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周章良 刘洋)提起无轨电车,或许只停留在许多人的记忆里,而其中最特殊的,莫过于穿梭在武汉62年的1路电车。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各城市的公共交通规划已经偏向于便捷化,燃油型公共汽车的出现,几乎顶替了所有无轨电车的位置。
出生在公交世家,已经65岁的袁厚翔师傅介绍道,武汉在无轨电车的建设上起点很高,它是唯一一条燃油车为电车让道的线路,1958年9月20日1路电车通车,位于铜人像广场的公汽公司让路于电车,将站房、站点交给电车使用。自此,1路电车以此为家。
1路电车自三民路启程,跨越汉江与长江上的两座大桥,如同一根串线,连接起武汉三镇,线路62年未变。或许放在现在看来,这并不是某种值得夸耀的壮举,轨道交通掠过长江如履平地,三镇速通也早已不再乐为谈资。但在当年,1路电车的线路规划,几乎牵动着所有武汉人民的心。
打桩、立线,考虑到冬夏温差大,电线的材质需要慎重选择。几番波折,线路开通时,电车站点盛况空前,武汉市民、乃至外国游客争相购票上车,希望搭乘电车,尽情俯瞰长江的壮阔、汉水的秀丽。1路电车肩负起了公共交通之外的特殊使命,展示着这座城市的风貌与发展。
谈起当年的场景,袁师傅很是骄傲,“当年1路电车也算是武汉的一个特产,外地来的人,必须得来坐一趟,才能领会到这座城市独有的味道。”
1路电车于汉口途径六渡桥、三民路、汉正街,汉口的最中心。“天下第一街”的名号为老武汉人们津津乐道,那时候1号电车的线路是汉口最时髦的一条,袁师傅说,“那时候乘坐1路电车的,不是购物就是旅游。”纵然如今汉正街已换新颜,但依旧繁忙的扁担拖车与前来打货的人向我们证明着它活力犹在。
2018年4月,六渡桥至武胜路沿线的电车线网被拆除,1路电车没有了牵挂,变得泯然众人,外观与普通的公共汽车无异,只有在行驶至江汉桥下时,它才会重新骄傲地仰起头,让一直心存疑问的乘客能够看清,电车的辫子到底是怎么挂上和取下的。
搭乘电车时,偶然遇到了一位1路的电车的老师傅,从母亲手中接过这班岗后,已经坚持了22年。“看过票价从5毛到1元再到2元,也目睹过电线拆除后电车的变化。”
匆匆谈过,他始终惦记着准时发车的规定,就这样,乘着1路电车凝望窗外,沿途早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六渡桥的桥已经拆除,三民路也不再像从前一样拥挤,汉正街披上了时尚的外衣,年轻人们追逐着地铁、出租的便利与快捷,享受着飞速的发展,尽情描绘着这个城市的浮华与繁荣。
唯有1路电车,默默地从每个清晨直到日落,从未改变,经过熟悉的站点,等待那群熟悉或不熟悉的乘客。犹如一支缓缓落下的笔,一笔一划,用它走过的每一道痕迹,批注下老武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