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知识专区

大家说普查丨摸清农村房屋建筑底数,有序推进抗震安全建设

发布时间:2021-08-26 14:35:00 来源: 荆楚网

第十一期邀请到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房建设技术指导全国专家组召集人朱立新。

我国幅员辽阔,几乎每年都有破坏性地震发生,特别是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发震频率高,农村乡镇是受地震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地震灾害在农村乡镇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对农村居民住房的破坏,约占总损失的80%以上,村镇住宅的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我国从未进行过全国范围的房屋建筑普查工作,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没有农村房屋建筑数量、分布和防灾能力现状的相关信息,缺乏对农村房屋建筑定向施策和有效管理的手段。

农村房屋建筑存量庞大,新建房屋持续增长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预测到2035年,将达到70%以上。从长期来看,城镇化率达到70%,但仍有4亿多人生活在农村,村镇建设需求依旧十分巨大。2006年至2016年10年间,全国村庄户籍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村庄住宅建设投入资金和人均住宅面积呈逐年递增态势,全国农村住房每年竣工面积4~6亿平方米。

据《北京统计年鉴(2020)》记载,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农业户221.2万户,常住乡村人口288.6万人,乡镇及行政村常住人口555.7万人,人均住房面积47.19m2。调研显示,郊区农村建房仍是农户改善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向之一。

抗震能力相对薄弱,建设底数不清

2008年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遇难人员中村镇居民占60%以上。囿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管理体制,我国广大村镇地区的农村房屋建筑仍以自主、分散建设为主,管理相对粗放,农村房屋建筑建设管理主要聚焦于集体建设用地审批和规划审批,对于量大面广的自主建设仍做不到有效监管。建设底数不清是制约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全面提升的因素之一,主要体现在:一是总体建设数量不清;二是房屋建造质量参差不齐,抗震设防能力不清。

汶川地震农房震害

鲁甸地震农房震害

总体来说,受村镇建设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模式、传统观念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村镇防灾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地区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下,给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有效、精准开展提升村镇建筑抗震能力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

摸清农村房屋建筑底数,助力抗震安全建设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农村房屋建筑建设工作。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总体部署,实现农村困难群体“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范农村住房建设标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居住质量和品质,制订奖补政策,鼓励开展农宅抗震节能改造。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市农村房屋建筑建设质量安全和抗震安全得到了大幅提升。但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农村房屋的建造时序分散,结构类型多样,现状参差不齐,大量已建农村房屋建筑仍不同程度存在这样那样的质量缺陷或安全隐患,摸清农村房屋建筑数量和质量的底数至关重要。

日前,《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通过审议并已正式颁布,奠定了农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法规基础,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房屋建筑普查是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查明农村房屋建筑承灾体的数量、空间地理信息、建筑属性和抗震设防水平,为全市农村房屋安全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权威的本底数据,助力农村房屋建筑抗震基础建设,逐步实现自建农村房屋建筑全覆盖、全过程管理,提升农村房屋建筑居住品质和质量安全。

编辑:张城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