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第一棒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田庚
发布时间:2012-08-10 16:47:13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支教路上,感动四部曲

  --华中农业大学支教志愿者田庚

  田庚,男,中共党员,贵州石阡人,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2006级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期间,曾担任班级纪检委员、班长、学生班主任、大学生文明值勤队队长等学生职务,曾荣获华中农业大学优秀大学生共产党员、首届烹饪大赛一等奖、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特困生自强奖、十佳班长、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三等奖等荣誉称号。现为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经济法学党支部书记,研究生期间,发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区志愿文化导向机制研究》等研究性课题论文十余篇。2005年8月,和曹建强赴贵州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支教期间,曾获秀优共产党员、优秀青年志愿者以及优秀支教教师等荣誉称号。

  支教感言:"如果支教是一种错,我宁愿一错再错!"

  (一)支教,生命跳跃的呐喊音符

  青春是一朵绚丽绽放的玫瑰,是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是一江春水涌起的浪花……而对于服务西部的志愿者,青春则是:与大山相伴而舞,与清贫并肩而战,奉献与快乐的精彩人生!

  我来自农村,是大山的儿子。是农村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是大山铸就了我坚韧不拔的品质。对农村的一草一木我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对大山的雄伟我充满了向往,多少次我的眼前浮现出家乡那优美的画卷,这是因为我对农村有太多的感情,有太多的挂念。依稀记得政治经济学的老师在第一堂课上说过:"我是来自农村的,而且是最偏远的农村。我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农村孩子上学的艰难我最清楚,同学们将来走出校门,一定不要忘本,要时刻惦记着农村,多为农村做贡献。"这番话虽然朴实无华,但是那么地情真意切,短短的几句话已经感染了我,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内心深处。

  服务西部,无悔的选择。选择志愿,和谐的音符。奉献青春,是我们的呐喊。在经意与不经意间,我们踏上了支教志愿之路,感受着支教的点滴感动。面对一群六七岁的孩子,面对他们纯真的眼神,面对他们为生活所迫而动手做饭的情景,面对他们那双本应稚嫩现却有点粗糙的小手,面对他们只吃玉米、腌菜、土豆……我无言,我甚至不敢靠近他们!面对他们,一切华丽辞藻都显得苍白,我没有任何词句来形容他们,也没有任何词句来表达我心中的感受,只有心痛,我惊讶他们竟然和自己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在这个年龄,他们承担了太多本不该承担的事情,在这个年龄,他们没有同龄孩子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对此,我无言,我心中充满惭愧!

  一个天赐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这一场景,这场景使我震撼,让我感动,也让我惭愧,更让我发力!这是一所由"感动中国"的志愿者--徐本禹引领、社会爱心音符积聚的学校,正是这所小学,让大石村、大水乡、大方县乃至贵州境内的孩子们重新燃起了希望!然而老天总是喜欢雪上加霜,在这几乎封闭的山沟沟里,在这块贫穷的土地上,孤儿和单亲孩子颇多,社会保障在这里更是薄弱,有很多学生基本上是靠捐助上学的。虽然如此,有很多家长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学校来。远在10里外兴隆村的孩子们为了上学,每天都在重复着上山、下山,那座山海拔1200米,那些孩子有很多才是一年级的学生,不过六七岁!由于路途遥远,他们中午都回不了家,只能在学校度过,但学校没有食堂--他们只能自食其力。在学校的一所泥土筑成的屋子里,有他们的炊具--小炭炉、炒锅、钢筋锅、碗和筷子,或许还有一点点油和盐。那房子很破、很黑、很脏,站在屋里甚至可以从墙的裂缝里透视屋外树木的摇曳状。每天中午,他们便用这些炊具做饭吃,两三个或者三四个一伙,互相合作:生火的,被烟熏得直冒泪花,脸蛋上涂满了炭灰;洗菜的,两手已冻的发青,看起来那菜比那小手还干净点;切菜的,我都怀疑那双小手无力举起那把笨笨的菜刀……从这儿的环境来看,健康饮食和他们是不同世界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奢侈!一碗玉米饭,一锅水煮土豆,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中午饭!尽管如此,他们吃饭的时候还是津津有味,还有嘻嘻哈哈的欢笑声。

  我试着靠近他们,很想和他们一起说说话,一起坐一坐,可我又不知该说些什么,又能做些什么?社会捐助对于他们来说微乎其微,我向社会的呐喊,也只能暂时缓解他们的一时之困,根本不能改变什么!

