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诚实守信好青年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郭海燕:用我的青春换孩子明天
发布时间:2016-01-20 23:25:15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监利周老因湘鄂西"红色首府"而闻名,周老鲁桥以古容城"漩台涌月"而著称。比起这些名胜,让鲁桥村人更赞不绝口并引以自豪的却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郭海燕。是她,让面临撤并的鲁桥小学继续开学;是她,让可能失学的鲁桥孩子回到教室。同样是她,年仅32岁的郭海燕却放弃了高薪,选择了农村,在一张破烂不堪的三尺讲台上留下了十年青春。
  故事要从2004年说起。是年,郭海燕和丈夫段文涛因同在海口市一所私立学校教书而相知相识相爱。也就在那年底,两人在丈夫段文涛的老家监利县鲁桥村举行了浓重而甜蜜的婚礼,并计划春节后继续回海口上班。然而,家乡小学因教师匮乏撤并而导致村里孩子无书可读的消息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作为鲁桥人的段文涛忧心忡忡,他想让妻子和他一起留在家乡执教,但又怕委屈了异乡远嫁而来的郭海燕。因为鲁桥小学只是一个教学点,留下来意味着工作环境简陋、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还要顶着代课老师的身份、拿着不足千元的工资,很可能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但就是这样,美丽善良的郭海燕一眼便看出了丈夫的心思,并毅然决定留下来和他一起教育这里的留守学生。这个谁也没想到的举动着实让段文涛感激,更是让全村人佩服。自此,鲁桥村人逢人便说郭海燕是个难得的好姑娘。
  第二年春,鲁桥小学迎来了新的学期,同时也迎来了两位新老师,一位是段文涛,另一位就是郭海燕。正当孩子们为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而欢天喜地时,呈现在郭海燕眼前的却是"普九"时期修建的一栋旧损教学楼。在这里,没有一块完好的黑板、没有一张像样的课桌,更没有任何文体器材。面对这些,郭海燕没有退缩,她把一双双筷子、一个个纸盒捆起来或包起来当教具,把家里的电视机搬到学校改造成"班班通"设备。就这样,夫妻二人从此以代课老师的身份在鲁桥小学默默耕耘。
  "一年级18名,二年级17名,三年级10名,一共45名学生。"郭海燕每天上课都是从清点学生人数开始,这个习惯她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到现在,为的是不让一个学生在她的课堂上流失。由于郭海燕的认真和敬业,全村没有一个适龄儿童辍学,她所执教的鲁桥小学也成了全镇在读学生人数最多、教学质量最好的教学点。
  鲁桥小学每年在读学生不足50名,而教师也只有郭海燕和丈夫两个人。两人带三个年级,每人每天八节课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上课时,面对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他们总是在黑板上不停挥洒汗水。下课时,当孩子尽情玩耍时,他们总是在门窗简陋、桌椅老化的办公室里或埋头备课、或批改作业、或研究教学。孩子考试成绩如何、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是郭海燕和丈夫最关心的,他们常说作为老师最大的成就和作为就是让学生知道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在鲁桥小学,每个孩子每次成绩都在郭海燕和丈夫的工作日志里记录在册,他们对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悉心指导,有时为某一章节专门补课,有时为某一学生单独辅导。
  郭海燕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一直铭刻在心中。除了从未懈怠的传授知识,她还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鲁桥小学的孩子多是留守儿童,但有我们在就不能让他们缺少父爱母爱,更不能在德行上出问题。"郭海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留守学生胡振宇因为缺少关心关爱,曾一度找同学收取"保护费"。郭海燕和段文涛听说此事后便和他谈心,而且格外关注他,除了每天关心询问、辅导作业,有时还带他到家里吃饭,帮助他与远在他乡的父母联系,渐渐改变了他的不良行为。像这样的事,在郭海燕和段文涛的生活里实在太多太多。时间一长,孩子们习惯亲切的称他们为"小爸、小妈"。
  寒来暑往,郭海燕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孩子间穿梭、在讲台边上下。一晃十年过去了,从22岁到32岁,她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留守孩子。有人曾问她是否后悔,她这样回答:"这个世上钱多钱少没有标准,人活一辈子幸不幸福自己知道,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值得。虽然没有催人泪下的事迹,也没有震撼人心的举动,但我的青春换来了鲁桥孩子灿烂的明天。"的确,鲁桥村一批有一批活泼可爱、成绩优异的学生在郭海燕和丈夫的手上被送走,而他们却留在了农村一线、定格在三尺讲台,继续着这个平淡而伟大的故事。

(作者:  编辑:王冬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