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支教生活艰辛,但锻炼人的意志。图为支教生丁记峰从小小洞口里取水。
图为:支教生正在给学生上课。
湖北日报讯 记者曾莉 实习生王放 程璐 唐良霄
10年,从1个,到41个。
徐本禹和他的接力者们坚韧不懈,在贵州大山深处努力地托起新的希望。
岁月可以带走时光,却带不走记忆。当年的支教者,不管他们现在哪里,那些曾经笑过、哭过、爱过、痛过的支教故事,被永远定格。
心,悄悄被大山填满
也许孤独和寂寞让人痛苦,很快你会发现,这里会让人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支教生宗明绪
在开往贵州的火车上,第五届支教生宗明绪憧憬着支教生活:青山绿水间,有座教学楼,老师在讲课,山里娃在认真学,朗朗书声回荡山间……
然而,下车撞进现实却是:泥泞山路,昏暗宿舍,穿着破旧的学童,难咽的玉米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宗明绪的心一下子揪起。在没有网络和电视的夜晚,孤独和寂寞让人痛苦难言。
改变发生在一天中午。
宗明绪正吃着午餐,菜是土豆丝。土豆是当地主食,天天吃。班上的女孩杨杰跑来告诉他,土豆有很多种做法,油炸、清蒸、做土豆泥,每天要变着吃。小小的提醒,顿时让宗明绪感到温馨。
第四届支教生张春丽,对支教的艰苦倒是早有心理准备。到大石的第一天,她就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去买菜。当晚,学校突然停水,她和同事打着手电,上山疏通水源。水来了,电又停了。如此几次折磨,这个坚强的女孩快撑不住了。
但是,很快她发现,停水时,有学生挑着水默默送到学校,那水是学生家里省出来的;出门去办事,有孩子特意嘱咐:“老师,路上走慢些”……
是的,支教的艰苦,山区对教育的不重视,曾经让支教者们无助和痛苦。可是,孩子们和家长们大山般质朴的帮助,把支教者们的心,悄悄填满了。
(作者: 编辑:记者曾莉 实习生王放 程璐 唐良霄)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