  我震撼,在同一片蓝天下,竟有这样一群孩子,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重担;我感动,他们为了生活而战,生活的窘迫并没有磨灭他们灿烂的笑容;我惭愧,面对这样一群可爱的孩子,我能做的太少了,将近二十年的苦读,竟然换来的是如此无能为力!无言,因为我内心充满惭愧!无言,因为我要积聚力量!我要呐喊……因为,这是我们生命跳跃的音符。

  (二)课堂,支教境遇的最大挑战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的一生短短几十个春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度过这仅有的几十个春秋呢?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有了理论知识,又怎样去度过人的一生呢?我认为不管知识的多少,都应该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中去摸索、发现新的知识,所以志愿服务活动让我们快乐成长,这才是快乐的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走进了这群充满童真的孩子。

  第一次走上讲台,面对孩子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神中求知的渴望,我心里开始发慌了,虽然我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课前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此刻我还是听到自己快速的心跳和有点发颤的声音。我害怕自己讲不好,担心他们听不懂,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会重复好几遍,讲完以后我都会重复一句话:"你们听懂了吗,明白我讲的这是什么意思吗?我讲课的这种方式你们能接受吗?……"一堂课下来,我发现好累,腿都在有点发软。有时候我都会觉得我总这么重复一个问题学生会觉得啰嗦,但为了他们能够听得更明白一点,我不得不继续连我自己都不喜欢的啰嗦。为了尽快了解学生们的想法,课后我把几个学生叫到我的宿舍,和他们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比较适应这些孩子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方法。

  课堂上,我常常给孩子们讲一些外面的世界,向他们讲到上海的摩天大楼、沃尔玛超市里面数不清的东西、互联网络上的新鲜、一望无际的江汉大平原和我们的母亲河--长江……而此时他们都会紧紧注视着我,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渴望。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多的了解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也经常给他们讲一些故事,给他们看一些自己制作的卡片和在大学时候拍的照片,还让我的大学同学邮寄一些城市里面新鲜的东西过来。

  听到他们问的一些在我们看来很幼稚很可笑的问题,看到他们那种渴望的眼神,我的心灵被深深触动了。我开始试着引导学生的成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他们真正的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第一次站在讲台上问学生,你们的理想是什么?有一个学生回答说,他最大的理想是长大后能够买一辆摩托车。当时,我无言以对,心情非常沉重。我无意评论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也许我们小时候也有过一样的想法,但我却感到一些悲哀。我们西部是穷,但我们的智商并不低;人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穷。但现实是他们必须早些明白这些道理。我首先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他们努力学习,通过读书走出大山,接受新的东西,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好,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心,我们一定能成功!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支教已过数月,课堂教学自是轻车熟路,从理论上讲,这些生活在偏远乡村的朝阳与花朵们本应是朴实可爱、求知若渴的,但现实情况却往往要纷繁复杂得多。调皮捣蛋、不思上进的学生占去了班中的大半,与他们打交道着实令我这个初来乍到的老师颇费心机。偶尔遇到冥顽不灵者,见招拆招的激烈场面也就在所难免了。上课,学生们坚守的是"沉默是金"的信条。每当他们那种别样的"无知者无畏"的表情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眼前时,我就会被深深的无奈重重包围起来,感到很深的沮丧。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还有那么多孩子不懂得或者根本不会有机会懂得,其实他们的命运是可以用知识来改变的。我不是"出离愤怒",而是"出离悲哀"……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正是我们志愿者存在的价值。

  或许我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至少我可以点燃他们改变命运的希望和向往;或许我不能改变他们生活困难的现状,但至少我可以给予他们迎接生活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或许我不能让那些调皮捣蛋鬼"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至少我可以在他们的脑海中、意识中、生命中留下一道印痕,若干年后一个酷暑的下午,当他从泥泞的田地里直起腰来叹气的时候突然想起我当年说过的话,热浪碾过他的身体,悔意会不会碾过他的心?

