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热点评论

更多

“南水北调”大历史下的小人物

发布时间: 2012-02-12 11:1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进入电子报

  记者手记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丹江口水库位于我的家乡河南南阳。记忆中,家人们常常去水库边游玩,自己平日也了解过不少水库的修建历史,可在这次采访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对于这座美丽雄伟的巨大工程,很多人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记忆。

  在一篇不长的新闻里,我看到了何肇胜的故事。他为了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三次搬迁,被称为“移民标本”。从新闻的角度,这是个很好的选题,可从采访到成稿,我却不断陷入这个充满辛酸的故事里。

  在河南辉县何肇胜的新家里,我看到了这个75岁的老人。他满脸皱纹,一身病痛,走起路来必须拄着拐杖拖着伤腿缓缓前进,很难想象,52年前,他曾经带着满怀壮志准备去青海“支援边疆”,并且在路上雄纠纠气昂昂地走了整整五天。

  到了青海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出发的目的不是为了支援边疆,而是为了家门口那座正在修建的水库移民,而这座水库,正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丹江口水库。

  丹江口的建设过程历经建国初期的各种波折:大跃进时期大干快上结果工程充斥质量问题,文革期间负责人被打倒工程一度停滞;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何肇胜的命运则更加颠沛流离。1959年,他去了青海,又按照组织要求返回家乡;没几年又移民湖北荆门,结果安置不合理、生活实在无法维持,他又悄悄跑回家乡。现在,52年之后,他又第三次踏上了移民的道路,迁往五百公里外的新家。

  “有啥舍不得,这都是为了国家。”采访中,老人笑着对我说,好像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这是一个老人一辈子搬迁的故事,更是一段历史聚焦在普通人身上的无奈命运。当我们搜索水库建设的历史时,最容易找到的资料或者是领袖、专家的分析论断,或者是人力胜天的众志成城,可对于其中一个个小人物的经历,却始终无从知晓。

  当我们把目光投射在每一个如同你我一样的小人物身上时,每一个变化的影响才会如此地切实可感、震撼心灵。事实上,在历史的动荡的波澜中,老人的命运就像老家门口丹江上的小船,除了顺流颠簸,并没有什么选择的余地。

  当一个人上了年纪的时候,一切痛苦的记忆仿佛都变得模糊了。对于这位75岁的老人也是这样。他被副省长接见、致谢,也搬入了宽敞的新家;他不再期望落叶归根,只希望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安稳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可是谁都清楚,当游客在丹江口水库上乘舟泛游时,当几年后京津居民吃到来自几千公里外中原腹地的清澈甘泉时,我们实在不该忘记这段曲折动荡、充满血泪的迁徙故事。

  □付雁南(《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9月21日刊发其采写的《为国家让路》)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leechen)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