厚实,两件棉被。我和支书把她的纽扣一个一个解开,让医生把听筒伸进去探听。医生听了一回,说,心肺功能很差,哮喘厉害,这手指伸不直,是典型的内风湿病,这个病也累及心脏。又量了量血压,有点高,低压一百一,高压一百六。我说,这个血压对老年人不算太高。涂医生说是的。诊断完,我们赶紧把老太的衣服穿上,搀扶着她进了有炉火的里屋。
涂医生从一个塑料袋里取出一些药,一个是镇痛的芬必得,还有就是消炎的抗菌素,三九感冒冲剂等,有的要现在吃,有的是备用。他对陈老太的外孙交待如何服药,又一一写在药盒上。哪些饭前服,哪些饭后,哪些疼痛时吃。我不放心,让他外孙大庆复述一遍。
我们要告别了,老人眼泪汪汪的。我让她坐着,不要站起来。她嘴里喃喃地说,政策好,共产党好。
记三十 2011-4-7 周四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昨天接到州里的通知,十五日之前必须完成所有的走访,完成“两个覆盖”。我算了一下,时间很紧很紧。我们还有桥河村和高沿村没有去,只剩下十天了,且童处长在局里搞捐款,小周看望病重的爷爷还没回,干活的就我和小黄了。
前天约了桥河村的支书张恒伸,他派谭德超主任来镇上给我们带路,然而,天不作美,早晨起来推窗一看,山上云雾紧锁,细雨霏霏。这样的天气进山无疑很危险。再忙,安全重要哩。小钱与张书记通了电话,张书记也说现在不能进山。
上午边整理文稿,边焦躁地等待。到了十点多,有一处云薄了些,老天终于出现了亮色。我赶紧让小钱给张书记去电话,告诉我们现在就进山。
匆匆吃了中饭,谭德超主任来了,他大概顺便来镇上办事,开了农用车,让我们在前边走,他一会就跟上。
桥河村委会座落在半山腰上。张书记早早地在这儿迎候。张书记生得不算壮实,黧墨的脸上刻满了风霜和劳累的皱纹。他没什么客套话,一看就是个不善言辞的人。陆局长,今天咋安排呢?我说,走访,我与小钱分开,你给我们一人派一个向导。他说,向导就我与谭主任,正好我们要到组里登记新农保。我说,那太好了,你带我吧,谭主任带小钱。
桥河村通组的路都没有硬化,加上雨后泥泞,路基松塌,车子根本无法开进,我们只有徒步,司机老彭主动为我背相机。我们走访的是四组,在谭萍翠家里刚落座,周边的村民都赶来了,听说是省上来的领导,都有些意外。张书记说,陆局这么大的领导来咱们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大家有话说话,实事求是。我首先问了主人家的情况。谭萍翠今年四十六岁,十年前老伴“过身”了,她带着婆母儿媳孙子艰难度日。我说,你不容易啊,怎么不找个伴呢?她说,都这把年纪了,还找啥?说着,眼眶就湿润了。他儿子叫王继明,十六岁就外出,在四川雅江坑道里打钻,现在在家养病。说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给我递烟。他就叫王继明,脸色不好。我问他得什么病,他说,吸坑道里的尘埃吸的,肺不好,有炎症,已经在家养了两个月了,估计还得两个月。我说,这急不得,把病养好了才能干活。他点点头。我一户一户地问情况,让大家慢慢地说,说快了只看你们嘴在动,听不懂。大家哈哈大笑说,你的话我们听得懂。问了六户人家,家境都还说得过去,这里海拔较低,离磨道河不远,除了打工,在家留守的种水稻、红苕、苞谷、黄豆等作物,日子还算过得去。正如张书记所说,饱的问题已经解决,主要是温的问题。他虽然言语不多,但能抓住要害。在访谈中,有个叫王元珍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一进门就绷着脸,好象谁欠了她的账。她家有四人,老公和儿子在外打工,还一个十六岁的姑娘在校读书。按理经济条件并不差。我问她有没有困难,她说困难有啊,大着呢。咋大法?你去我家“视”一下。我说,你老公和儿子都在外打工,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吧。她把脸拉得更长,说,不说啦。我连忙安慰她,这里谈完就去你家“视”。
把基本情况摸了差不多,张书记就引着我去看那些“边缘户”。王元珍走在头里,一路上凡是有人家的地方,我都停下来看一下。脚下的路坑坑洼洼,大概走了半小时,到了王元珍的家。这就是我屋,她说。我看那屋长长的一条,间数不少,但很简陋,墙是泥垒的,就像北方的干打垒。我说,这屋这么破,为啥不修呢?她说,修了也没用,你看这路基整个儿都在下滑,没准哪天连这屋都要栽下山去。原先那片竹林是连着路基的,现在全滑下去了。张书记说,上边给我们的拆迁的指标太少,一年只有一户,而要拆迁的村里有二十多户。希望陆局帮我们反映一下,多给几个指标。我把这事记在本上,并用粗线作了记号。往回返时,王元珍脸上带着笑容,把我们送出了好远。
一路上,我在想,这走访不仅要听音,还要察颜观色,仔细揣摩被访人心理变化。光听他说,未必能了解全面情况,像盲人摸象,摸着个大腿就象是水桶,摸着鼻子说是象是柱子。要获得真知,不光要听,还要到实地去看。省里要求走万村入万户,必须进得门,见得人,说上话,不愧是高明之举。如果光是把村民召集起来开会,简单地问问记记,没有深入实地察看,也难以获得真知,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古人言: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都是犯了主观主义的毛病啊。
老年人春季养生秘诀
万科卷入毒地板事件欲开放养熊场官网被黑
针灸减肥勿入四大误区
手机报
移动: 湖北手机报:发送 HBSJB 到 10658000
楚天都市手机报:发送 CTDSB 到 10658000
湖北惠农手机报:发送 HBHN 到 10658365
电信: 湖北早晚报:发送 CZW 到 1065970107
湖北早晚报短信版:发送 88 到 1065970100
天翼健康生活手机报:发送TYJK到1065926858
联通: 联通手机报-湖北日报:发送 HB 到 106558666
联通手机报-楚天都市报:发送 Z 到 106558226
联通手机报-楚天金报:CT 88 到 1065970100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