  记得发生在班里的一件小事,不能不让我倍受震惊,当然更多的是心痛,我暂时叫他"帮扶的尴尬"吧!。有一次班里一名学习非常优秀的学生一天没来上课,我到他家家访,父母没在,他告诉我因为没有鞋子穿,我看到他那沾满泥巴的小脚时,心里一阵刺痛,这么冷的天我穿着鞋还冷,他怎能受得了,没鞋怎么上学。我急忙跑到乡里,为他买了一双球鞋,他的事情就此解决了,可是让我万万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有另外两位孩子的家长到学校找到我,说自己的孩子也没有鞋穿,叫我也给买一双。我楞住了,满心的难受,看到他们求助的眼神我咬咬牙又买了两双,可是我又怎么敢保证其他的家长不会效访呢?他们缺乏的不是一双鞋,而是最基本的做人原则,最基本的知识水平。是的,这只是一件小事,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山村里知识的缺乏,绝对不能再让孩子们犯相同的愚昧无知的错误。教育孩子脱离志穷的边缘,是我们支教志愿者永远追求的不懈动力。

  (三)支教,人生成长的第二课堂

  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寂寞的大石,决不是偶然,似乎从我踏上西部旅程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许是因为时境关系,我不太喜欢喧闹,倒更喜欢安安静静的一个人,这可能是我选择支教的最主要的原因吧。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我选择理性坦然地面对艰苦的生活。

  在大石这样一个苗族聚居的地方,我每天面对的大都是苗家的孩子,他们说着方言,我们说着普通话,但是我们却有着统一的思想:努力奋斗,走出山寨。孩子们很听话,因此我对他们有信心,也对他们的学习倾注了全部精力,只要他们想学、爱学,我苦点累点有什么关系,一切都无怨无悔。一开始,我就刻意的在我的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平等、气氛活跃的氛围,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事实证明,我的这种理念是符合孩子心理的,也是值得在大石小学推行的。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欠缺,在本禹来以前,一直没有开设小学英语课,所以我们就申请学校为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了英语课并主动承担了这一教学任务,从而填补了大石小学英语教学的空缺。通过一番努力,学生们对英语也不再陌生。

  因为学校穷,孩子们几乎就没什么体育用品,课外活动一直都无法正常的开展。阳光是普照大地的,爱心同样出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贫穷,因为本禹,这里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孩子们得到许多成功人士捐助体育用品、衣物、书本等必需之物。孩子们拿着捐赠来的礼物总是小心地捧好,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到了,这些幼小的心灵已懂得了人生最美好的东西:珍惜!因为玩得多,一些体育用品总是很快就坏掉了,于是我们就齐心协力想方设法联系好心人予以补充。为了买米买菜,我们走十几里的山路去乡里赶场,再走十几里的山路赶回来,实在不行了,就自力更生,利用学校操场的空地自己种菜。也是因为穷,有很多孩子辍学在家,我们很难过,尽力联系整个社会爱心源泉进行帮助和支持。不管怎么样,只要孩子们过得好,我们志愿者就心满意足。

  在大石,我还是没有能力去完全承受那种漫长的孤独和寂寞,所以很多时候我也很矛盾,既希望有朋友能来大石,又不希望他们来,因为每次在他们来了又离开后的晚上,我都会在一次又一次情不自禁的落泪中畅想未来。但是想到这里的学生,想到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又觉得这一切又都是那么不值一提。在大石小学的一年中,我放弃了很多,但收获的却更多。在这里,不为名,也不为利,就单纯地为了自己的一厢情愿,为了一种志愿者的使命和责任,我学会了坚守,明白了"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的真正含义。

  有人说"大水大石,是一个梦升起的地方,也是一个梦陨落的地方。"可我坚信自己当初的选择,相信在这片等待开发的热土上,有我大展宏图的机会和舞台。事实上,来这里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并不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我所支教的大石希望小学,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志愿者很友好,非常照顾我们,当地村民邀请我们去品尝他们的传统食物、过他们的传统节日。在工作上,学校领导敢于放手让们我去做,发挥我们的特长,通过各项工作的全方位参与,锻炼和提高了我们的工作能力。在生活上,服务单位关怀备至,给我配齐了生活用品;乡政府领导还定期安排活动,邀请我们参加志愿者座谈会。通过我们志愿者和当地老师以及当地教育部门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谋出"建设大山里的城市小学"的大石小学发展理念--"硬件三颗星,软件五颗星。"选择支教,来到大石,让我感到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同时学到了许多在学校根本没法学到的知识。生命中的人生观、价值取向都在这清析湿润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中得到洗礼升华。

  很多人问我"累吗?"

  "也许,可是满足,可是快乐!"

  "忙吗?"

  "也许,可是充实!"

