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禺故里,戏剧之都”。9月下旬,第二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将在湖北潜江举行。这是继2015年11月上旬首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在该市成功举行后,中国剧本创作界和湖北、潜江又一文化盛会。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曾批示:“潜江市的探索,应予支持。怎样把精英剧本创作与草根剧本创作搞得活起来,这是交易之源。”
深秋,充满收获的喜悦。而潜江,即将再次迎来全国剧本创作交易的“丰收”盛会——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
破荒——
在许多剧作家的抽屉里,完成的作品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推介,“胎死腹中”。而另一面,一些院团却在为缺少好剧本发愁。
中国剧协《剧本》杂志社原主编黎继德将国内剧本创作交易的现状形容为“剧本荒”:“一是编剧人才大量流失,青黄不接,后继乏人;二是剧本创作急剧滑坡,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三是剧本推介不畅,没有渠道,缺少平台,供需‘失联’。”
据统计,1982年,全国戏曲剧种374个,到2013年该数据为286个,降幅23。5%;文艺院团改革之前全国约5000余个文艺院团,2013年全国文艺院团数降至2000个左右,降幅一半以上;全国目前在职剧作家约300余人,剧本创作无法满足院团需求。
如何破荒?建立全国性的剧本交易平台迫在眉睫。而潜江,当仁不让。
底气——
潜江有底气当仁不让。建立剧本创作交易平台,潜江的条件得天独厚。
作为“曹禺故里”,潜江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群众基础。近年来,该市一直致力于打造曹禺文化品牌,曹禺公园、曹禺纪念馆、梅苑、曹禺祖居、世博湖北馆复建馆、曹禺大剧院等不断丰富着曹禺文化产业园内容。中国文联、湖北省政府先后主办了三届曹禺文化周,中国剧协在这里举办了三届曹禺剧本奖的评奖颁奖,并授予“中国剧协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和“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两块金字招牌。潜江与中国文联、中国影协、中国视协、中国剧协、北京人艺等合作愈加紧密……
“与省内其他地市州相比,潜江的优势非常明显。”潜江市文化局戏工室主任杨代林如是说。
谋定——
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落户潜江,与潜江的积极争取和领导支持密不可分。
该市领导前后多次赴北京、武汉等地同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湖北省文联等单位接洽,筹划建立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中心事宜。中国文联明确批示,同意作为交易会的指导单位,中国剧协、中国影协和中国视协作为支持单位。市委宣传部《关于在潜江举办全国剧本创作研讨暨推介交易会的请示》得到省委宣传部批复同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伟年批示:“潜江市的探索,应予支持。怎样把精英剧本创作与草根剧本创作搞得活起来,这是交易之源。”
据了解,首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于2015年11月上旬在潜江举办。交易会由中国文联和湖北省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省文联、省演艺集团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视协给予支持。全国知名剧作家、剧评家、优秀剧本作者,全国知名艺术院团、影视剧制作公司负责人近300人参加交易会。交易会期间,还举行电视编剧创作基地和电影文学创作基地挂牌、剧本创作座谈培训、文艺演出等活动。
为推进剧本交易,潜江成立了剧本交易中心,去年9月短短一个月时间,中心在全国范围征集大型舞台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电视剧剧本三大类剧本286部,并邀请全国27位知名专家学者、剧作家担任评委会成员。最终评选出12部优秀奖剧本,20部提名奖剧本,交易会现场进行颁奖和签约。
发力——
潜江举办的首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在全国业内引起了巨大反响,为全国普遍存在的“剧本荒”输送了一批好剧本。59个签约剧本中,截至目前已经开拍、上演(映)15部,开机拍摄3部,进入立项或筹拍22部。
好风凭借力。今年2至8月,潜江圆满完成了第二届“曹禺杯”全国优秀剧本征集和评选活动;5月份举办了全国优秀剧本征集和评选活动;7月份举办了第一期全国电影剧本培训班;9月份在北京成功举办“潜江之夜——第七届中国影协杯优秀电影剧作评选表彰典礼”。这些活动促进了剧本创作生产与交流培训,助推了潜江打造全国剧本创作、交流、展演、交易四大中心,提升了潜江对外形象和影响力。今年共征集剧本820部,同比增长183%,总数字3200万字,同比增长227%。
第二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期间,将举行“曹禺杯”特别贡献奖、优秀剧本表彰,曹禺学术优秀论文表彰,“中国剧本扶持中心”挂牌成立,《日出》发表80周年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签约电影《浮沉》开机仪式、电影《春分有雨》潜江公映,话剧《台北新娘》演出,剧本创作与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剧本推介及签约等活动。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全国剧本创作交易会,为剧本创作交易提供了广阔平台,更让“戏剧之都”潜江成为全国优秀剧本的培训、创作、研讨、交易大本营。(刘望舒 张玲)
(作者: 编辑:龚宇轩)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