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新闻中心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探寻潜江文化现象密码
发布时间:2016-09-22 20:19:45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8日,中国潜江(曹禺故里)剧本创作研讨暨推介交易会在我市拉开序幕。

  这是继曹禺文化周之后,我市举办的又一国家级文化盛事。

  月月有文化活动,村村有文艺队伍,精品文化与群众文化“双花”怒放……一座小城,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对此,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梁伟年作出重要批示:“潜江现象”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要通过实实在在的干,把繁荣文化、满足群众精神生活的事,持续不断地落到实处,使县域充满文化生机与活力。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自强

  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湖北艺术节闭幕式主题文艺晚会上,我市群文艺术团表演的舞蹈《花鼓戏迷》精彩亮相。

  继去年《龙虾情韵》摘取全省首届广场舞比赛桂冠后,《花鼓戏迷》又捧回省第二届群众广场舞展演乡镇老年组一等奖。市委书记张桂华欣闻喜讯后,多次在全市大会上给予了赞赏。

  群众广场舞红红火火,源于我市持久的浓厚文化氛围——6月,龙虾节火爆开场,文化大家、摄影名家、明星大腕云集潜江。1至6月,唱响潜江;7月舞动潜江;9月下旬,欢乐潜江,举办农民文化艺术节;还有每年一次的龙虾节、4年一届的曹禺文化周……

  “一年365天,几乎天天有文化活动;300多个村和居委会,个个都有文艺队伍、活动场地和拿手项目。”市文体旅新局局长徐中兵自豪地说。

  “行走潜江,满城都是文化的味道。”人民网记者李如胜感慨道。

  “潜江一直是个‘戏窝子’,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故乡,花鼓戏、皮影戏、鼓歌、舞龙舞狮等深受老百姓欢迎。办老百姓喜欢的文化,办出文化精品、地域特色,这是很早前潜江就已经有的文化自觉。”市文化工作者对此底蕴十足。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曹禺文化、楚文化、龙虾文化、生态水利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精心打造“演潜江、唱潜江、写潜江、画潜江、摄潜江”五大精品文化品牌和“唱响潜江、舞动潜江、戏迷潜江、欢乐潜江、魅力潜江”五大群众文化品牌,在建设文化名市中不断迈出坚定步伐。

  如今,水乡小城正从文化自觉昂首迈向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而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投入。

  据了解,我市每年拿出600万元,用于精品文艺创作、曹禺文化品牌打造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十二五”期间,潜江用于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文化产业扶植和文化体制配套改革的投入突破20亿元。

  文化花开。我市先后荣膺“全国文化先进市”“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中华诗词之市”“中国民间文化(荆州花鼓戏)艺术之乡”等多项殊荣。

  办老百姓喜爱的文化

  急雨般的鼓点,敲动竹根滩镇的黄昏。竹根滩文化站前,杨林洲村夕阳红威风锣鼓队正在激情演出,吸引了不少群众观看。

  “我们文化站每个月都会举办文化活动,如送皮影下乡、象棋比赛、科普征文、广场舞比赛等,哪怕很忙,却充满干劲!”竹根滩镇文化站站长邵乐钧介绍。

  这样的文化景象,在城镇村居遍地开花。9个专业文化协会,50多个文体协会,点歌台、花鼓戏班等200多个民间文艺团体活跃水乡。

  “群众喜欢什么样的文化,我们就办什么样的文化,真正做到文化惠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春平说。

  “‘唱响潜江’,参加的主要是青年人;‘舞动潜江’大部分是中老年;‘欢乐潜江’就主要针对农民朋友……”市广电局局长胡定平介绍,这些活动发挥电视优势,在接地气、本土化、大众化上找准支点,群众参与火爆。

  著名诗人魏理科感言,潜江作为一个人口只有一百万人的县级市,常年写诗的人达百人之多,写出了“平原诗歌群”,这让别的地方的诗人非常羡慕。

  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李锡军告诉记者:“在全省地市州中,潜江每年举办的摄影活动次数最多。天、潜、沔三地,全部的五个国家级摄影会员都在潜江。”

  “找准群众兴奋点,广泛调动群众参与热情,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群众文化,让群众文化与精品文化‘双花齐放’,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潜江文化现象’。”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洪思说。

  “文化+”的雪球效应

  油焖大虾、蒜蓉虾、蒸虾、香辣虾……品类繁多的龙虾烹饪,让来潜游客赞叹——潜江不愧是“中国小龙虾之乡”。

  小龙虾成为一张靓丽名片,与龙虾节的成功举办密不可分。其中,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也让潜江文化舞台变得更宽广,更精彩。

  今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湖北潜江龙虾节,贵州茅台集团全家福酒业出资近600万元,邀请当红明星出席开幕式,引爆全场,将企业赞助节会的效果推上了新的高峰。

  “过去‘办文化’,节会由政府‘一手包办’;现在政府‘管文化’,放手将节会交给市场。”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剑雄说。

  依托成熟的文化品牌,让更多赞助企业尝到甜头。如今,无论是曹禺文化周、龙虾节等大型节会,还是“唱响潜江”“戏迷潜江”等地方性赛事,市场力量的深度参与已成惯例。

  令人欣喜的是,现在企业纷纷主动找上门来,申请赞助各类文化活动。去年龙虾节和曹禺文化周刚结束,润基建材城又主动要求“加时赛”,全额出资数十万元冠名赞助举办第二届“广场舞大赛”。目前,争先恐后申办2016年第七届龙虾节的企业达6、7家之多。

  “文化+”的雪球效应,在经济之外更多释放。

  在浩口镇综合文化站的图书馆,记者看到,两排整齐的书桌上摆着一个纸盒,盒内放有3、4副老花眼镜。像这样人性化的细节非常动人。在大繁荣的“潜江文化现象”背后,是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而这种提升更多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受浓郁文化的浸润,潜江人的生活方式、精气神也在改变。“过去人们农闲时只能打牌喝酒,有些地方赌博盛行,现在忙文化,吹拉弹唱、阅读书籍、锻炼身体,变化可是大。”老新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吴厚军说。

  风物长宜放眼量。潜江文化力量正在盛装怒放!

(作者:  编辑:龚宇轩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