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实小学生网球基本功训练 (罗鲜荣 摄)
2012年9月,中国网球节将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京山,聚焦这块倚靠大洪山南麓的“鄂中绿宝石”。在这个夏末秋初的日子里,这一场网球嘉年华将引爆整座城市的激情,热情好客的京山人民张开双臂,欢迎来自祖国各地的运动健儿和旅客朋友。
网球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时代的活力。在这里,有网球场地108片,网协注册会员5000多人;在这里,县城区平均1800人就拥有一片网球场;在这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六七岁孩童,在网球场上挥拍竞技,构成一道道亮丽风景。
(一)
号称“贵族”运动的网球何以在一个山区县走入寻常百姓家?
说起网球与京山的结缘,这就有些偶然性和戏剧性了。
胡作炎,是京山县第一支网球队的成员。上世纪80年代,网球在国内还不普及,京山更是很少见到。胡作炎随县老龄委的同志到武汉考察,相中了“老少咸宜”的网球运动。在省体工大队的支持下,由胡作炎、揭廷椿、李连山、魏浩等爱好运动的离退休人员,组成了京山县首支老龄网球队。
没有网球场,他们就到县总工会、县农业局的篮球场练习;没有专用网栏,他们就从街上买回鱼网,然后用废旧的钢管支撑……由于当时国家和省级专业队才能使用金属球拍,网球只供运动员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他们便在武汉买了十几把木柄球拍,又向省网球队借了20多个旧球,这就是京山网球最早的“全部家当”。
一年后,县老年网球队参加全省首届老年网球赛,夺得冠军。2005年6月,胡作炎根据自己20年业余网球生涯的经历和体会,自编了一本普及网球运动的读本《我的网球生涯二十年》,全部免费赠送,为全县网球运动爱好者提供了生动的技术教材。
在胡作炎等人的带动下,一大批退下来的党政干部成为网球运动发展的先行者。原县委副书记王荣庆倡导成立京山网球协会,并将协会主席的重担一挑就是10年。70多岁退休干部付振国一家,老俩口打,女儿打,就连刚上小学的小外孙也跟着学,一家四口、三代同堂在球场上挥拍竞技,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球之家”。在湖北省第十届运动会网球赛上,付振国还夺得全省老年男子组双打冠军,老伴也摘得所在组的银牌。
最初的几名退休老人,为京山带来了网球的种子,20多年来,这颗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星星之火照亮了一张闪耀全国的网球名片。
(二)
从1987年投资10万元在县烈士公园兴建第一片网球场起,二十年来,一片片网球场地如雨后春笋,以燎原之势在京山落地生根。投资1。7亿元建设的京山县网球中心占地210亩,有连片网球场14片,达到承办国家A级网球赛事和国际区域网球赛事标准,成为湖北省网球队训练基地。
不仅仅是政府投入,一批有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小区业主甚至外来投资商积极参与,兴建网球场,这些网球场全部向社会开放。如今,京山有标准网球场108片,网球场地之多,在全国县(市区)一级甚至地市州一级都极其少见。
本世纪初,在全省乃至全国县市级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大都自然“消失”的时候,京山县却将业余网球学校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给其定下的办学目标十分明确:在兼顾其它运动项目的同时,重点普及推广网球运动项目。
以县业余网球学校为龙头,京山县中小学实施“网球进课堂”工程,各中小学体育课将网球项目列为必修课,并挑选基础扎实的学生组建网球队,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训练网络。
此外,京山还引进李娜启蒙教练等专业网球教练任教,注重发现表现优秀的好苗子、向上推荐成绩优异的好队员,使该县业余网球学校网球运动项目走在了其它运动项目的前面。到现在,该校已拥有全国注册网球学员53人,全省注册学员58人;向省专业队输送队员1人,3人进入省集训队,8人进入省网球学校。近5年,在全国、全省和各类区域性网球比赛中,京山业余网球学校共有150人次进入前八名,26人次位列三甲方阵。
(三)
网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离不开企业的赞助。在京山有这样一批企业,始终赞助、支持网球运动,推动了京山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湖北华贝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京山华贝公司是一家民营化工企业,老板王国玖是个爱打网球的人。他把网球运动作为企业文化品牌精心打造,在厂区修建5片标准网球场,成为京山闻名的“网球之厂”。该公司经常组织员工到文峰公园打网球,通过网球开展社交活动,丰富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凝聚了人心,促进了企业发展。
可以说,华贝人在京山网球发展进程中,真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1999年开始,由他们赞助承办的“华贝杯”网球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4届,每年有来自全县的数百名网球高手一决高低。这一传统赛事已经成为京山县打造“中国网球之乡”的一个品牌活动。
在华贝的带动下,“京山轻机杯”、“电力杯”等专项网球赛事,一波接一波如火如荼。还吸引了省内外重大赛事来京山举办,有中南六省市老年网球邀请赛、“网球之乡杯”首家武汉城市圈网球赛等,其中2011年承办的国际青少年网球赛,开创了县级城市举办国际赛事的先例,更是提升了京山网球运动在湖北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在京山,有这样一句话广为流传,“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请人流汗就是彼此在网球场上激战一番,此观点已得到多人的认同。在场上切磋球技,酣畅淋漓,场下则轻松闲聊,海阔天空。相约打网球,在京山已经成为社会常用的交友、沟通方式。以网球聚会,以球技会友,渐成风尚。
正是由于众多热爱网球运动领导者和实践者的提炼与推广以及政府组织和社会各界支持,才有了京山网球运动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京山会因网球之乡而闻名天下,网球之乡的名片会因京山而熠熠生辉。最后,让我们痛快的道一声:“打网球,到京山!”(马宁)
(作者: 编辑:陈伊玲)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