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明亮 营养与食品卫生博士
一、泻湖病的定义
泻湖病(音译:哈夫病)是一种“鱼源性疾病”(a fish-borne illness),往往在摄食鱼 24 小时内发生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包括肌膨胀和损坏,黑尿,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风险。泻湖病于 1924 年在波罗海德国附近地区被首次发现。由于当时泻湖 病患者是来源于泻湖周围的居民(in people staying around the haff /lagoon),故称泻湖病-Haff disease。
泻湖(haff /lagoon ),指与海相隔的浅海水或微咸水的环礁 湖(A lagoon is a body of shallow sea water or brackish water separated from the sea by some form of barrier)。
泻湖病多发于夏季和秋季。
二、泻湖病的症状
(一)症状
1997年在美国发生的泻湖病病例的症状如下
症状(6 例)Symptom (n = 6) 报告数No.reports
肌肉痛Myalgia 5
全身酸痛或肌强直Muscular stiffness 5
轻微接触的疼痛Pain to light touch 5
口干Dry mouth 3
呼吸疼痛Painful breathing 2
胸痛Chest pain 2
食用食物后1小时内的恶心呕吐 2
Nausea or vomiting (within 1 hour atter the meal)
大腿麻木Numbness of thighs 1
全身麻木Numbness of whole body 1
(二)实验室检验结果
1、磷酸肌酸激酶(CK)和肌红蛋白(肌球素/肌血球素) 明显升高。肌酶(muscle enzymes)也升高(如glutamate oxalate transaminase,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2、磷酸肌酸激酶(CK)升高到 12,700 IU/L (normal is usually <300 IU/L) . 磷酸肌酸激酶(CK)升至顶峰时,所有病例的 MB fraction 小于 5%(<5% )。
3、肌红蛋白的最大均值( three patients) 为6997IU/L(upper limit of normal 100IU/L)
三、泻湖病的病因
泻湖病的病因或毒素尚不清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导致泻湖病的鱼的来源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同水域鱼的其他鱼含 有一种(正)己烷可溶性物质(a hexane-soluble substance)或者非极性脂质(non-polar lipid),这种物质在老鼠身上可引发与泻湖病相同的症状。这种己烷可溶性物质在烹饪过程中不 能被灭活。
海葵毒素被视为一种疾病模式(a disease model)。
四、泻湖病的流行情况
(一)发生在欧洲的泻湖病。泻湖病于 1924 年在波罗的海 德国附近地区被首次发现,而后 15 年中报告了约有 1000 例人、鸟、猫的病例。从1934年到1984年,偶尔有泻湖病的报告,多数来自瑞典、前苏联。发生在欧洲的泻湖病与食用鱼有关。这些鱼包括淡水鳕(burbot)、鳝鱼(eel)、狗鱼(pike)
淡水鳕(burbot)
美国鳝鱼(eel)
北方狗鱼(pike)
(二)发生在美国的泻湖病。自1984年到2001年,美国报告泻湖病23例。其中:1984年德克萨斯州报告 2 例,1985 年加利福尼亚州报告2例,1986 年加利福尼亚州报告2例,
1997年加利福尼亚州报告4例,1997 年密苏里州报告2例,2001 年路易斯安那州报告9例,2001 年北卡罗来纳州报告2例。发生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 )和 密苏里州(Missouri)的泻湖病,与食用水牛鱼(buffalo fish)/大口牛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有关。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泻湖病,与食用小龙虾(crawfish)有关。2001 年发生在美国北卡罗来 纳州 2 例泻湖病例 ,与烤制鲑鱼(a baked salmon) /大马哈鱼(salmon)有关。
水牛鱼(buffalo fish)
虾(crawfish)
大马哈鱼(salmon)
(三)发生在巴西的泻湖病。2008 年巴西报告了 25 例泻湖病,来自巴西马瑙斯和亚马逊周围的城市。所有病例与食用锯腹 脂鲤(pacu-silver dollars), 黑银板( macropomum), 鲳参鱼( pirapitinga-freshwater pompano )有关。
锯腹脂鲤(pacu-silver dollars)
黑银板(macropomum)
鲳参鱼(pirapitinga-freshwater pompano)
五、泻湖病的治疗
泻湖病的治疗,采用支持疗法,包括在病程早期给予大容量 的液体,以防止肌球素毒力对肾小管的损害。泻湖病的可能并发 症包括电解质失调、肾衰、弥散性血管内的凝固。泻湖病的症状 通常 2-3 天内消除。据历史上记载,泻湖病病死率大约 1%。
六、泻湖病与横纹肌溶解症
横纹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骨骼肌)细胞受损、溶解,从而使细胞膜的完整性发生改变,肌细胞内容物(包括钾、磷酸盐、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和尿酸) 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并可致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横纹 肌溶解症可出现局部及全身症状,可能发生早期或晚期并发症。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 2 万 6 千例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报告。 平常时期横纹肌溶解症多呈散发,常见于酗酒、药物滥用、运动 不当及感染等;偶尔成批出现,多见于矿井或建筑塌方、车祸等 灾害性事故。非正常时期横纹肌溶解症可成批出现,见于战争、 地震等巨大灾难中,多是由于挤压伤或肢体受压引起。
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很多,Gabow 等人总结有关横纹 肌溶解症的获得性病因多达 190 余种,遗传性病因 40 余种。 各种病因的致病机制可能相互重叠,故要进行严格的分类比较困难。有关横纹肌溶解症(RM)的病因大致可分为非创伤性和创 伤性两大类。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NRM)的病因包括酗酒、 药物滥用、运动负荷、中暑、感染、炎症、代谢性或内分泌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其中酒精和药物滥用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占 总病例的 80%左右。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包括电休克、挤压伤、局部缺血、大面积三度烧伤等。
泻湖病是一种鱼源性疾病(包括食用小龙虾),以急性肌痛发作为特征,临床化验结果证实为横纹肌溶解症。目前泻湖病有以下流行病学特点:(1)发生于多个国家或地区;(2)病例 有既13岁的儿童,也有60多岁的老人;(3)多发生夏秋季;(4)由食用多种鱼引起,包括小龙虾;(5)症状相似;(6)病 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