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头条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省农垦局派驻专家到莫桑比克教黑人兄弟种粮种菜
发布时间:2016-03-16 16:46:30来源:楚天都市报进入电子报

  非洲国家莫桑比克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种植条件,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为了帮助当地人民解决吃饭问题,2011年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在当地建成,这是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个农业示范中心。4年来,湖北农垦局派驻专家在此与当地进行技术合作,目前已进入自主经营期。

湖北专家手把手教莫桑比克农民种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月3日晚9时是约定的采访时间。6小时的时差,电话那头的莫桑比克正艳阳高照。

  52岁的田泽勤很忙。

  一天的工作从早上7点就开始了。南回归线从莫桑比克穿过,位于南部的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属于副热带,气候炎热日照充足,早上5点天就亮了。上班期间经常忙得脚不沾地,中午有3个小时休息时间,晚上5点半下班后他还要去抽水。

  田泽勤是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主任。去年5月,省农垦局发英雄帖,招募专家前往莫桑比克工作,他被选中并签下一年合同。他也是我省大沙湖农场的农业局局长,1983年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专业是作物栽培。

  责任在肩。示范中心占地52公顷,农业用地就有49公顷,担负着为莫桑比克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任。

  一大早,田泽勤安排了人去播种白菜、南瓜和冬瓜,还要安排到菜地里锄草,为水稻施肥并赶鸟,以及摘辣椒等等,在当地雇佣的30余名黑人工人立刻忙碌开来。“事情太多了。”6名湖北农垦专家要在旁指导,田泽勤还要忙一些与官方的联络事宜。

  在已经分厢开沟的地里,戴着草帽的顿新洪手里握着豆角种子,给工人做示范:每厢播两行,株距30厘米。当地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尽管语言不通,工人们还是有模有样地学着,靠简单的手势和单词沟通。

  4年来,省农垦局已陆续派出近30人前往莫桑比克。手把手地教导之下,工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种植技术。乔治告诉田泽勤,他以前没种过庄稼,现在不仅会种水稻、玉米,还会种球白菜。40多岁的桑多在这里工作了6年,基本上会种所有的蔬菜,还晋升成了工人们的小领导。

  洪山菜薹水土不服

  把国内的粮食、蔬菜种子带到莫桑比克试种并推广,是湖北农垦专家们一直在做的事。

  莫桑比克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过去基本是挖个洞,撒上种,然后就靠天收。随着湖北专家的到来,水稻种植正在改变传统模式。“当地老百姓不会种水稻,每亩产量只有四五百斤。”中莫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实际运营者是湖北省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省农垦局的下属单位,总经理余国文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示范中心大多是未被开垦的盐碱地,莫方当初就是想看看中国人的本事。

  湖北专家们来到这片杂草丛生的盐碱地,开荒挖渠,翻洗土壤,改良酸碱度,几年来硬是改造出300亩良田。“这里气候不错,种出来的水稻产量每亩能产1100斤左右。”余国文说,从30多个水稻品种中精选出来的“丝苗”等品种,湖北农业企业正在当地大面积推广,也经过了莫农业部门审批参加当地试种。

  名声传开后,示范中心附近的农民经常来此取经,还有从各地赶来参观的师生及官员。莫桑比克两任总统,均造访过这个离首都马普托仅28公里的“宝地”。

  去年,田泽勤专门带去了洪山菜薹种子。在非洲的高温下,这个武汉特有的品种虽然很快抽薹,却水土不服。秆子长得飞快,却很少长其他茎叶。在省内,洪山菜薹是冬季种植,打霜后尤其好吃,在莫却根本没有打霜的气候条件。“老得快,口感也不如白菜薹。”

  不过,豆角、黄瓜、茄子、萝卜、球白菜、西红柿、辣椒等30多种蔬菜在当地都长得不错。“他们的苦瓜品种长出来只有纽扣大。”莫桑比克常见蔬菜的只有六七种,当地人从没见过紫茄子,一面市就被抢光。

  赶鸟抽水忙个不停

  示范中心的农业生产试验如火如荼。

  原本在江汉平原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荆花糯6号”,在莫每亩能产800多公斤玉米棒子,是当地产量的几倍,且味道更好。从国内引进的鄂杂棉26号,亩产籽棉达到400公斤,单株成桃有70个左右,产量远超当地品种。从邻国斯威士兰引进的100头种猪,现在已经繁殖到五六百头。

  而现在,田泽勤正在为鸟儿发愁。

  本月底,30多亩水稻就要收割了。稻谷的香味吸引了麻雀、火龙鸟以及野鸭等动物,“每天要十来个人去赶鸟,还要固定几个人专门赶。”当地人下班后就会离开,专家们还得抽空去赶鸟。

  每晚6点吃过晚饭后,田泽勤会和庄尚万到3公里外的河边去抽水。

  莫桑比克风大气温高,稻田渗水性强,抽一次水只能管一天。示范中心的稻田与水源之间隔着其他农户的田,共有7个口子。要想把水顺利灌溉过来,得和沿途的农户们说好,先把他们的口子堵上,否则肥水就要流了外人田。有时候忙到晚上11点,他就在夜色中漫步而归。

  这里的生活相对单调。示范中心除了湖北农垦专家,还有农业部派来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的专家,总人数也就十来人,平时都各忙各的。

  电视只能接收到央视国际频道,闲暇时大家喜欢在院子里打打乒乓球、羽毛球。示范中心有一个湖北厨师,这保证了大家的胃口。借着周日休息,大家已把周围转遍,最爱去的还是附近的中国城,尽管物价比国内要高不少。

  田泽勤庆幸这里网费便宜,令他可以每周保持与妻儿的通话。

  向自主经营转型

  按照之前的中莫协议,从2015年5月开始,示范中心3年技术合作期满后,转入7年商业运营期。这意味着,示范中心将从国家全额拨款向自主经营转型,这也是中国在非洲农业示范中心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次重要尝试。

  示范中心目前可耕种土地只有300亩,无法大面积开展种植,雇佣人员也需要资金,转型面临不少困难。幸好当地人喜爱培育出来的农作物,田泽勤他们正尝试在当地销售。

  球白菜是销量最好的蔬菜,生长期是4个月,专家们安排循环播种,保证卖完一茬,另一茬很快接上。遇上当地最重要的圣诞节,就提前4个月种上20亩保障供应。

  3月3日当天,田泽勤特意安排了8个工人摘辣椒。

  这是示范中心正在尝试的订单农业。当地一个澳大利亚老板投资的佐料企业,专门生产莫桑比克人爱吃的辣酱,需要大量辣椒。示范中心与其签下合同后,种了45亩朝天椒,成熟后对方按每公斤45梅蒂卡尔(约合人民币6元)的价格全部回收。“当时对方就预付了30万梅蒂卡尔的订金,算起来一亩地有4万梅蒂卡尔的收入。”

  目前,示范中心至少与附近40多家中国企业有长期合作,这里的米、菜、猪肉都供不应求。

  未来如何与莫方进行长期农业合作,保持可持续发展也是联丰海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直在思索的问题。余国文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考虑延伸产业链,在莫桑比克发展产业作为支撑,把产业开发和示范引领结合起来。“当地一斤麻油折合人民币要百元左右,我们可以把小磨麻油加工引过去。”还有种子生产销售等都在进行中。

  最令田泽勤觉得迫切的是人才,他们这些专家平均年龄都在50岁以上,他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这是很好的创业平台。”

(作者:  编辑:牛晋阳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