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最新成果

【2020.04】网络新闻评论写作的思维转换与优化策略

发布时间:2020-04-25 11:22:00 来源: 荆楚网
  此文刊发在《新闻前哨》2020年第4期
 
  [摘要]网络新闻评论已成为主流媒体新的竞争力,也是主流媒体引导舆论导向的重要体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新闻评论的呈现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对网络新闻评论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评论写作去程式化、套路化是大势所趋。 鲜活的观点、接地气的表达、文字关照现实有温度,不仅是主流媒体转型需要,也是传播规律的内在要求,更是作者自我提升的努力方向。 当前传播语境下,作者需要继续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写作习惯,提升修订水准,变单一观点输出为双向互动,从而取得长足进步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网络新闻评论 思维转换 方法技巧
 
  网络新闻评论可以解释公众疑惑、凝聚社会共识,是主流媒体增强影响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新闻评论的基本功能 是对新闻的认识,是作者基于新闻事件或背后的社会现象 生成的价值判断以及深层次的思考,并通过一定的载体外化表达。独到的观点是新闻评论的核心价值。这是理解网络 新闻评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前提。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新闻评论是基于网络媒体生成,并通过互联网媒介传播,发挥社会 效能。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网络新闻评论的形式也更加多元,因此对于网络新闻评论的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网络新闻评论写作存在的问题

  1、存在程式化、套路化写作的现象
 
  网络新闻评论写作不同于其他新闻体裁,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在呈现形式上也更加灵活。因此,对于网络新闻评论创作者而言,有更自由地发挥空间,但在人人都可以发表“说说”的互联网环境下,想要观点获得更多人认同,必然需要下一番苦功,因此,网络评论写作对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新闻评论核心在于表达观点,注重内容的内在逻辑,要求语言清新接地气。细心的读者、网络新闻评论作者会发现,现在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情况,不少网络新闻评论作品弱化了内在的逻辑性,追求段落之间形式上的排比。写作时本末倒置,先将每个段落开头排比句写好,再来填写内容。这种刻意形成的工整,不但没有美感,一些强行用词拗口难懂。比起形式规整,优质的内容才是第一位的。 此外,写作风格程式化现象严重,开头、结尾,中间“三 段论”。并不是说这种形式不能采用,不能出好作品,而是网络新闻评论形式多样, 我们表达观点的方式也是可以多样化的。不分选题照搬一种模式, 且不说观点呈现上千篇一律,对作者的成长也是极为不利,固化了思维,也会让作者与读者距离越来越远。
 
  2、表达干涩难懂,与读者的需求脱节
 
  网络新闻评论往往是作者基于热点新闻事件发表的观点和看法,既然评述的对象是热点新闻,本身就具备了较好的读者基础、传播基础。因此,作者在表达观点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本身作者表达观点的初衷是希望获得更多人的认同,如果人为对观点的表达设置理解障碍,是违背传播规律的。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对于热点新闻,他们更希望有作者能讲出自己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的看法,就是有独立思考和价值的观点。如果连文字本身都让人无法阅读,或者难以读懂,一方面是不能带来有效传播,另外时间长了,对作者的写作积极性也会带来损害。
 
  3、过于强调观点输出,缺少共情共鸣
 
  网络新闻评论强调的是观点的分享,作者在写作时,要非常明确是为谁而言,与谁讲话。 在表达观点的时候,应该是有对象感的,是平等的对话。如果作者心中没有读者画像,以一种单一观点强行输出,是很难获得较好地互动回应。在当前的传播语境,作者要回归作者本身,心态要放平, 表达要接地气,文字只有有了烟火气有了人情味,才会获得读者青睐。有些作者行文习惯于“指导”、甚至“指挥”,全篇都在写 要别人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换位思考,如果作者是读者,看到这样的口吻,心里作何感受。这是一种典型的拒人千里之外的写法,失去了评论写作的意义。若想获得广泛认同,就要为民生代言,心中有百姓,笔下有思考,文字自然就会有温度,打动作者的文字自然也能打动读者。
 
 
  二、网络新闻评论写作需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1、厘清内容与形式的本末关系
 
  网络新闻评论的涉及面十分广泛, 大到国际国内重大 事件,小到家长里短的社会问题,都可以引发观点的表达。主流媒体微博短评几十字,述评上千字,在字数上并没有固 定要求。在表现形式上,网络新闻评论发展至今,已是融媒 呈现,囊括了文字、音频、视频、图片,甚至漫画等网上言论样式,风格多样,生动活泼。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服务,不能本末倒置。作者在写作时,一定是先思考内容的表达,内容优质,形式才能锦上添花。
 
  2、把握实例与评述之间的衡平关系
 
  作者发布观点总是有具体的针对性的, 不可能凭空表达,这就要求网络新闻评论写作,务必要见人见事。 一方面作者在思考的时候,要跳出具体的新闻事件,得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另一方面,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要关照现实,不可全篇就事论事。往往好的评论作品,能通过现实中相关的实例,融合进自己的评述,很自然的凸显观点,让观点可信。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整篇作品中“评述”的成份过多,而关照现实的“实例”部分偏少,这种失衡导致了整篇作品给人坐而论道之感。 反过来,如果一篇作品中事例过多,述的部分偏少,又显得内容有堆砌之感。需要重点把握的,就是 实例与评述之间的平衡。实例是为评述服务的,是为了增强观点。因此,二者的比例,实例为二评述为三,自然的融合在段落之中。
 
