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地处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汇地带,是湖北省对外开放的“北大门”,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两圈”融合的最佳结合部。
近年来,随州市秉承“保牌、争位、强质、提速”的发展理念,按照“整车做强、专用汽车做专、零部件做精、技术含量做高、市场做广”的发展思路,通过抓规划、强龙头、建园区、上水平,擦亮金字招牌,专用汽车产业取得重大突破。作为湖北汽车工业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随州云集了各类汽车制造及零配件生产经营企业170多家。2011年,随州专汽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
7月17日,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湖北行采访团抵达随州,探访随州市专汽产业发展的喜人成果。
中国江西网记者 汤克诚
17日下午,“中部支点新湖北”—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湖北行采访团抵达随州市。图为记者们探访随州市专汽生产企业。(江西网记者 汤克诚 摄)
专汽产业: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
“作为我国专用汽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随州的专汽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近50年的不平凡历程。”随州市有关领导感慨的到。
从60年代初,随州紧紧依托东风公司,相继建成湖北省改装总厂和随州市改装总厂、挂车总厂三大专用汽车厂,并与东风错位发展,专攻汽车改装,专用车销售火爆,在国内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带动了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促进了职工就业、税收增加和第三产业发展,被省委省政府誉为“随州现象”在全省推广。
“这几十年的也是随州市专汽产业的起步和发展阶段”随州市领导告诉记者。
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随州市深入推进企业改革,全面理顺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引导企业改革突破、联合重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05年左右随州市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催生了一批民营企业,初步建立起产权明晰的管理体制、规范有序的内在机制,企业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7家,年产专用汽车2万多辆、销售收入36亿元,建成了全国知名的专用汽车生产基地。
“2000年到2005年是随州市专汽关键的改革发展阶段,这5年为随州市专汽产业的腾飞打下的坚实的基础。”
从2005年到现在随州全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总规模快速增加,总资产超过60亿元,生产企业过百家;产业链条初步形成,零部件企业发展到80多家。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产品质量和技术档次显著提高,产销规模达到200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7年时间,随州的专汽产业开始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随州市相关领导告诉记者,特别是自2007年12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以来,随州秉承“保牌、争位、强质、提速”的发展理念,按照“整车做强、专用汽车做专、零部件做精、技术含量做高、市场做广”的发展思路,抓规划、强龙头、建园区、上水平,擦亮金字招牌,取得重大突破。
厦工楚胜(湖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单体车间(一期工程)将在8月底竣工投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的一个单体车间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的单体生产车间。投产后,一个单体车间将达到年产2万台专用汽车、1万辆工程机械车生产规模,一个单体车间的产值就将超过30亿元。(江西网记者 汤克诚 摄)
完善产品结构 创新驱动打造行业品牌
在厦工楚胜(湖北)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公司的单体车间(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工人正在紧张有序的调试生产设备。公司李总告诉记者,楚胜公司的一个单体生产车间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的单体生产车间。正式投产后,将达到年产2万台专用汽车、1万辆工程机械车生产规模,一个单体车间的产值就将超过30亿元。
随州市引导专汽企业紧盯市场需求,扶持企业扩大生产能力,丰富产品类别。随州市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随州专汽生产已涵盖12大系列、62个类别、300多个品种,汽车零部件囊括车身总成、车轮、车灯、车桥、变速箱、传动轴等6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年生产能力达到专用汽车7万辆、汽车底盘3万辆、车身10万辆、车轮500万套、铸件80万吨,形成了国内市场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产业资源最富集的发展格局。
同时,随州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集群优势和成本优势,扩大产品销售,抢占市场份额。据悉,近几年,罐式车、环卫车、平头车身、钢质车轮和汽车铸造件产销量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随州市多途径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淘汰落后设备、工艺、技术和产品,不断提高“随州制造”的科技含量。
“只有不断创新驱动,打造行业品牌,才能保证随州专汽产业的生命力。”随州市有关领导告诉记者。
目前,随州全市专用汽车行业拥有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近万台,大部分规模企业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汉阳专汽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固协作关系,成功研发了旅居房车、工程房车、前卸式混凝土搅拌车、道路检测车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新产品,创造了3个中国驰名商标、8个湖北省著名商标和8个湖北省名牌产品。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3家,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达到40多家。
作为随州市专汽产业的骨干企业,湖北齐星集团具有年产10万台各类汽车车身,1.5万辆汽车改装的能力。企业总资产33亿元。(江西网记者 汤克诚 摄)
图为湖北齐星集团生产的移动大屏幕车。(江西网记者 汤克诚 摄)
实施人才战略 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做好嫁接重组,盘活存量资产。随州市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加大招商力度,承接产业转移,为打造“中国专汽之都”,随州市先后引进东风公司、三江航天、中国恒天、中国重汽、厦门重工、三环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并有效嫁接重组本土企业,兼并存量资产,从而不断增强随州专汽产业发展活力。
“随州一直坚持对外引进、学校培养、企业培育并重,通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积极引进高端科研人才并发挥随州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的优势,对口开设专业课程,“订单式”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随州市有关领导表示,多途径开展创业辅导,随州全市已培养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造就熟练技师、技工1.6万人。人才战略也为随州建设“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打造中国专汽之都,努力在湖北“支点”建设中有更大作为。”随州市有关领导对随州的明天充满信心!中国江西网7月17日湖北专稿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