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华农学子十年支教接力 情系深山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重旱区的华中农大支教志愿者
发布时间:2012-08-12 15:54:30来源:长江商报进入电子报

  4月2日,在贵州省大方县本禹希望小学的水窖中,六年级学生黄家坤取了半桶水提回了家。他的父母在家等水做饭,干旱的时间太长,来学校水窖取水前,黄家坤在附近一个水源地等了1个多小时也没见到水。

  今年初,本禹希望小学的两名湖北支教志愿者发动老师和学生修建了这个水窖,被当地村民视为“救急水窖”。

  大方县处于黔西南的大山之中,交通不便,是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徐本禹当年支教的地方。2005年,徐本禹支教结束离开后,当地的两所村级小学——华农大石希望小学、本禹希望小学一直有华中农业大学的志愿者前来支教。现在当地还有7名志愿者。

  支教生活本就艰苦,前所未见的大旱让这些年轻人面临更多的困难。在大石希望小学,支教志愿者们因为缺水,有好几顿没吃上饭。他们说:“活了20多年,从没有意识到水是如此重要。”

  今年的元宵节,没水没电没饭

  今年年初,华中农业大学的7名志愿者寒假返校的第一天,正好赶上元宵节,他们约好在大石希望小学一起过节。但找遍了学校周边的水源,没有一滴水,电也停了,他们的晚餐没有着落。

  就在几天前,他们还和家人吃着满桌热腾腾的饭菜,其乐融融,而那一刻,陪伴他们的只有黑乎乎的屋子、干涸的水缸、空寂的大山。想到离家前父母的嘱咐,“条件再艰苦,过年也要争取吃顿饺子”,支教志愿者们互相看了看,谁也说不出话来。

  到了晚上,志愿者田甜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沉寂的气氛。父母不放心,打来电话询问,“你们有水吃吗?过节有饺子吃吗?看到电视里报道的旱情,我们担心得睡不着觉。”

  田甜告诉父母,“我们有水吃,正在吃饺子,我们的元宵节过得很好。”但聊着聊着,田甜忍不住哭了,终于说出了实情:“妈妈,我们没水吃,还没有做饭……”电话两端,田甜爸妈和7个年轻人都哭了。

  挂了电话,志愿者们互相打气:“没有水,我们也要快快乐乐过个节。”他们找出了一些能吃的干粮,互相鼓励,在欢笑声中过了一个没有元宵、饺子,没有电,没有水做饭的元宵节。

  以前洗次脸的水,够在这里用一天

  湖北武汉、十堰、江西上饶……7名志愿者的老家都是从不缺水的地方,在贵州支教近一年经历的干旱,是他们从没遇到过的。

  去年9月,刚到贵州的小学支教,志愿者就赶上了干旱。学校附近的水源一个个都枯竭了,他们要走上20多分钟才能找到一桶水。整整3个月,在本禹希望小学支教的志愿者陈立和张钢仁,都是靠学校附近的一位存了些地下水的大婶接济才撑下来的。

  华农大石希望小学的5名华中农业大学志愿者面临的问题更严重。

  5人之中,只有徐小伟一名男生,取水的任务他责无旁贷。

  徐小伟要代一个年级的课,还负责学校的少先队的工作。缺水的一段时间,他就在下午下课后借一辆车子,推上几里路,赶着夜色带回两桶水。

  支教之前,志愿者们从没感受过水是这样的珍贵。一盆水先洗菜,沉淀一下烧开了洗脸,洗完舍不得泼,再去洗衣服。他们生怕浪费了水,衣服积累在一起,十几天的衣服用一盆水洗。缺水严重时,他们就开始回想:“读大学时,我的一盆洗脸水都够在这里用一天,要是能节约到现在用多好啊。”

  好在村支书高光卫伸出了援手,他将学校的水管接到自家的抽水机上,这样,大石希望小学的5名志愿者一般每天可以有两桶水用。

  常吃的是煮面条,因为最省水

  不过,学校的用水依然佷紧张,志愿者们多是煮面,用“老干妈”拌着吃,“这样一盆水就够了。”好几次,他们煮面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学校一滴可以用的水都没有了,他们没水做饭。