  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只希望一年后带走的是快乐,是满心的喜悦,而不是遗憾。

  (四)无悔,心灵互动的双向慰藉

  普通的日子就是春种秋实,一季一季的轮回。有些时候,时间的流逝会让人感觉到格外的明显。就像在大石服务的日子,每翻过一页支教手册,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记载,看到自己在这里留下的足迹,看到自己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我在思考,在这里我们收获了什么?我们每天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琐事,其中所忙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无悔的选择,正如我们执着的追求,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滋味,我们都一一经历、一一品尝。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变得更加坚强、执着、有信念,才让我们更多地懂得如何去爱。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仅会感谢生活中的那些快乐与幸福的瞬间,也会感谢生活中的那些苦难与磨砺,更会期待生活中不可预知的变化和那些变化中蕴藏的无限的快乐与幸福。

  在这里我们经历了很多。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在不断的磨砺中成长,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关心帮助着身边的人,所获得的收获同样感动着自己。在苦闷的时候,也会感觉到一种失落,但从来不是主动的放弃,而是将心中的那份缺憾轻轻的放下来。无论如何,那份缺憾是真实的,是我们所经历的一部分。我们所做的并不完美。这里的生活并不奢华,它很朴实,也让人感到真实。和大家在同样的条件下,做着同样的工作,不会去比较,也不觉得苦,只是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做着平凡的事。所以,在这里我们收获了快乐、幸福的秘诀,这秘诀就藏在平凡朴实的日子里:在奉献中寻找快乐,在爱心里感受幸福。

  曾经,很多人在问我"你为什么会选择支教,是不是头脑灌水了?"

  我肯定地回答:"为了寻求一份心灵的净化。"

  在城市待得太久了,人渐渐变得浮躁,寻求濒于泯灭的心灵净化无疑是一个意义十足的选择。

  选择支教,我无悔。

  选择了西部,选择了奉献,这是一条通向远方的路,也是一条通向成功的大道;虽然崎岖但充满希望,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为西部的明天奉献青春。在这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地方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这将是我人生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巴尔扎克说过:"苦难也是财富",经历过困难,我们更加成熟起来,受过洗礼的灵魂,以及坦荡的心灵让我更能平心静气思考问题。我和我的学生也能保持着心灵上的沟通,他们关心我,我也牵挂他们。

  "老师,你们不要放弃我们,在我们内心深处是爱学习的。只有在你们眼里,我们才是有价值的人……"这是教师节那天,一些学生给我们送亲手采摘的鲜花时写下的纸条。

  我为他们的进步感到欣慰,为他们拮据的生活感到难过。这种感情是超过了时间和地理限制的。这种真切的感受非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

  "我想上学!"她说话的语气是那么的执着。

  "但我家没钱。"她的表情是那么的无耐,眼睛已闪现出晶莹的泪光。

  "好,只要你想上学就行。准备好书包,下星期一,准时到学校上课,学费和生活费的事儿,我们志愿者帮你解决。"

  "嗯,谢谢!"她的脸上终于又露出了笑容。

  这是我们下乡时的一个实况记录,一双渴望学习的眼睛,一个真心真意的帮助;一个是因贫困而即将失学的女孩,一个是支教的志愿者;没有造作的姿态,没有大篇的演说,发自肺腹的两句话,目的是想拉回一个因贫困而即将失学的女孩,希望我们志愿者和社会微薄的资助,能多多少少改善一点她未来的生活。

  志愿精神,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和结晶,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志愿精神,不仅停留在个人需求的层面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人对社会所承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上。时代呼唤这种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这种精神!在西部,在贵州,就有许多满怀志愿精神的志愿者在努力改变着乡村的贫穷和落后,在感悟人生、体味崇高之中,展现了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有一种人生是安贫乐道,有一种人生是随心而止,有一种人生是创业守成,我们无法一一体验。但我们可以去选择,选择如何用青春去播洒希望,怎样用真诚去灌溉干涸,让我们用爱在需要的土地上播洒光芒,让我们用一年的时间去谱写我们每个志愿者不悔的人生。我有幸能成为众多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员,为此而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也为自己的选择而无怨无悔。我愿在平凡中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沿着"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的道路一直走不去,这次特别的历程,必将成为我一笔受用终生的财富。

  最后,套用保尔·柯察金的名言来总结一下我的思想: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支教对我们来说也许只有一次。但人生应当这样度过:当我们回首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无所事事而感到羞耻。

(作者:  编辑: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