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对话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此次改革里有哪些“创新”之处,它有什么新举措?
发布时间:2016-08-22 09:01:07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王兴於局长: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标准化改革,这将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改革。过去我国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与经济体系一样,随着建国后我国经济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一种计划经济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我们的标准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个标准的体系与世界标准体系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我们比较强调政府的作用。对发挥失常作用我们重视不够,所以客观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效标准供给不足。二是标准更新速度慢。三是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在世界上还不具有足够分量的话语权。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按现在的状况发展,我们还有更加广阔的前景。显而可见,我们的标准体系与经济地位不相称。

 

  中央经深度调研,在十八大以后展开了一系列标准化改革。实际是要凸显在经济市场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与调控作用。整个标准化改革的方式的调整,更重要的增加发挥企业主导联盟的作用。政府只是对环保安全等方面定强制性标准。政府希望在不涉及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标准时,企业、团体、联盟等可以主动制定标准。改革开放,标准改革最重要的一点是价格开放。价格一旦放开,我们的经济市场出现了许多变化。标准再进一步放开,标准是一切经济的基础。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决定什么样的质量。高标准决定高质量,标准化体系一旦调出,我们的经济市场会更加丰富多彩。

 

  湖北这一次关于生化标准化改革的意见,一个方面是全国改革的一部分,另外的一个方面就是结合了湖北的实际。由于湖北也是中部的一个大省,也在努力建设湖北在中部的支点。湖北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两个方面。湖北精确提出了,在之后五年,我们标准化改革的目标,四个方面你的目标,也提出了下一个标准化改革的五个任务。

  四个目标涉及到标准化的体系、标准化的水平、标准化的功能以及标准化的成效。之后五年一种新型的标准化体系将建立起来。

  这次出台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的意见》,首先是有一个目前新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标准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本建成适应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技术标准体系;标准化战略全面实施,标准的有效性、先进性、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服务发展更加高效,基本形成市场秩序有标可循、公共利益有标可保、创新驱动有标引领、转型升级有标支撑的新局面。“湖北标准”的区域影响力、竞争力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升,成为质量强省的重要支撑。

  为实现这个新目标,我们在未来五年,将围绕五项新任务着重发力:

  一是健全体系,增强标准有效供给。一方面整合精简优化地方标准。对现有的强制性地方标准开展清理整合精简,对不再适用的予以废止,对老化滞后的及时修订,对不宜强制的转化为推荐性地方标准。研究建立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及时开展标准复审和修订工作。另一方面,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及产业化协调发展,增强企业标准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开展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落实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支持第三方机构对企业公开的标准开展比对和评价,强化社会监督。同时,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在市场化程度高、创新活跃、产品类别较多的领域率先制定实施推广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供市场自愿选用。

  二是围绕中心,打造湖北标准新优势。一方面增强优势产业标准化话语权。用先进标准推动“湖北制造”产业升级,支持冶金、石油化工、水泥建材等四个优势传统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医药、循环经济等六个支柱产业,以及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北斗等十个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主导和参与国家、国际标准研制。另一方面,提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建立健全教育、就业、卫生、文化服务、政务服务、社区管理等领域地方标准体系和标准的研制与实施,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水平。同时,强化生态文明标准化工作。以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为着力点,推进森林、江河湖泊、土地、能源、矿产资源保护等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能效能耗、碳排放、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标准研制,着力突出标准化对“两型社会”建设的支撑作用。

  三是创新机制,激发标准化发展新活力。一方面,创新标准化协同发展机制。依托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国光谷),打造标准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融合的标准创制和标准化交流平台。建立政府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优势龙头企业及消费者组织共同参与的标准化协调机制和标准、检测和认证一体化推进机制,组建标准、检测和认证一体化的服务聚集区,更好服务质量强省战略。另一方面,探索区域标准化合作机制。以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切入点,加强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协调发展标准体系研究。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部六省标准化协同机制,推动标准互认、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四是扩大开放,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一方面,发挥标准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湖北标准”走出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美、日韩等主要贸易伙伴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搭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桥梁。另一方面,加强对国际标准和主要贸易国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的研究,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维护我省经济安全和产业利益。

  五是强化监督,确保标准有效实施。一方面,强化标准的实施监督。建立由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协调,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的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强化强制性标准的执法检查,保证强制性标准有效执行。加强标准化社会教育,调动社会公众积极性,共同推动标准实施。另一方面,推进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发挥标准化试点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建立科学、可复制、可操作的标准有效实施模式,带动产业整体提升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  编辑:陈頔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