  没水的日子是恐惧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时间会有水,什么时间才能填饱肚子,但他们仍坚持白天饿着肚子讲课。等到了晚上,终于有点水了,志愿者们赶紧煮面条充饥。

  记者来到本禹希望小学时,陈立和张钢仁拿出青椒、包菜等几样蔬菜招待记者。由于前段时间缺水,他们不舍得用更多的水洗菜,这些“浪费”水的蔬菜一直没有吃。

  几位支教的男生说,他们有一个多月都没洗过澡了。“男生还相对好一点。”陈立说,没水的日子最苦的还是几位支教的女生,最旱的日子,女生好几天都没水洗脸。男生们看着心疼,可也没办法。

  除了自己用水,志愿者们还要为学生喝水想办法。

  附近是干旱严重地区,学生们从早上上学一直到下午放学才回家,上学路过水源地的学生会接点水带到学校喝,但没水的学生只能带着瓶,在支教志愿者的厨房找水喝。

  一次,厨房只剩最后一瓢水了,田甜准备为志愿者们煮顿面条。这时,一位满头大汗的学生进来直喊渴,“老师有水喝吗?”

  田甜看看自己的学生,将最后一点水递给他:“你慢慢喝,这是老师省给你的。”志愿者们因此又饿了一次肚子。

  学生们能在志愿者的厨房喝到水已经佷满足,但志愿者们却心存内疚。因为老师们也要上课,没时间烧水,已经有学生喝生水得了结石。志愿者们很担心,他们不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因为喝生水得病:“孩子们不喝生水就好了。”

  期待有一天,出门就能取到水

  本禹希望小学本来没有任何取水设施,去年底,旱情达到了最高峰。志愿者陈立和张钢仁决定发动老师、学生,修一个水窖缓解旱情。华中农业大学拨款5000元,加上当地乡政府的拨款,他们修了一个水窖。

  水窖修好了,钱也用完了,志愿者就和当地学校的老师一起垫了2000多块钱到县城买了1公里多的水管。

  当时刚好下了去年的第一场雪,天气寒冷,为了早日吃上水,学校的老师和高年级学生都出来挖水道。看到孩子们手上的茧子,陈立说,“当时佷心疼他们,过意不去。”但没办法,没有学生的帮忙,仅靠几个老师,很难尽快挖通1公里多的水道。

  水窖抽满的时候,学校可以用上一两周,但现在水源缺乏,水源地水量也非常少,经常有村民通宵排队取水,学校水窖抽一次最多只能用两三天。

  华农大石小学的取水则要更困难,以前,志愿者们都是用一根管子抽水到学校吃,但春节过后由于水源地旱情严重,原来山上流下像瀑布一样的水流,也只剩下筷子粗,加上水管年久破损,已经抽不出来水了。唯一的男生徐小伟只能时不时去维修。每隔两三天,4名女生也要带着老虎钳、钢丝到伸手不见五指的大山中巡查,从晚上9点多一直到凌晨。

  他们拿出前几届志愿者拍的照片,向记者勾画出他们听到的一幅美好风景:学校门口有条河,河边有野花,出门就可以取到水……

  徐本禹倡议:“顺便带一公斤水”

  本报讯(记者 张瑜琨 实习生 高华敏)“我最后一次去毕节是去年八月份,不知道学校的蓄水池现在还有没有水。”昨日,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支教志愿者徐本禹向记者透露了他的担忧。前日,他在博客上贴出公告,倡议前往贵州西北部毕节地区欣赏百里杜鹃风景的游客们,为当地居民“顺便带一公斤水”:“顺带1公斤水,不算多,但是10公斤、100公斤、1000公斤……如果人人都伸出援助之手,爱心之水将如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这两天,这份倡议书正通过短信、网络、报纸等在人群中传播开来。

  另据了解,市内各大高校大学生也于近日在校园内开展募捐活动。截至4月6日中午,华中农大经管土管学院发起的“缴纳‘特殊党费’,支援西南抗旱”活动共收到捐款5554.4元。而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发起的“抗旱救灾,献爱心”活动共募集善款18207.7元。

(作者:  编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