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各市州经验作法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创信用体系试验区 谱农村经济发展曲
发布时间:2016-01-19 16:50:53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全县辖4乡6镇,42个社区,369个村,3601个组,全县人口51.4万人,农户12万户。2013年10月,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批准建始等3个县市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从此,建始县委县政府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当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名片项目"列入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组建一套班子、搭建两个平台、创建三种机制,普及金融知识,培育诚信文化,社会信用意识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呈现出经济金融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建一套班子,形成以政府领导、人行主导、部门配合、多方联动的创建工作局面。县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在人民银行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政府按年度拨付专款20万元用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经费。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党政领导积极支持并亲自部署,人民银行建始县支行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组织领导与工作推进机制。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建始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依托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小微企业等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建立适合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同时对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出台了督查考核制度、政策措施及保障机制,形成了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主动配合,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局面。领导小组采取督办检查和非现场汇报的形式,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改进工作思路。通过信用及相关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意识,改善信用环境。以征信服务为切入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金融稳健的局面。
  (二)搭建两个平台,开展金融宣传教育,培育诚信文化,实施信用评价。
  一是搭建宣传教育平台。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建始县农村金融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教育对象和主要内容,依托全县438个村级金融惠农服务联系点,开展金融信用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在全县10个乡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设立农村征信知识宣传站,并联合团县委在大学生村官和乡村能人中间聘请德才兼备的金融教育青年志愿者,把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村支两委干部等六种人作为重点培植对象,开展诚信意识和金融知识教育,在全县建立农村青年培植档案1560户,实行动态管理,年终从中择优选择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并由团县委和县人行联合行文表彰。2014年初,人民银行建始县支行联合县教育局,在全县农村中小学开展金融常识和诚信文化教育,共同打造农村"信用希望工程"。以各乡镇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在校学生为主要对象,规定每月利用一次班团活动,开设诚信文化教育课,讲授金融基本常识、诚信的含义和内容、诚信做人的基本准则为教学内容,教师要有培训,有备课笔记。人民银行金惠工程志愿者先后在全县12所农村中学开展了教师培训和专题讲座,简要讲述了金融的基本概念、诚实守信的意义、经济和金融的关系、现阶段金融服务的品种以及获得金融服务的方法。
  二是搭建信用信息平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建始县把采集信用信息,建立信息平台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做到组织机构、经费保障、考核机制"三到位",依托行政村组、农村经济管理局、经信局、农业局、畜牧局已建立的农户网格化信息平台,农民协会及专业合作社信息平台,小企业信息平台,种植及养殖大户信息平台等全面采集信用信息。截止2014年6月,建始县共采集农户信息12万户、小微企业信息154户,采集面达到100%,采集新型农村经济主体信息2061户,其中专业合作社545户、种养大户2056户,信息采集面超过95%。在信用信息采集过程中,注重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设计涵盖农户基本信息、生产经营、主要收入来源、住房结构等信息的农户信用信息指标,充分考虑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和现有设施的情况,建立农户电子信用档案。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特点,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的电子信用档案。在此基础上,将利用建始县作为全国100个电子政务试点县的平台优势,正在筹建设立"农村综合信用信息网络平台",在电子化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将纳税信息、法院判决执行信息、环保信息等纳入基础数据库,依托其所提供的征信服务,为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确识别借款人身份、判断借款人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供科学、便捷、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投放效率,缓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三)建立三种机制,实施工作考核和信用评价,正向激励并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工作考核机制。把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纳入对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一并考核。同时,县政府把诚实守信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并将其作为考察乡村干部任免的必要条件。
  二是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以农户和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为基础,开展农户信用评价工作。按年度评定信用乡镇、信用村(社区)、信用农户、农村信用示范青年。指导金融机构开发新的农户信用评价模型,建立、完善农户信用评价方法体系,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和评价结果信息反馈,不断提高农户和企业信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逐步形成"农户(企业)+征信+信贷"的业务模式,将信用评价结果与贷款审核、管理相结合,促进金融机构建立健全信贷业务及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三是建立激励和惩戒机制。政府增加对诚信企业和农户的政策扶持,财政经费向信用乡镇倾斜。金融机构从审批条件和利率浮动上加大对信用等级高的农户、农村新经济主体及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鼓励和扶持诚实守信者,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行骗诈骗、妨害公共安全、蛊惑民众、散布谣言等失信行为,建立完善信用信息公示、警示制度,依法披露失信者"黑名单",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二、初步成效
  (一)城乡共建共赢的局面初步形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的开展,使全县上下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各部门和广大城乡居民对"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解和认识,工作推进的速度和效率明显改观,各级各部门认识、配合及履职三到位;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及定点服务等教育宣传服务活动全面开展;信息采集、信用评级及失信惩戒已为逐步为全县城乡居民认同和遵守。
  (二) 有力促进了金融服务三农工作。在农村金融服务上,推动农村金融全覆盖,开展支付服务扫盲、征信知识宣传和反假币宣传工作,全县438个村、社区建立"村级金融惠农服务点"。在信贷投入上,创新和做实了"助保贷"、"扶贫贷"、"信用积分优惠利率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扶持合作新模式、农村小微金融组织互助贷款、村组担保组织贷款等多种涉农信贷新产品和信贷新模式,有效增加对农村投入。至2014年7月,涉农贷款31.3亿元,满足率达到72%,提高11个百分点。
  (二)农村信用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信用观念明显改观,社会信用意识明显增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诚实守信成为社会风尚,治安案件、经济纠纷明显减少,乡风民风明显好转。信用建设稳步推进,全县信用乡镇已达到90%,信用村达到85%,建档信用农户9.69万户。农村金融运行稳健。2014年6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38.63亿元,较年初增长11%,增长主要为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不良贷款率0.57%,为全州最低;收贷、收息率达到98%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乡镇贷款达到100%;全县逃废债现象基本杜绝;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均达到95%以上;全县无一起非法集资事件,民间高利贷行为控制有效。

(作者:  编辑:张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