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专题 > 行业区域规划
交通违章权威查询
湖北省民政工作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
发布时间:2016-01-07 16:39:48来源:荆楚网进入电子报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民政工作是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在湖北已经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民政工作信用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根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4年-2020年。
  一、编制背景
  (一)发展现状
  民政连民生,民生系民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政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为民政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湖北民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民政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在此过程中,民政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和抓紧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征信系统的号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1、增强了诚信意识
  通过对"民政人"进行"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等内容的诚信文化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白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通过讲解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的诚信案例,让民众干部明白"民政既是善政,也是廉政"的道理,以及民政干部的诚信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基本生存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实践证明,该活动让民政干部的诚信意识大大增强。
  2、营造了良好氛围
  民政部门对系统内部工作人员进行了广泛地诚信宣传教育,要求大家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要求生活中以诚待人、工作中诚信为民,鼓励人人争当诚信"民政人"、人人为建设"诚信民政"贡献力量、人人"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这项活动为推进湖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3、创建了诚信机关
  活动中,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政务诚信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打造诚信机关。一是倡导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并逐步畅通民政服务对象反映需求的渠道,尽最大努力满足合理诉求。二是坚持规范服务。不仅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而且要求在工作中做到文明、公平、公正。三是通过表彰诚信和查处失信等措施,预防和减少民政工作中的失信行为。
  4、提高了部门公信力
  按照"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的要求,指导各部门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将职责范围、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公示上墙,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将重大活动、财务状况、惠民政策等信息向社会披露,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鼓励推行服务承诺制,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以真诚服务取信于民。这些措施有助于群众尤其是民政服务对象了解民政部门的职能、工作进展、服务成效,有力增强了民政系统的社会公信力。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省民政部门在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1、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支持不足。我国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只有2002年国家出台的《征信管理条例(草案)》和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前者对"谁来征信"和"如何征信"做了规定,后者对个人信息的采集、保存及使用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了授权查询、限定用途、保障安全、查询记录、违规处罚等措施,这标志着我国个人信用征信行业走上了法律正轨。然而,直到今天,湖北省还没有出台规范个人信用征信市场及行为的配套法律法规,可以说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规处于空白,这导致湖北民政工作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支撑不足。
  2、部分民政干部的信用意识淡薄。民政部门是代表政府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部门,其工作性质是社会工作,本质是促进社会稳定,目标是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民政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信用意识如何,不仅会影响工作质量,而且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然而,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少数民政干部利用手中的职权为他人尤其是亲戚朋友谋利的现象。正因为这样,才出现没有受灾的人领取救济金,而受灾严重者却得不到救济;生活贫困的三番五次申请不到"低保",而生活比较富足的却常年吃着"低保"等诸如此类的社会不公现象。
  3、有些民政工作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和让信息公开是每个政府部门提高公信力的前提,然而,当前民政工作中尤其是慈善事业领域不可否认地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导致严重的信任危机。由于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拨付、使用等各环节的信息公开程度不够,捐赠人对接受捐款的情况、资金的流向和资金使用的效果不得而知,所以捐赠人感受不到"捐"有所值,也看不到自己的爱心效应,难免对慈善事业产生怀疑。
  4、基层民政部门的失信现象较多。近年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扶贫济困、安居工程、优抚维稳等工作的任务重、要求高,基层民政部门的工作量猛增,而基层民政的组织建设滞后,特别是工作人员的配备与工作量的比例失衡,结果导致数据收集失准、行政执行走样、管理形式粗放、惠民政策落实不到位;同时,由于部分民政干部的自律性不强,对工作把关不严,导致"骗保"行为得逞,致使"漏保"、"人情保"、"关系保"、"违规保"等现象的出现,这极大地影响了民政部门的信用水平。
  (三)形势要求
  1、构建民政工作社会信用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自党的十六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形成新的社会信用制度"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众多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并确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整个全面深化改革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民政工作也要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新,深入推进民政领域改革,推动民政事业转型发展。由于社会信用是民政领域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所以,重视和加快民政工作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提升民政领域的信用水平,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2、构建民政工作社会信用体系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信用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品质,是一个社会维持秩序的重要保障,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讲究信用的传统美德,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也曾说过:"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可见,在传统文化中信用被定位为"立国之本"、"立身之本"。然而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信用危机,人们不知道什么人还可以信,不知道什么东西还可以放心吃,就连老人摔到也无人敢扶,这种社会现实与我国传统文化背道而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诚信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如果人们不讲信用、社会不重视信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会落空,因此,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先进文化引领现代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不可少的。民政工作, 这个产生于古代中国,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雕琢和规范的传统,当然也需要在批判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通过信用体系建设赋予时代内容, 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基础。

(作者:  编辑:张鹏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湖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

-->
  • 湖北焦点
  • 国内要闻
  • 娱乐推荐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