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行业试点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崇阳县:围绕"八个一" 创建"试验区"
发布时间:2016-01-13 09:40:04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201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湖北省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进行推进,在全省确立了崇阳县等3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崇阳县以此为契机,按照"高标准、全覆盖、强基础、重应用"的思路,坚持"需求导向、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采集(更新)--管理--应用(服务)"的工作主线,在"八个一"上先行先试,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逐步摸索出一套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法。
  一、主要做法
  (一)制定一个办法,在工作机制上先行先试。制定了《崇阳县农村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以文件的形式印发各成员单位,规范全县农村信用信息采集、保障全县农村信用信息共享使用、促进全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有序和深化发展。同时专门成立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形成了政府主导、人行主办、银行推动、职能部门配合、信用主体主创的"五位一体"长效工作机制。
  (二)搭建一个平台,在信息电子化上先行先试。崇阳县开发了"崇阳县金融服务网","崇阳县金融服务网"由武汉楚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程序开发、网上维护,服务器由深圳linkcloud公司托管,依托崇阳县金融服务网,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统一的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是科学编制信用信息基本要素。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数据、文字与代码兼容,科学制定了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信用信息采集表(2015版),其中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表分5大类54项、农业龙头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表8大类99项、农民专业合作社5大类51项、家庭农场9大类112项、专业大户5大类66项。根据信用信息采集表的要求,按照其权重大小,从类别、指标名称、分值、指标构成和评分依据分别制定了统一的、可操作性的信用评分指标体系,实现系统自动评级。二是分片包干信用信息采集(归集)任务。崇阳县采取金融机构包乡镇、专班人员包村组的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农村信用信息采集(归集)任务。2015年,在总结和推广2014年青山镇、白霓镇、石城镇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组织开展全县12个乡镇的信用信息采集工作,逐步摸索出以农业产业链为重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为突破口的覆盖全县农户的信用信息库。
  (三)主抓一项创新,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上先行先试。根据省农业厅下发的《关于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行制度的意见》文件精神,建立了崇阳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主办行"制度,由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信社四家涉农金融机构,分别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四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对口开展信息采集和金融服务,保证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四)完善一揽子政策,在扶持"三农"上先行先试。一是搭建政府增信平台。崇阳县政府与县建行签订助保金贷款业务合作协议,出资11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铺底资金,县建行以1:10的比例放贷;注资2000万元与民生银行咸宁支行联合推出咸宁市首支政府引导型小微企业互助基金,民生银行将该基金放大5倍,组建成1亿元的信贷资金池;创新推出"助农扶贫贷",为四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贫困农户提供贷款支持,注资600万元设立担保基金,县邮政储蓄银行按担保金1:5的比例发放助农贷款,扶贫办均按一定比例给予贴息。二是深化银保合作,拓展融资担保能力。积极开展担保公司信用评级,金信担保公司担保基金扩大到1.5亿元,促成7家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担保贷款比例扩大到1:10。三是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督促落实《崇阳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效果综合评价暂行办法》、《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奖励办法》,对金融支持涉农小微企业发展和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成绩突出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
  (五)树立一批示范,在信用细胞培植上先行先试。积极开展"信用户、村、乡(镇)"、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信用示范企业和示范合作社的创建活动,建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及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制定并出台《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试行方法》,推行"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培训"的工作模式,落实金融扶持民生工程;引导金融机构加大A级企业培植工作力度,开展信用示范企业评选活动。
  (六)开展一系列宣传,在创新征信教育形式上先行先试。一是创新推出"基层团组织+反假工作站+大学生村官"的金融知识宣传模式,建立点面结合、固定流动互补的金融知识宣传网络,使农村信用体系创建工作家喻户晓。二是创新征信宣传形式。利用《征信管理条例》出台契机,在县天城工业园举办了"湖北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推进会"暨"征信在我身边"图文展,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创建宣传合力。在成功举办了县、乡两级干部金融知识培训班后,举办了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大型特色宣传活动,以营造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创建的浓厚氛围。
  (七)完善一个体系,在改进金融服务上先行先试。一是积极推进县域金融改革。通过采取资产注入、土地置换不良贷款等行政手段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市场化手段并用的方式,调动多方面资源积极化解农信社历史包袱,农村信用联社成功改制农商行,服务三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积极引进民生银行、武农商行、楚农商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二是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扎实开展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行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水域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新型的农村产权抵押信贷产品,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农商行放贷、扶贫办贴息、农业局资助、农民互动的"6+1"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三是推进政银企对接活动。每年组织辖内金融机构开展政银企对接"早春行"活动。
  (八)着力一项考评,在考核评价上先行先试。建立完善农村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方法体系,不断提高信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对采集的涉农主体信用信息各项指标按照不同的权重,分别赋予不同分值,采用自动评分的方式,根据农村经济特点和评价结果信息反馈,分为A、B、C、D四个信用等级,金融机构参照涉农主体信用评分情况,综合评出其放贷额度,充分发挥信用评级结果的综合效应,强化对信用创建工作主体的全面评估和正向激励的绩效考核。对评定的信用主体,严格落实各项优惠信贷政策,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取得成效
  (一)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通过普及信用知识,建立"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诚信宣传机制,有效提升了涉农主体信用意识和创建意识,我县连续9年被省政府评为"湖北省金融信用县";创建信用乡镇12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创建信用社区11个,占社区总数的100%;信用村149个,占全部行政村的比重为80.11%;培植A级以上信用企业117户,占贷款企业总数的90%;企业逃废债零发生、零积案、零余额,有6户规模企业被评为"信用示范单位";评定"信用农户"7.5万户,占总农户的83%。
  (二)实现了农村基础性金融服务全覆盖。目前共采集并建档农户信用信息7125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323户,信息征集的有效覆盖率达95%,并全部导入崇阳金融服务网。全县农村金融网点达到46个,乡镇覆盖面达100%,安装POS机1188部,转账电话805部,ATM机127台,设立反假货币工作站54个。建立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597个,示范点22个。2015年评为咸宁市"十佳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站"2个,"百优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站"19个。
  (三)激发了农村金融活力。加强信用信息成果转化,有效服务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和风险防范。要求金融机构在发放涉农主体贷款前,登录农村信用信息平台,查询涉农主体信用等级,将其作为授信放贷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大力推广"信贷+征信"业务模式,进一步扩大对信用主体的信贷投放,加强在金融扶贫领域上的成果运用,截至9月末,全县涉农贷款34.7 亿元,占贷款总额 67.6%,同比增加5.7 亿元,增幅达 19.8%。目前已累放助保贷、小微产业基金贷2亿元,服务小微企业成效明显;为68户贷款对象发放助农扶贫贷828万元;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7282万元;与城万村绿田蔬菜合作社签订支农贷款意向协议300万元,已发放贴息贷款200余万元,支持菜农搭建钢架蔬菜大棚210个;农商行高枧支行创新信贷产品"金凤凰",向32名"高枧脚手架"农民创业人员发放贷款1224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四)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目前崇阳县已形成了沿106国道的雷竹、优质粮食产业带;以金沙、雨山为重点的菜牛、山羊产业带;以石城为重点的优质水产养殖带;以青山为重点的反季节蔬菜产业带;以沙坪为重点的精品水果产业带;以金塘乡为重点的百合、野桂花蜜等七大产业带。通过板块示范,受益农户2.7万户。

(作者:  编辑:张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