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真相》是由湖北省卫生计生委联合湖北日报新媒体集团主办的一期民生栏目,主要针对微博、微信、网络上出现的一些“食品谣言”,邀请我省权威专家进行科学解读,向广大读者传播健康科普知识。
本期专家:
万明: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刘进: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
荆楚网食品频道消息(记者胡文勇)最近,网络上、微信上流传一则关于“蕨菜致癌,而且有强致癌性。”、“从此餐桌上少了一道家常菜,因为它100%致癌。”的说法,这则消息让不少读者恐慌了起来,有人会问:有那么严重吗?面对蕨菜,吃还是不吃?这些事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8月27日,记者初步整理了相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观点,让我们来看看专家的看法。
帖子:通过动物喂养实验证明蕨菜有强致癌性
帖子中写道,“通过实验室动物喂养试验发现,蕨菜可使大鼠诱发胃癌、肠癌、乳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实验数据还揭示,这些致癌物质在蕨菜的根茎中的含量最高,叶中次之。
同时,即使经过加工的蕨菜也能诱发癌症,烹饪加工过程无法破坏蕨菜中致癌物质的分子结构,甚至还发现了另外一些可能致癌的新化合物,由此,从此餐桌上少了一道家常菜,因为它100%致癌。”此外帖子主要通过动物喂养实验来支持他的理论。
这则帖子把矛头直接指向蕨菜中含有一种欧蕨伊鲁苷的强致癌物质,帖子“有理有据”地从实验到数据进行了讲解分析,让不少读者不得不信以为真。
吃蕨菜会得癌症科学依据不足
蕨为世界上广泛分布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在许多类型的土地上生长。由于蕨分布的广泛性、易得性的特点,人们有吃蕨菜的传统习惯……蕨菜致癌一说,始于科学家们对牛、羊等动物食用蕨出现中毒反应的研究。实验人员从蕨中分离出一种名为“ptaquiloside”的物质,中文翻译为“原蕨苷”。
1986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原蕨苷评级为2B类物质。2B类致癌物指,可能对人体致癌。但这类物质或混合物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所以吃蕨菜100%致癌的说法不实。
专家建议少吃 提倡膳食平衡
蕨菜中含有原蕨苷这种物质已经很明确。是不是吃了含有致癌物的食品就会发生癌症呢?癌症的发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与机体的差异、致癌物质的强弱、致癌物的暴露量(摄入量)、生活习惯等等都有关系。少吃蕨菜,平衡膳食,不会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