  3、处理好理性思考与柔性表达的关系
 
  理性的思考是评论写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以理服人是作者通常会考虑到的。但现实写作时,最容易被作者忽略的是以情动人。好的作品往往是打动人心的作品,所以,作者在理性思考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柔性的表达,让读者从内心深处接受并认同作者的观点。实际上从传统主流媒体传播观念的改变,已经可以看出双向沟通的传播已经成为网络新闻评论的传播主流方式。现在无论是微信、客户端还是视频评论等,读者都是可以直接参与进来,与作者的观点进行互动。过于生硬的不近人情,肯定是达不到好的社会效果。所以作者心中有读者,文字有力量有温度,才能产生双向融通,才能与更多读者达成共识,才会有好的传播效果。 
 
  三、网络新闻评论写作提升方法和技巧
 
  1、转换思维方式,改变写作习惯
 
  思维方式的转换对于长期习惯于程式化写作的作者而 言,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事情,意味着要摆脱非常熟悉的写作模式,学习和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比较清新的风 格,需要花心思,更需要花精力。 思维方式的转变能带来行 文风格的变化,对作者本身而言,会有新鲜感,更有成长感。思维方式的转换需要从改变写作习惯开始, 先期可以 找一些柔性的选题,在写作时彻底抛弃之前的写作模式,随
 
  心地表达,不考虑段落之间形式上的排比,不考虑大段落的 规整。 尝试短句长句错落搭配,小段落穿行其中。重要的是 行文的逻辑要清晰,所有的表达都是在为增强观点服务。
 
  2、养成分享的心态,写作时要有对象感
 
  网络新闻评论的本质就是分享观点, 目的是希望观点 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在朋友圈分享各 种内容,并配上简短的文字或图表达感受,有趣的幽默的总 能获得较好的互动和点赞。 网络评论写作就要求作者调整 好心态,平等的与读者对话交流。实际上作者在写作时, 应该是可以预见到作品的受众群体。 心中有了读者画像,在表达的时候,就能够有意识地 选择何种语言风格,就能更容易讲到读者的心坎上。对象感 越强,说教的痕迹就会越少,作品也就更接地气。
 
  3、注重网络化表达,积淀接地气的句子
 
  网络语言拓宽了网络新闻在语言表达上的自由度,网 络化表达改造是对新媒体的要求, 不仅体现在行文的语言 上,更体现在表达的形式上。网络化表达的核心在于使得语 言更具烟火气和人情味,让读者愿意去阅读,愿意去分享。 这就需要作者不仅要关心网络新闻,还要关注网络热点,网民的通用表达。要做到语言鲜活,并不是让作者机械的套用网络用语, 而是活学活用,恰到好处的表达观点。掌握这个技巧离不开 平时的积累,歌词、台词、诗词等有令人心动的句子,电视或 网络新闻中温暖的表达等,都可以摘录下来,反复的研读, 体悟句子里面的情感和拆解这种表达的精妙之处, 从模仿开始,重在内化为作者自身的表达。
 
  4、学会修订作品,在打磨中提升水准
 
  好的网络新闻评论都是经过反复打磨而成的。一篇作品从作者成稿到发布,要经历几个不同的环节,其中比较重 要的一个环节就是修订。很多作者都不善于修订这门功课,认为作品写完就投稿,剩下的就看编辑或平台,对于发布出来的作品也不对比看,满足于发表。这对个人写作提升毫无益处。稿件的修订主要在于两个层面,其一是作者对成稿的修订。作者完稿后,一定要阅读出声,拗口或者不通顺的,及 时进行调整。或者读给身边的家人或者朋友听,听取好的修 订意见,作为最初的读者,家人们会毫不留情的指出缺点。 其二是作者与编辑的互动, 这个也是提升修订水平的一个 重要方法。作者及时与编辑进行沟通,在交流中修订,每修订一次,就是一次提升,且能快速了解当前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以及平台自身的最新要求。

 网络新闻评论写作并不容易,尤其是互联网高度发达 的当下,人人都可以找到表达观点的平台和渠道,如果作者想让自己的观点不被淹没,就要主动跟上形势,了解媒介传播的规律,了解读者的需求,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使表达更接地气,使文字更有温度,多分享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 这样写就的作品才更加具有生命力,更能指引作者朝好的方向发展,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伍佳佳)
 
  参考文献:
 [1]赵曙光:《网络评论蓝皮书: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 (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年版
 [2]胡沈明:《改革开放 40 年新闻评论表达转型与个体 机遇》,《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6 期
 [3]张毅:《融媒时代网络新闻评论的特征与传播效果》, 《新闻世界》2019 年第 7 期 
 [4]李青青:《网络新闻评论及其问题浅析》,《新闻研究导 刊》2019 年第 18 期
 [5]单景志:《网络新闻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探 究》,《新闻采编》2019 年第三期 [6]成文胜、齐茗馨:《网络新闻评论内涵和外延的变与 不变》,《青年记者》2019 年第 9 期
编辑:杨虹磊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